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修损失占地震总损失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大中城市装修损失的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损失比是地震经济损失评估中非常关键的参数。本文在对损失比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抽样与专家咨询(Delphi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加权统计给出了不同结构类型、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装修震害损失比取值范围。最后,将本文给出的取值范围与其它文献取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破坏等级下,装修破坏损失比要高于主体结构损失比,且在中等破坏及以上破坏等级下,前者要远大于后者。

  • 标签: 地震灾害 经济损失评估 装修损失 损失比
  • 简介:地震后造成人员伤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震级、烈度、人口、房屋破坏程度、与断层的距离、经济发展状况等.本文总结了1999年以来国内外地震生命损失研究中的若干方法和模型,介绍了这些评估方法在地震后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适当的总结.最后提出了人员伤亡评估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地震 生命损失评估 研究新进展
  • 简介:在对忻州市现有房屋建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房屋建筑按结构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房屋进行了抗震分析,进而建立了相应的易损性矩阵,最终结果得到以小区为单元遭遇不同强度地震作用的地震损失和人员伤亡,以及50年地震期望损失

  • 标签: 地震损失 预测 人员伤亡 忻州市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的震害特征,将改进的ShakeMap烈度图成功地运用到了于田7.3级地震的快速损失评估中.结果表明,考虑了场地效应的ShakeMap烈度图明显优于当前“十五”应急指挥系统的衰减关系模型的烈度图,能更好地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服务,其快速评估的结果更接近官方公布的数据.因此,应用ShakeMap技术在震害损失快速评估中,能显著地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2014年于田7 3级地震 ShakeMap 烈度图 场地效应 快速损失评估
  • 简介:根据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8.1级强烈地震的现场调查资料,确定了沿青藏公路一线的地震烈度分布,对此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了分析、描述.

  • 标签: 地震灾害 损失评估 昆仑山口西地震
  • 简介:本文根据冕宁县的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和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结果,对未来地震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了预测,并对地震后可能引起的社会经济影响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地震经济损失预测 社会经济影响
  • 简介:本文以收集的西南地区1950年以来301个典型破坏性地震震例数据为基础,选择关联规则和决策树两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地震经济损失与当地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关规则,并对关联规则和决策树两种不同的挖掘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 标签: 经济损失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决策树
  • 简介:2006年7月18、19日在青海玉树发生了5.0、5.6、5.4级地震,地震造成了玉树县上拉秀乡、杂多县萨呼腾镇的房屋破坏,震后青海省地震局会同玉树州地震局、玉树地震台对玉树地震的灾害损失进行了现场评估,并对玉树地震的震害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玉树地震 灾害损失 震害特点
  • 简介:观测场地磁场梯度测量结果最直观的表述方式就是利用ΔF值绘制出的场地地磁场分布等值线图。Winsurf软件是Golden公司开发的一个三维绘图软件包,可以绘制各种等值线图和三维立体图。目前最高版本为8.0。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利用这个软件的应用方法、步骤。

  • 标签: Winsurf软件 磁场测量 等值线图
  • 简介:通过对南亚地震震害及其成因的分析表明,南亚地震灾害具有以下特点:①南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喜马拉雅前缘弧形逆冲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发育的巴拉考特镇为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②建筑物震害呈有规律分布:③地表破裂带和沿河谷两岸以及山坡的滑坡、建筑物没有抗震设防、建筑物结构不合理等是造成损失惨重的主因。

  • 标签: 南亚地震 巴基斯坦 巴拉考特 地震灾害
  • 简介: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的发生离今天整整400年了,本文介绍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震感情况,并首次研究了当时人口状况,探讨了可能的人员伤亡情况。

  • 标签: 明朝 社会 地震 伤亡
  • 简介:结合历史地震及1970年以来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讨论了海东区域地震的活动特征,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断裂附近,而中小地震呈随机分布状态。自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以来,需要关注未来强震趋势。

  • 标签: 青海海东 地震分布 活动特征
  • 简介: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渤海海域内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不同震级档、不同空间范围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震源深度与地震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内中小震的震源深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发生在渤中断陷内的地震,其震源深度一般较深;而发生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与辽东半岛沿海的地震,其震级较低且震源一般较浅。但总体上,渤海海域内的地震多发生在10-20km的地壳中、上部,属浅源地震。

  • 标签: 渤海海域 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 地震构造
  • 简介: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根据陈培善等用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导出的震源处峰值加速度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的关系,计算了山东长岛地区发生的中小地震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的分布状况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剪应力τ值随矩震级(ML)的增大而增大,对两者作拟合得到它们之间较简单的关系为:τ=1.89ML-1.76。在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其构造环境剪应力τ值为1.0~6.0兆帕,与陈培善对3.0~5.5级地震的τ值多在4~8兆帕之间这一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峰值加速度 环境剪应力值 山东数字地震台网
  • 简介:对街面水库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的详细调研考察,对一些重要生命线工程及危险源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丰富了尤溪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 标签: 街面水库 生命线工程
  • 简介:华南内陆地区地震活动以中强地震为主,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不发育,因此,对发震构造条件的认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文着[于中生代以来构造]化进程对形成本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特征的重要意义,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地震活动分布与K-N地层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可以将K-N地层分布区作为该地区发震构造鉴定和潜在震源区划分的重要条件之一,并初步认为华南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是该地区K-N地层分布区地震活动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中强地震 小震密集区 发震构造 K-N地层
  • 简介:针对震后在大面积废墟下快速准确检测与定位被困人员的需求,本论文提出了用分布式超宽带雷达探测地震被困人员的技术,主要包括对分布式超宽带雷达协同探测网络构建、超宽带雷达生命迹象探测算法、分布式雷达节点探测数据融合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多雷达干扰抑制、分布式雷达节点自定位、微弱生命迹象稳健探测、废墟穿透定位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设计方案,为完成分布式超宽带雷达系统的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 标签: 分布式超宽带雷达 激光测距 Wi-Fi通信 地震被困人员探测
  • 简介:一种曾对1997年新疆伽师的2次6级强震及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作了较成功预报的思路为:“两显著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夹角小于45°,且震级呈上升趋势是判断后续强震的有效指标”,利用该方法对1960年以来宁夏及邻区的中强地震进行了预测检验。在宁夏的吴忠,灵武地区和内蒙古的巴音木仁发生的中强地震前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认为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地震前兆指标。用于中强地震的时间预测。

  • 标签: 地方平太阴时 中强地震 显著地震 固体潮 地方平太阴时 宁夏
  • 简介:地震灾害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在传统的震害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口统计资料进行震害预测的模型及方法,并针对漳州市丘陵盆地广泛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以行政村为单元的震害快速评估方法。开展了基于WebGIS漳州市城乡震害快速评估系统建设,经过模拟1997年5月31日永安西南5.2级地震和2007年3月13日顺昌4.9级地震,与实际地震震害进行了对比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行政村震害计算模型设计的漳州市城乡震害快速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行政村分布 震害快速评估系统 模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