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双桥反应机理、电环合反应和催化反应三个不同类型的过渡优化,说明当标准方法难以给出结果时,对物理问题本身的分析有助于给出过渡优化的线索.第一个例子根据化学问题给出限制条件,通过平衡几何构型优化方法优化得到过渡;第二个例子是在使用标准过渡优化方法失败后,根据物理问题从反应途径上用平衡几何构型优化方法选择过渡优化的初始结构;第三个例子通过Gaussian98程序中的标准方法QST2直接得到过渡.

  • 标签: 过渡态结构 优化方法 线性协同转化方法 量子化学 双桥反应机理 二芳基乙烯
  • 简介:用量子化学原理,CIS/6-31+G(d,p)方法研究了2-甲基环戊酮离子前6个激发的解离过程,通过虚频的振动分析,计算其可能产物,寻求2-甲基环戊酮离子的解离通道和解离产物.

  • 标签: 2-甲基环戊酮离子 解离 激发态 虚频 量子化学
  • 简介:采用两种密度泛函方法和两种有效核势基组对中性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物Ru3(CO)n(n=11,10,9)的三异构体进行理论计算,优化出8个稳定异构体.研究发现,三异构体中带有多个非端羰基的异构体能量较低.对同一分子的三异构体,所含非端羰基数目越多,则能量也越低.

  • 标签: 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物 密度泛函 羰基数目
  • 简介: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RHF/431G基组对氢氰酸硼氢化反应中的电子行为和轨道对称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氢氰酸硼氢化反应中,从表面上看是对称性禁阻的“类四中心”过渡,实质上是对称性允许的两组四中心三轨道相互作用.

  • 标签: 氢氰酸 硼氢化反应 过渡态 内禀反应坐标法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p)方法对聚氯乙烯模型化合物的降解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索了主要降解产物HCl、芳香族化合物及乙烯、甲烷等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形成的可能降解反应路径.对反应过程中所有反应分子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和频率计算,获得了各降解路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HCl的形成过程中,主要通过协同反应,反应能垒为128.6~212.5kJ/mol;丙烯基能降低HCl脱除的反应能垒,而丁稀基对HCl脱除的反应能垒几乎没有影响;HCl完全脱除之后生成共轭烯烃,共轭烯烃进一步通过分子重排、环化形成芳香族化合物,同时也可以通过C—C键断裂形成小分子碳氢化合物;与重排和环化反应相比,直链烯烃C—C键断裂形成小分子碳氢化合物需要跨越更高的反应能垒.本文研究结果对聚氯乙烯的降解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为进一步设计环境友好与高效的聚氯乙烯降解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聚氯乙烯 热降解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在硫酸介质和沸水浴中,As(Ⅴ)与钼酸铵作用,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砷钼蓝络合物,而As(Ⅲ)在同样条件下则不显色,通过研究砷的价、共存元素及温度对测定砷结果影响的讨论,在波长62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从而建立了砷钼蓝法测定某含金多金属矿碱浸液中砷含量及其价的分析方法。实验表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6%~1.2%,加标回收率为96.8%~98.5%,测定结果对冶金工艺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As(Ⅴ) As(Ⅲ) 砷钼蓝法 含金多金属矿 碱浸液
  • 简介:采用原位水法与高温煅烧相结合,通过镍盐和碱的合成体系直接制备NiO工作电极.利用XRD和SEM对电极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电化学性能,并对比了3种碱,包括尿素、氨水和氢氧化钠对产物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尿素为碱制得的NiO电极以2mol/L的KOH为电解液在0.25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获得最大比容量为200F/g.

  • 标签: 水热法 NIO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 简介:采用简单的溶剂法成功合成了CdS0.05Se0.05纳米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纯度和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PVP对于纳米球的形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最后,利用时间的演变过程合理的提出了它的形成机制.

  • 标签: 纳米球 溶剂热合成 CdS0 05Se0 05
  • 简介:利用从头算和RRKM理论研究了一氟二氯代甲烷解离动力学,并得到了一套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研究了三种不同的解离通道:(1)HCl+CFCl2,(2)Cl+CHFCl,(3)HF+CCl2,它们的活化能分别为:243.3、258.9、309.8kJ/mol。研究结果表明,氯化氢消除反应和碳氯键简单断键反应是两个主要的并且是竞争的通道,三个反应通道的高压速率常数分别为k1=8.74×1014exp(-29163T)s-1,k2=7.09×1015exp(-31121/T)s-1,R3=3.87×1011exp(-37039/T)s-1,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温度和压力依赖关系。

  • 标签: 热解 从头算 RRKM理论
  • 简介:以硅酸钠为原料,CTAB为模板剂,水法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钴的介孔分子筛(Co/MCM-41),并将其作为催化剂,CVD法解无水乙醇制备CNTs.利用XRD、T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定和Raman光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介孔分子筛和纳米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MCM-41样品具有典型的MCM-41的介孔结构;当解反应温度为750℃下所制备出的纳米碳管的品质最好.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纳米碳管 负载 乙醇 催化热解
  • 简介:采用重分析法(TGA)测量矿产品中的吸附水及烧失减量,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及精密度。对多种矿产品样品采用TGA法和常规马弗炉加热法进行测量,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TGA法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等优点,是矿产品吸附水及烧失减量检验的首选。

  • 标签: 矿产品 吸附水 烧失减量 马弗炉
  • 简介: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考察了硝基类二肽类化合物抑制剂的侧链结构对嗜菌蛋白酶(TLN)的抑制效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侧链基团为异丁基时,抑制剂与TLN的活性部位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最多,并可以提高抑制剂与TLN的结合能力.理论计算的结合自由能大小与抑制剂的抑制常数相吻合.以上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硝基类二肽化合物侧链结构对TLN的抑制能力的影响复杂性,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疏水作用外,侧链结构的变化导致氢键的形成能力变化也不可忽略.

  • 标签: 抑制剂 嗜热菌蛋白酶 硝基 构效关系 氢键
  • 简介:对汤岗子矿泥黑粉中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汤岗子矿泥黑粉样品,采用ICP—MS法对矿泥黑粉中16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28-14.6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18%~6.20%,回收率为91.5%~108.2%。为探讨汤岗子矿泥黑粉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汤岗子热矿泥黑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矿物元素
  • 简介:利用直接法合成未见文献报道的K8[ZnMg(H2O)W11O39]·15H2O,通过ICP,IR和XRD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具有Keggin结构.采用化学扩渗法对合成配合物进行稀土扩渗实验,经XPS测试表明,有微量的钆渗进配合物的体相,并与组成元素存在键合作用,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扩渗后试样的导电率提高10^5倍,是一种优良的固体电解质,有望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功能材料.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稀土多元渗 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