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裂纹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一直是断裂动力学研究的难题,一些看似简单的现象却常常难以给出理论解释。2002年,Deegan等人报道了橡胶薄膜中裂纹的振荡传播现象,即在一定的双轴拉伸条件下,裂纹尖端沿近似于正弦曲线的路径传播。这个发现给断裂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传播路径 裂纹尖端 橡胶薄膜 断裂动力学 拉伸条件 正弦曲线
  • 简介:高效输运是非线性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蚂蚁等社会性物种的生存乃至人类社会的高效发展都至关重要。深入了解真实的生物群体到底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类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精确控制实验条件以制造拥堵:而这样的实验条件却长期难以得到很好的实现。我们采用"凿路法"控制路径,成功实现了蚂蚁输运中的路径拥堵。另外,我们进行了真实蚂蚁的双通道输运实验。通过比较凿路法与架路法实验条件下,左右道路中蚂蚁数目的对称破缺,证实了凿路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蚂蚁 输运 拥堵 控制
  • 简介:在Biham等人提出的二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agent的二维元胞自动机城市交通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对外交通对城市交通流的影响。模拟了在存在对外交通概率情况下路网的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的对外交通概率就会对城市交通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增加中心车站的数量对城市交通状况有所改善。

  • 标签: 元胞自动机 交通流模型 对外交通 智能体
  • 简介:目的:研究P波斜入射下的地基动应力路径,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变化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动力响应奠定理论基础。创新点:1.从数学上证明斜入射P波在任一深度的地基中形成的应力路径在剪应力分量(偏差正应力-水平剪应力)组成的平面中为一个斜椭圆;2.分析了P波入射角、土体泊松比和单位波长深度对斜椭圆应力路径形状与大小的影响。方法:1.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的地震波传播理论,考虑地震波在自由界面的反射,推导土体中任一深度处由P波斜入射产生的动应力,并表示成由剪应力分量组成的平面下的应力路径(公式(9))及该应力路径的特征参数表达式(公式(A12)~(A14));2.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参数敏感性(图7、9、10和12)。结论:1.虽然证实P波斜入射引起的应力路径为斜椭圆形式,但在地基深度、入射波频率和波速的特定组合下,斜椭圆仍可从斜线一直变化到圆形,形式较为多样化;2.P波斜入射角度在30?~60?时引起的动偏应力幅最大,最大可达同等条件下其它入射角产生的动应力幅的2倍以上;3.斜入射角大于45?后,斜椭圆路径形状几乎不随入射角改变,在研究范围内以竖直扁椭圆形为主;4.土体饱和度大于70%时,泊松比的变化对土体斜椭圆路径形状影响不大,但动应力幅随泊松比增大而显著降低。

  • 标签: 近场地震 P波 斜入射 弹性半空间 动应力路径
  • 简介: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已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的收集方式,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根据选择性破碎的原理,开发、研制了破袋破碎分选机。其工作原理是:当袋装生活垃圾由进料口进入破袋破碎分选机内,经过低速破袋破碎辊筒的第一次破袋后,在袋内垃圾分散的同时进行选择性破碎,即对大块的有机物进行破碎,对大块、硬质无机物不进行破碎;高速破袋破碎辊筒将低速破袋破碎辊筒破袋不充分的垃圾袋再次进行破袋,同时再次对垃圾进行选择性破碎,使大块有机物得到充分破碎,有利于后续分选:两级避让装置和破袋破碎刀片的自我保护功能能够使大块、硬质无机物不被破碎而直接通过。拨料辊筒中伸缩运动的拨料棒将破袋后的塑料袋、柔韧性物料和大块无机物挑走。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由不同的出料口排出。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选择性破碎 分选设备 袋装化 破袋 工作原理
  • 简介:对社会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应急系统中,应急服务的选址很重要。考虑应急设施选址时的成本和应急时间因素,给出一种多目标城市应急设施选址问题的数学模型。鉴于一般方法求解该模型的困难,提出一种多目标免疫算法作为模型求解方法,通过实例计算,说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 标签: 城市应急系统 选址 免疫算法 模型
  • 简介:信不信,城市酒吧里的每个人都是黑暗中的舞者。每个城市的酒吧,都带着那个城市风格的媚惑引诱着夜行精灵的光临,法国的酒吧平易.古朴.从价格开始体现,多雨的傍晚,塞纳河边任意的酒吧,茶褐色的舒适靠椅,一杯咖啡就可以泡在酒吧数小时.看烟雨中养眼的法国女人,瞥见情侣们销魂热咖时浮想联翩,没必要矫情,更不必拘谨,巴黎的酒吧更像老朋友,少有吝啬势力的老板,

