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密度是物理中常见的物理量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有关密度的计算却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难在模型的建立、过程的分析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因此,加强密度问题计算的训练和解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下列十问题的讲解,使你掌握密度问题的求解.

  • 标签: 密度计算 类型 数学知识 综合素质 物理量 学生
  • 简介:为解决常规药罩破片成型中存在的径向发散不足的问题,对传统的成型弹体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药罩破片的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最后通过靶板效应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药罩破片的径向发散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形成的破片径向散布角达到18°。

  • 标签: 爆炸力学 药型罩破片群 多模战斗部 聚能装药
  • 简介:目的:能量桩在工作状态下的热力学响应十分复杂,同时受到桩顶荷载、桩侧摩擦以及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桩中出现部分能量桩不工作时,将造成上部结构的额外应力与变形。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摩擦能量桩桩中部分能量桩在加热制冷作用下的热力学响应,并与桩的热力学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创新点:1.通过建立摩擦能量桩桩模型试验,探讨桩侧摩擦对能量桩桩的影响规律:2.利用能量桩桩与桩对比,揭示能量桩桩与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揭示部分能量桩加热制冷作用对能量桩桩的影响机理。方法:1.建立摩擦能量桩桩及桩的模型试验;2.将能量桩桩与桩进行对比,研究能量桩桩与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进行能量桩桩部分加热制冷试验。结论:1.对于长期工作的能量桩,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长宽高与整个桩相同的热交换体,其表面温度与桩的平均表面温度一致。2.能量桩桩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桩底受到的限制较大,所以桩顶位移大于桩底位移。3.能量桩桩在制冷过程中,由于土体及桩体收缩,会出现明显的下沉。4.能量桩桩桩帽在加热过程中,桩帽的位移与桩的上半部分长度相关:在本文的试验中,由于桩上半部分受土的限制较小,因此其位移与桩自由膨胀的位移一样。5.能量桩桩在制冷期间,桩的下沉量级要比桩的大。6.在制冷过程中,能量桩桩在桩效应作用下,内部桩的桩底热位移较大。7.能量桩桩在部分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均匀沉降,且在加热期间,沉降主要受到不工作桩的牵制影响;而在制冷期间,沉降主要受工作桩的下沉影响。8.摩擦能量桩的热引起的桩身轴力是与桩侧的土压力大小相关的;由于桩在

  • 标签: 能量桩 纯摩擦型桩 群桩 不均匀加热 不均匀沉降
  • 简介: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姚保利研究组,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和LED照明的显微技术成功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从而为深层生物样品大面积快速三维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子刊《科学报告》杂志上。

  • 标签: 显微技术 生物成像 国家重点实验室 速度 数字微镜器件 LED照明
  • 简介:高功率激光系统中谐波转换后的三频光(3ω0,351nm)与剩余的基频光(1ω0,1053nm)和两倍频光(200,527nm)将共线传输,为实现300辐照靶面,需要解决三频谐波分离的问题。目前在实验中采用的三频谐波分离技术主要有楔形透镜分离和反射镜薄膜分离。楔形透镜对光产生色散,又要消像差,有一定的设计难度,并且加工技术要求很高,特别是在线调整.

  • 标签: 谐波转换 薄膜分离 三倍频 高功率激光系统 棱镜 分离技术
  • 简介:介绍了辐射效应,重点讲述了粒子软错误效应。说明了粒子软错误产生的物理机理,包含直接电离、间接电离和电荷收集。明确了临界电荷标准和软错误截面等粒子软错误的基本计算公式。着重阐述了GEANT4(核物理层级)、TCAD(半导体器件层级)、SPICE(简单的电路层级)和复杂电路级/系统级的多层级结构化的粒子软错误数值仿真技术。最后,结合后摩尔时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粒子软错误研究的未来发展。

  • 标签: 辐射效应 单粒子效应 软错误 直接电离 间接电离 电荷收集
  • 简介:“电功率”知识的考查,常见以图像为信息源进行命题.图像是以特殊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包含了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对近年来中考命题中涉及电功率的图像问题进行归纳,介绍如下:

  • 标签: 电功率 图像 解析 物理问题 数学语言 能力要求
  • 简介:介绍了时序逻辑单元和组合逻辑单元发生粒子效应的机理,以反熔丝FPGA芯片ActelA54SX32A为实验对象,设计了3种典型的链电路系统。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HI-13串列静电加速器上采用Br离子对电路进行辐照实验,在频率为20MHz的条件下,3个链电路的翻转截面分别约为3.268×10-3cm2,7.449×10-4cm2和3.988×10-4cm2。实验结果验证了在0.22μm工艺条件下,时序逻辑单元比组合逻辑单元更加敏感,并且在包含两者的电路中,组合逻辑单元会屏蔽部分粒子效应。最后,针对电路中不同逻辑单元,给出了两种加固方法。

  • 标签: 时序逻辑单元 组合逻辑单元单元 单粒子效应 翻转截面 重离子实验 加固设计
  • 简介:物理学中常有一些问题,用常规解法很难得出结论.如下面这类热学题用常规方法去做是比较困难和繁琐的,换一种思维方法就容易解决.

