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晚清时期,"等高线"传入中国,最初被称为"平剖面线"。1886年首次出现了"等高界线"的概念。民国时期,等高线有多个同义名称,大部分地理、地图类书籍中称其为"等高线"或"等高曲线",大部分军事教程中,将等高线称为"曲线式"或"水平曲线"。1949年以后,等高线在测绘学中的名称逐渐统一。

  • 标签: 等高线 平剖面线 水平曲线 地图学史
  • 简介:晕渲法是在地图上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一种方法,17世纪中叶产生于欧洲。晚清时期,晕渲法通过译著传入中国,但当时没有专用名称,被称为"新法"或"斜光之法";民国时期,"晕渲法"一词出现,据笔者考证应来源于日文书籍,同时期还存在其他别名,如"颜色法""影线法""浓淡色法"等;1949年后,晕渲法名称成为主流,但其别名"影线""阴影"一直存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晕渲法知识的普及和晕渲地图的推广,"晕渲法"这一名称固定下来。

  • 标签: 晕渲法 影线法 浓淡色法 阴影法 地图学史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企业建设的逐渐发展,500kV变电站的运维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及供电能力,如何更好地去进行500kV变电站的运维,是每一个电力公司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对500kV变电站的运维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其风险来源等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 标签: 500kV变电站 问题处理 运行维护 风险来源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企业建设的逐渐发展,500kV变电站的运维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及供电能力,如何更好地去进行500kV变电站的运维,是每一个电力公司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对500kV变电站的运维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其风险来源等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 标签: 500kV变电站 问题处理 运行维护 风险来源
  • 简介:摘要:随着沥青温拌技术在我国大面积使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优异的路用性能得到普遍认可。温拌混合料较热 拌沥青混合料的优势之一是拥有更宽泛的拌合、摊铺、碾压温 度范围,但对掺加温拌剂的沥青感温性评价报道很少。研究温拌剂掺量对沥青感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拌剂掺量的增加,针入度指数( PI)变化没有规律性不能评价温 拌剂掺量对沥青感温性的影响;针入度黏度指数( PVN)的绝对值随温拌剂掺量增加而增大,但温拌剂掺量在 2%以上时其值超过评价范围,不能作为评价指标;沥青黏温指数( VTS)可以区分不同温度区间范围内沥青的感温性,在不合理的温度区间内得到的沥青粘流活化能无实际意义。

  • 标签: 沥青 针入度指标 温度
  • 简介:摘 要:在监测领域,为了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赋予测定结果合理的不确定度。本文首先对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采用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分析废气样品中的非甲烷总烃,对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根据计算结果和测定数据,样品中 NMHC的测定结果为( 3.44∓0.68) mg/m3( k=2),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气体引入的不确定度,如何降低标准气体的不确定度是后续提高分析准确性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有组织废气 非甲烷总烃 不确定度 评定方法
  • 简介:摘要:我国很多电力运输事故都是因为电线电缆质量引起的,因此国家层面 不断要求企业持续 提高电线电缆的耐火性能,当前对电线电缆耐火性能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地能够接受高温考验,而是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保障电力的运输,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耐火电线电缆燃烧特性检测方法及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耐火电线电缆 燃烧特性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分析体验营销下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顾客忠诚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主观定性影响因素和客观定量影响因素共存的情况下体验营销顾客忠诚度的计算方法。

  • 标签: 体验营销,顾客忠诚度,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随着自然界优质矿石资源的减少与枯竭,现代烧结使用的矿石品种多而杂,几乎不存在用单一矿石进行烧结的企业,不同矿石的成分、价格与烧结性能不同,其经济利用价值也不同,对于进料品种多、成分相差大、价格悬殊的矿石,如何搭配配矿结构与比例,既能达到降低成本又能改善或保持烧结性能不劣化,国内研究与实践一般基本做法是凭经验配矿,随意性较大,或顾此失彼,也有采用单纯性法线性规划配矿的,但实用性差,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烧结性能变差或恶化,或烧结性能得到优化但成本大幅度上升,得不偿失。

  • 标签: 铁矿石 主要指标化验精密度 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垫江县中小学校人群聚集,容易发生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的饮水卫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了解垫江县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保障学生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对垫江县中小学校采集的末梢水进行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49-2006)对结果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2018-2019年垫江县共检测中小学校末梢水 434份,微生物指标检测合格水样 382份,总合格率 88.02%;垫江县城区学校末梢水合格率( 93.42%)高于农村学校末梢水合格率( 85.11%) 。结论 垫江县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程度高于城区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学校饮水安全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和技术指导,加大对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设施投入。

  • 标签: 学校 末梢水 微生物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