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气体物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384/03,中文,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出版,每年6期,每期64页。

  • 标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物理 气体 连续出版物 气动力技术 主办单位
  • 简介:气体物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384/03,中文,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出版,每年6期,每期64页。

  • 标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物理 气体 连续出版物 主办单位 气动力技术
  • 简介:气体物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384/03,中文,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出版,每年6期,每期64页。《气体物理》主编是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锋。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由12名高级顾问、9名副主编、57名编委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

  • 标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物理 气体 连续出版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气动力技术
  • 简介:气体物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384/03,中文,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出版,每年6期,每期64页。

  • 标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物理 气体 连续出版物 主办单位 气动力技术
  • 简介:气体物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384/O3,中文,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出版,每年6期,每期64页。

  • 标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物理 气体 连续出版物 主办单位 气动力技术
  • 简介:气体物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384/03,中文,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出版,每年6期,每期64页。《气体物理》主编是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锋。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由11名高级顾问、9名副主编、58名编委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名。《气体物理》的办刊宗旨:立足航天,面向全国,全面展示和介绍气体物理理论与应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交流平台。

  • 标签: 物理理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气体 连续出版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气动力技术
  • 简介:气体物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384/03,中文,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出版,每年6期,每期64页。

  • 标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物理 气体 连续出版物 主办单位 气动力技术
  • 简介:气体物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主要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384/O3,中文,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出版,每年6期,每期64页。

  • 标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物理 气体 连续出版物 主办单位 气动力技术
  • 简介:在量热完全气体、热完全气体和化学反应完全气体等3种气体模型假设下,利用Mach数为4.05、壁温为1300K的超声速槽道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directnumericalsimulation,DNS)结果,对标度律和自相似性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不仅在量热完全气体模型下存在标度律和扩展自相似性,而且在热完全气体和化学反应完全气体模型下标度律和扩展自相似性仍然成立.压缩性的影响使得速度结构函数通过Favre平均获得更为合适.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结果相比,化学反应完全气体和量热完全气体模型的结果吻合更好.

  • 标签: 真实气体效应 槽道湍流 标度律 扩展自相似性
  • 简介:临近空间位于航天器人轨与返回的必经区域,也是临近空间髙超声速飞行器长航时飞行空域,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飞行器在穿越时必须考虑稀薄大气环境对飞行器气动力防隔热通讯及控制的影响.Boltzmann方程作为描述气体分子速度分布函数演化规律的微分一积分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描述从自由分子流到连续流全流域流动现象.作为Boltzmann方程的宏观表达形式,矩方程这一经典流体力学方程形式涵盖了Euler方程N-S方程Burnett方程SuperBumett方程及近年来发展的广义流体力学方程一非线性本构关系模型等.由于成熟的CFD数值计算理论及有限矩方程较髙的计算效率,滑移过渡流矩方法相比粒子仿真与Boltzmann模型方程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工程应用潜力.因此,对近年来传统及新型矩方法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理论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应用价值.

  • 标签: BOLTZMANN方程 矩方法 稀薄气体动力学
  • 简介:纳米孔隙内气体流动的理论预测对气体微流控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文章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在平行壁纳米孔隙内的剪切流动特性和边界滑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入二氧化碳比例的不断增加,混合气体滑移速度不断增大,并且当二氧化碳的比例低于20%时,混合气体流动速度沿孔隙宽度方向呈线性分布;而当比例达到40%后,其速度轮廓将呈现非线性趋势.当二氧化碳所占比例为20%时,随着孔隙宽度的增加,混合气体的整体边界滑移随之减小.探究了混合气体密度和气-固耦合强度对混合气体流动及边界滑移的影响机理.发现随着混合气体密度的减小,气流边界滑移增大;随着气-固界面耦合强度的增强,边界气体分子易被吸附而出现黏滑运动,气体分子在边界处的积聚现象增强,剪切应变率增大,边界滑移减小.

  • 标签: COUETTE流 混合气体 纳米孔隙 边界滑移 分子动力学
  • 简介:惰性气体磁流体发电机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本身无转动部件,具有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特点,在大功率电源方面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等离子体性能是影响惰性气体磁流体发电机输出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3种典型的电导率计算模型(Spitzer模型、Z&L模型、M&G模型);描述了惰性气体添加种子的等离子体组分,并建立了适合于惰性气体的电导率计算模型;研究了温度、压力等参数对等离子体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磁流体 等离子体 发电机 电导率
  • 简介:以近空间尖前缘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研制为背景,作者在前一阶段采用模型理论分析方法,陆续研究了沿微钝前缘驻点线的化学非平衡流动和气动加热相似律,文章是上述研究的综合回顾和深化讨论.稀薄条件下,驻点附近流动和传热出现一系列与连续流动模型不同的新特征,超出了经典气动热预测理论的适用范围.作者建立了一个沿驻点线能量传递和转化的广义模型,并分别推导了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边界层外离解非平衡流动判据和边界层内复合非平衡流动判据.基于这些判据构建了预测非平衡流动驻点气动加热的桥函数,并讨论了稀薄非平衡真实气体流动和气动加热的相似律,发现新型近空间尖前缘飞行器遭遇的气动热环境不同于传统大钝头航天器再入问题,传统的天地换算相似准则将会失效.这些理论分析结果可为稀薄非平衡化学反应流及气动加热的实验和计算提供一个标模检验的手段.