  • 标签: 特殊解法 热学 思维方法 物理学
  • 简介: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有:(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笔者个人认为现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设计问题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

  • 标签: 电路设计 物理课程 课程标准 生活实际 义务教育 学习兴趣
  • 简介:美国LLNL用激光性能运行模型(LPOM)系统来运行NIF的首四路激光:(1)用LPOM提供NIF的实时预测功能;(2)用LPOM确定NIF所有激光发射的系统参数设置:(3)用LPOM使拟议中的激光发射对系统发射对系统产生破坏的可能性减到最小。LPOM已成为NIF首四路激光模块调试的关键工具。目前我国原型装置的运行也需要一套模拟运行演示系统。

  • 标签: 演示系统 模拟运行 原型装置 开发 设计 单路
  • 简介:“夜生活”的概念并不纯粹,对某些人来说,它就是一种白天的生活。有那么一人.当我们于梦乡中酣畅淋漓时.还在默默地忙碌着,我们笑称他们为夜猫子,其实他们只是和我们作息时间表不同罢了。“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是他们基本的作息时间.“黑白颠倒”是他们的基本特征.他们自我标榜:我们是夜行一族。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人的思绪却很容易被集中起来。而夜行一族乃至很多可以自主时间的人宁愿将工作时间定在晚上,据说这样可以取得比白天更高的工作效率。可是当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时.我们不禁会暗地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能力,就是在那气压骤降、血压骤升的时段里,他们也一样找到了人生很HIGH的境界。以下十个职业便是夜行族堪称最具快感最过瘾又不乏时尚魅力的职业.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 标签: 白皮书 作息时间表 专家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状态
  • 简介:为了提高Mach-Zenhder干涉仪的分辨率,需要提高探针光输出亮度。用系列程序进行了低功率密度长焦线镍银的优化设计。1%预脉冲,驱动激光能量EL=95J,焦线100μm宽、27mm长,25mm长靶,f12=2.75ns,增益系数G=10/cm,增益长度积GL=25。

  • 标签: 类镍离子 碰撞机制 优化设计 功率密度 激光能量 增益系数
  • 简介:在“神光”Ⅱ辐射输运实验中,测得中心频率为211eV和840eV两辐射传出输运管右端的时刻。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利用二维多辐射输运程序(LARED-R-1)对实验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细致分析了不同辐射在CH泡沫中的传输特征。输运管半径为300μm、长300μm,管内填充密度为0.05g/cm^3CH泡沫。在管左端加随时间变化的辐射流,辐射流的峰值为0.42×10^14MW/cm^2,峰值时刻1.36ns,脉宽1.11ns。辐射在CH泡沫中的传输特征与光学厚度密切相关。

  • 标签: CH泡沫 传输特征 群辐射 “神光”Ⅱ激光器 输运介质
  • 简介:高效输运是非线性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蚂蚁等社会性物种的生存乃至人类社会的高效发展都至关重要。深入了解真实的生物群体到底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类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精确控制实验条件以制造拥堵:而这样的实验条件却长期难以得到很好的实现。我们采用"凿路法"控制路径,成功实现了蚂蚁输运中的路径拥堵。另外,我们进行了真实蚂蚁的双通道输运实验。通过比较凿路法与架路法实验条件下,左右道路中蚂蚁数目的对称破缺,证实了凿路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蚂蚁 输运 拥堵 控制
  • 简介:针对目前我国急需开展质子粒子效应辐照实验的需求,研制了适用于质子束流注量率监测的次级电子发射监督器(secondary—electronemissionmonitor,SEEM)。测试结果表明,SEEM在监测注量率为109~1010cm-2·s-1的质子束流时,其电流与注量率间的线性相关性很好,可应用于质子粒子效应实验束流诊断。同时,测量了不同质子能量下铝的次级电子发射系数,测量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SEEM 质子单粒子效应 束流诊断
  • 简介: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质子粒子效应研究的重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综述了国际上纳米集成电路质子粒子效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如低能质子成为纳米集成电路粒子效应和软错误率的主要贡献因素,中高能质子与新型器件材料(如钨)核反应研究成为质子粒子效应新的热点问题,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纳米集成电路低能质子实验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

  • 标签: 质子 单粒子效应 核反应 直接电离
  • 简介:实验探究A与B两量之间的关系时,当A量无法直接呈现或呈现不便时,我们常常先用与A量存在一定关系的C量去替代A量或把A量转换成C量(下文统称为“替换”),然后实验探究C与B两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归纳总结得出A与B两量之间的关系.解答这类“替换”实验探究题时,应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 标签: 实验探究 探究题 解答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