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场也是一种物质.2.通过观察,了解磁化现象.3.通过实验,认识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会判断磁场的方向.4.知道地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 标签: 地磁场 磁体 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相互作用 磁化现象
  • 简介:磁体问题,包含物体磁性有无的判断、磁感线的认识以及磁现象的解释.下面的问题将让你全面的走进磁体问题.

  • 标签: 磁体 磁现象 磁感线 磁性 物体
  • 简介:根据统计规律,用刚性弹性球模型,讨论原子分子气体分子碰撞的动量、动能交换问题,结果表明平均交换率均为三分之一。

  • 标签: 交换率 碰撞方向 宏观速度
  • 简介:变化的磁场在导体内会引起涡电流。本文分析了磁体在导体管内下落这一现象,推导出磁体匀速下落的表达式,并介绍利用这一现象测量物体的一些物理量。

  • 标签: 导体管 下落现象 磁体 表达式 推导 物体
  • 简介: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导出分子射线中分子按频率分布,并给出了分子射线中分子按频率分布中的三个特征频率、分界动能和分界温度。

  • 标签: 频率 概率 温度
  • 简介:实验采用气垫导轨技术,测量了钕铁硼磁性材料一维相互作用引力与磁体间距之间的关系曲线,利用能量转化原理,通过动能的测量并利用Mate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间接测量了钕铁硼磁体的磁相互作用位能与磁体间距之间的关系曲线。

  • 标签: 气垫导轨 钕铁硼磁体 设计性物理实验
  • 简介:我们学习了物质,研究了物质的有关属性.那么,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由于物质内部的结构无法用肉眼观察,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呢?

  • 标签: 分子模型 物质结构 肉眼观察 微观结构 自然界
  • 简介: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的微观本质,“热现象”是“分子动理论”的宏观表现.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时候如果能结合“热现象”来加以思考,就具有了“温故而知新”的功能.

  • 标签: 分子动理论 热现象 微观本质 宏观
  • 简介:尽管科学家因为石墨烯无与伦比的属性而对其青睐有加,但迄今为止,其实际应用仍然乏善可陈。不过,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生物纳米系统实验室和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宣称,他们利用石墨烯独特的光学和电子学属性,研制出了一种具有超高灵敏度的分子传感器,可以探测蛋白质或药物小分子的详细信息。

  • 标签: 分子传感器 小分子 石墨 《科学》杂志 科学研究所 超高灵敏度
  • 简介:介绍了辐射效应,重点讲述了粒子软错误效应。说明了粒子软错误产生的物理机理,包含直接电离、间接电离和电荷收集。明确了临界电荷标准和软错误截面等粒子软错误的基本计算公式。着重阐述了GEANT4(核物理层级)、TCAD(半导体器件层级)、SPICE(简单的电路层级)和复杂电路级/系统级的多层级结构化的粒子软错误数值仿真技术。最后,结合后摩尔时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粒子软错误研究的未来发展。

  • 标签: 辐射效应 单粒子效应 软错误 直接电离 间接电离 电荷收集
  • 简介:一、什么是分子由于受生活经验和前概念的影响,学生习惯性地认为分子应该是微小的颗粒,即只要生活中相对比较小的东西就容易误认为是分子.比如,有些学生将细胞、白砂糖、花粉粒、雪花、粉笔灰、光线照射下房间里空气中漂浮和弥散的尘埃以及烟囱中的烟尘都误认为是分子

  • 标签: 分子 知识 世界 科学 生活经验 光线照射
  • 简介:介绍了时序逻辑单元和组合逻辑单元发生粒子效应的机理,以反熔丝型FPGA芯片ActelA54SX32A为实验对象,设计了3种典型的链电路系统。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HI-13串列静电加速器上采用Br离子对电路进行辐照实验,在频率为20MHz的条件下,3个链电路的翻转截面分别约为3.268×10-3cm2,7.449×10-4cm2和3.988×10-4cm2。实验结果验证了在0.22μm工艺条件下,时序逻辑单元比组合逻辑单元更加敏感,并且在包含两者的电路中,组合逻辑单元会屏蔽部分粒子效应。最后,针对电路中不同逻辑单元,给出了两种加固方法。

  • 标签: 时序逻辑单元 组合逻辑单元单元 单粒子效应 翻转截面 重离子实验 加固设计
  • 简介:美国LLNL用激光性能运行模型(LPOM)系统来运行NIF的首四路激光:(1)用LPOM提供NIF的实时预测功能;(2)用LPOM确定NIF所有激光发射的系统参数设置:(3)用LPOM使拟议中的激光发射对系统发射对系统产生破坏的可能性减到最小。LPOM已成为NIF首四路激光模块调试的关键工具。目前我国原型装置的运行也需要一套模拟运行演示系统。

  • 标签: 演示系统 模拟运行 原型装置 开发 设计 单路
  • 简介:针对目前我国急需开展质子粒子效应辐照实验的需求,研制了适用于质子束流注量率监测的次级电子发射监督器(secondary—electronemissionmonitor,SEEM)。测试结果表明,SEEM在监测注量率为109~1010cm-2·s-1的质子束流时,其电流与注量率间的线性相关性很好,可应用于质子粒子效应实验束流诊断。同时,测量了不同质子能量下铝的次级电子发射系数,测量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SEEM 质子单粒子效应 束流诊断
  • 简介: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质子粒子效应研究的重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综述了国际上纳米集成电路质子粒子效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如低能质子成为纳米集成电路粒子效应和软错误率的主要贡献因素,中高能质子与新型器件材料(如钨)核反应研究成为质子粒子效应新的热点问题,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纳米集成电路低能质子实验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

  • 标签: 质子 单粒子效应 核反应 直接电离
  • 简介:金属钚为重要的核材料,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很容易与环境中的氢、氧和水汽反应发生表面腐蚀。由于有关Pu金属表面性质以及气体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公开报道较少,且不同作者的结果存在差别,我们使用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结合平板周期模型对气体原子分子在δ-Pu表面上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对吸附方式、成键过程、电荷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气体分子 表面吸附 吸附行为 第一原理 离解 表面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