  • 标签: 城市风格 酒吧 海底 塞纳河 法国 舒适
  • 简介:针对桂林喀斯特城市扩展、水体面积变化所引发的热环境问题,对美国LandsatTM卫星图像利用遥感模型反演桂林市1989年和2006年的地表温度和MNDWI水体指数,定量分析水体指数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水体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地表温度随水体指数数值的增加而降低。随1989年至2006年桂林喀斯特城市规模的扩展,水体面积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降至4.4%,减少量占总面积的0.2%、占总水体面积的4.3%;桂林市两江四湖对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现象发挥着重大作用。

  • 标签: 喀斯特城市 地表热场 MNDWI水体指数 影响分析
  • 简介:本文以苏南、苏北地区两个典型城市新课程中考物理试卷为典型案例,进行中考学业水平试卷的比较研究.通过考查内容、试卷结构、试卷命题以及亮点试题评析,进一步揭示两地区新课程物理中考命题试卷的差异性,同时就中考命题趋势提出一定的建设意见.为新课程实验区中考物理命题和教学实施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中考物理试卷命题趋势
  • 简介:在定理教学中,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历经猜想、探究、失败、反思、再探究、发现,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 标签: 定理教学 思辨能力 推理能力 创新意识
  • 简介: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3.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 标签: 社会发展 能源利用 不可再生能源 学习目标 人类生存 二次能源
  • 简介:1.通过实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 标签: 社会发展 能源利用 人类生存 相互转化 能量 实例
  • 简介:1892年以前,自然科学教育达到日本历史上的衰败程度,在学校中只重视数学。1872年,在日本才首先创建了学校体系,福(氵尺)渝吉强烈希望重视物理学,他认为物理学是西方文明的基础,早在1868年他就从英美物理教科书中选取适用于一般人的文章写成一本物理书。他的影响使文部省改变了教学计划,并且在1886年减少了给予纯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倾向性也从促进应用科学的思想转变为讲授应用科学方面知识。

  • 标签: 中学物理教学 教学计划 学校 文部省 物理教科书 教学时间
  • 简介:选取覆盖桂林城区的美国Landsat5卫星TM图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同时与最大似然法、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比较,研究提高喀斯特城市遥感分类精度的方法,并分析1989~2006年桂林城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SVM可提高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信息遥感分类的精度,可有效地动态监测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SVM的地物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91.7%,超过90%,Kappa系数为0.827,明显高于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1989~2

  • 标签: 喀斯特城市 遥感 土地利用 分类 支持向量机
  • 简介:针对珠海“国家园林城市”需要定量评估的问题,利用遥感模型和Landsat卫星图像反演地表温度、NDVI植被指数和MNDWI水体指数,定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居民区的绿化覆盖率较高,NDVI在0.1~O.2,而大部分林地的NDVI在0.4~0.5,没有出现连续大面积的高地表温度区。NDVI〉O.3时,地表温度随NDVI的增加而快速下降,而NDVI在0.0~0.3地表温度随NDVI的增加而升高,平均地表温度峰值在NDVI为0.3,裸露的海滩、河滩等滩涂表面温度较低,减弱了裸露人工建筑高温像元的影响,使得结果与已有对其它内陆城市的研究不同。地表温度随水体指数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茂密的绿化林地、海洋等大面积水体、大面积滩涂和沼泽等湿地对调节珠海城市热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珠海城市 地表温度 植被 水体 影响分析
  • 简介:氚作为氢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具有与氢气相同的化学活性和反应性,极易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等多种形式扩散到环境中,通过吸入、食入和渗透等不同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导致人健康水平下降、各种疾病发生和周边环境质量下降等等。由于氚自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氚的生产和操作中将产生大量含氚废气,当这些含氚废气的量达到相关排放限值后,就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 标签: 废气处理 疏水催化剂 放射性同位素 环境质量 化学活性
  • 简介:【本节需学习的内容】本节教材由“火的利用”、“化石能源的利用”、“电能的利用”和“核能的利用”四部分组成,并介绍“能源的分类”知识.

  • 标签: 化石能源 可持续发展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