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燃煤过程中释放的痕量重金属迁移到大气中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除尘器在脱除颗粒物的同时可以协同脱除重金属,研究超低排放除尘器对重金属的控制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到提升脱除重金属效率的手段和方法,利于实现燃煤电厂重金属的超低排放。方法:1.通过测试方法检测出重金属在煤、飞灰和底灰当中的绝对含量;2.通过分析重金属在飞灰和底灰中占总输入量的比例,得到三种类型除尘器对重金属的脱除效果;3.通过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和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富集的影响作用大小。结论:1.低温电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对于汞、砷和硒的脱除效果明显大于常规电除尘器;2.电除尘器的入口烟气温度越低,汞、砷和硒在除尘器中的脱除效果越好;3.煤中的含量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的吸附作用影响明显,其含量越高越不利于重金属的吸附;4.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飞灰当中的铁氧化物和钙氧化物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吸附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

  • 标签: 超低排放 除尘器 重金属 影响因素
  • 简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GaP(001)面吸附原子后的表面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表明,在Ga和P截止的GaP(001)-(1×2)表面吸附两个原子后,会形成(1×1)的重构表面,原子吸附在桥位置(HB)。电子结构的计算显示,吸附原子后,GaP带隙中的表面态密度(DensityofStates)明显减少了,这表明在GaP(001)表面吸附原子后达到了钝化的效果。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GaP硫钝化
  • 简介:实验探究是人们认识化学知识与规律的基本方法,也是化学学科知识构建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经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取相应的科学知识与领悟相关的科学方法,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有关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因此提高实验探究教学的效率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实验教学的特点及作用,并结合教学片段实例阐述了“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得当、三维目标落实、注重素质培养”是高效的实验探究教学的四个特征。

  • 标签: 实验探究 教学片段 高效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重要结论: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建立增强因子模型。研究气液传质测定设备双搅拌釜中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过程,并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过程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了298K下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4m3/(mol·s),并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E=68.08CBL1/2,为脱除熏蒸后残留酰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硫酰氟 氢氧化钠 传质 反应动力学 化学吸收 双搅拌釜
  • 简介:柴油机零部件在检修前的清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应用多种物理方法,但需要的设备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物理方法 清洗 柴油机
  • 简介:研究目的: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建立增强因子模型。研究方法:研究气液传质测定设备双搅拌釜中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过程,并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重要结论: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过程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了298K下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4m3/(mol·s),并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E=68.08CBL1/2,为脱除熏蒸后残留酰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硫酰氟 氢氧化钠 传质 反应动力学 化学吸收 双搅拌釜
  • 简介:聚苯醚(PPS)以其高温稳定性、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及良好的机械和电学性能受到关注,但PPS存在脆性大,韧性差的缺点。聚醚醚酮(PEEK)的耐热性是热塑性树脂中最优异的,还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电性能等,但由于PEEK熔融温度(Tm=334℃)高,熔融黏度较大,给其成型加工带来困难。

  • 标签: 综合力学性能 聚苯硫醚 聚醚醚酮 共混体系 相容性 耐化学腐蚀性
  • 简介:目的:对柴油机Urea.SCR系统还原剂添加过程进行建模,探讨SCR系统中尿素结晶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排气温度、流量和尿素水溶液喷射速率等对结晶成分、位置和总结晶量的作用规律。创新点:1.考虑喷雾和壁膜内尿素热解过程的差异,分别采用尿素的直接分解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对喷雾和壁膜内的尿素热解过程进行描述;2.提出一维壁膜的概念,将尿素热解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嵌入一维壁膜中,实现对结晶成分、位置和总结晶量的计算。方法:1.采用欧拉方法求解气相流动以及拉格朗同方法跟踪喷雾运动,通过附加源项方式实现气液两相之间的耦合;2.对尿素水溶液喷雾的蒸发、热解、碰壁和结晶等过程进行建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3.对SCR系统中尿素结晶进行仿真分析,对排气温度、流量和尿素水溶液喷射速率等影响因素进行变参数研究。结论:1.排气温度的降低可以减小壁膜范围以及结晶量;结晶成分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较低时,结晶以尿素为主,随着温度升高,缩二脲和三聚氰酸开始逐渐形成;2.尿素水溶液喷射速率会影响壁膜范围以及结晶量,但其对结晶成分影响不大;3.排气流量的增大能够促进排气与液滴以及排气管壁之间的传热,从而减小壁膜范围以及结晶量。

  • 标签: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 两相流 壁膜 结晶成分 一维模型
  • 简介:利用CO2程序升温脱附测定了三种氧化铝基催化剂上的表面碱性。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上表面碱性的类型、强度和数目分布不同。活性氧化铝上负载K2O和Pt可大大改变催化剂表面碱性分布。三种催化剂上弱碱性中心的CO2脱附表现活化能分别为25.97,27.92和29.77kJ/mol。弱碱性中心是COS水解催化活性中心,而弱的和较强的碱性中心参与CS2的水解催化反应。更多还原

  • 标签: 羰基硫 二硫化碳 水解 氧化铝 催化 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