  • 标签: 稀薄气体效应 真实气体效应 化学非平衡流动
  • 简介: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及其后期的界面混合现象,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多尺度非线性物理问题,在惯性约束聚变、天体物理以及水中爆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基于Euler有限体积方法,发展了适用于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动具有多亚格子尺度模型的大涡模拟程序MVFT,并评估分析了不同亚格子尺度模型对界面不稳定性及界面混合的模拟能力;提出了流场非均匀性对R-M不稳定性影响的问题,并在激波驱动轻重气体双模扰动R-M界面不稳定性实验中成功应用并解读了新的实验现象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而开展了反射激波作用下两种初始非均匀流场界面不稳定性引起的界面混合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流场非均匀性对激波反射后强非线性阶段界面不稳定性发展、演化规律的影响,近期还对非均匀流场R-M不稳定性的演化规律、初始流场非均匀性和初始扰动效应及其影响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流体动力学 R-M界面不稳定性 界面混合 大涡模拟 非均匀流场
  • 简介:研究了GPS软件接收捕获算法;针对常规时域串行搜索算法速度慢和并行码相位频域搜索算法FFT计算量大等缺点,采用常规串行捕获算法牙口频域并行码空间捕获算法相结合的混合搜捕算法来实现对空中可见卫星的捕获;针对信号较弱情况下的卫星捕获,采用了非相关积分捕获算法;设计了中频信号仿真器,并使用其产生的仿真信号对捕获算法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混合搜捕算法能够为软件接收提供较快的捕获能力,非相关积分捕获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微弱信号的捕获。

  • 标签: GPS软件接收机 捕获 微弱信号 信号仿真器
  • 简介:文章首先采用单相浮阻力模型对不同加速度下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诱发的物质渗透边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计算,揭示了该混合在常加速度和变加速度情况下不同的发展规律,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相浮阻力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常加速度情况下含尘气体中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诱导混合进行了研究,发现混合区宽度随着颗粒数密度和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揭示了气体中所含杂质抑制混合发展的规律.

  • 标签: 多相浮阻力模型 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 混合 含尘气体
  • 简介:为保持对目标接收的持续有效欺骗,增强欺骗干扰的隐蔽性,从信号传播损耗、噪声基底、仰角因素等方面对欺骗干扰的功率控制问题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得出了一种欺骗功率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实时调整欺骗干扰的总功率及各支路信号功率,使得噪声基底的抬高幅度和最大欺骗信号信噪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仿真表明,通过实时调整欺骗功率,可以将噪声基底限制在3dB内,将最大欺骗信号信噪比限制在22dB内,实现持续有效欺骗。该方法可行性较强,对欺骗干扰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卫星导航接收机 欺骗干扰 功率控制 传播损耗 噪声水平
  • 简介:GEO卫星在导航系统中发挥着基本导航、增强和转发等三大功能。针对北斗系统GEO卫星的特殊性和兼容性,对北斗GEO卫星播发的D2导航电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利用GEO的静地特性在基带信号处理中应用数学思想提出了基于二次函数逼近的快速牵引,推导了GEO卫星位置速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GEO伪距测量算法,提高了信号处理通道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对相关算法和策略在基于DSP+FPGA的软件接收中利用实际信号进行了验证,在省略精捕获时间的情况下实现了50Hz以下的多普勒频移精度,伪距测量方法的通用性节省了50%的资源和工作量,相关算法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静止轨道卫星 二次函数逼近 软件接收机 模糊控制
  • 简介:针对接收在强干扰高动态环境难以定位导航的问题,提出基于惯导速度辅助卫星跟踪环路算法,通过惯导速度估算环路多普勒频移,压缩了环路需承载的动态范围,从而减少了环路等效噪声带宽,进而降低了跟踪环路带内干扰,提高了卫星接收抗干扰能力。对提出算法的普适性、动态性、抗干扰性以及惯导估算误差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仿真评估,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同时证明提出算法相比传统算法,载体运动加速度由91g提升至193g,同时抗干扰能力提升5~8dB,可以容忍较大惯导辅助信息误差,为算法工程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惯导速度辅助 高动态 抗干扰性 惯导辅助信息误差
  • 简介:为了预测某导弹陀螺漂移趋势,以该陀螺漂移角速度时间序列为对象,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预测模型。针对该预测模型的特点,提出了支持向量预选取的模型优化方法。基于ε不敏感损失函数的支持向量回归机具有稀疏性,其结构由支持向量决定。因此从训练样本集中预选出有可能成为支持向量的样本,精简样本规模是提高该类支持向量回归训练和预测效率的有效方法。针对该类支持向量回归从分类和回归两个角度分析了支持向量的几何特征,提出了核函数空间免疫聚类的支持向量预选取方法并用于某导弹陀螺漂移预测模型的数据预处理。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预测模型运算量小、建模速度快,精度高。

  • 标签: 支持向量回归机 免疫聚类 时间序列建模 陀螺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