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以及抗震意识的加强,建筑结构加固也飞速发展。在地震多发的农村地区,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理论知识支撑,导致很多简单粗糙的支撑建筑结构的措施出现,这些支撑方案大多缺乏科学的设计与评估。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某典型的非正规设计的3层2跨框架结构为例,分析评价支撑边框和支撑中框对该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抗倒塌性能的影响。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计算方法,结合结构易损性方程评估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支撑中框和支撑边框能够将非正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从17.5%降至2.4%和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2种支撑位置对结构在3个典型地震强度作用下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框架结构中框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提升和抗震性能的保证效果比支撑边框更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支撑中框。

  • 标签: 倒塌易损性 非正规设计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抗倒塌能力
  • 简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力学模型。运用DRAIN2D+程序,对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及普通短肢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对二者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分析表明,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明显小于不带暗支撑的普通短肢剪力墙结构。

  • 标签: 钢筋混凝土 短肢剪力墙 暗支撑 弹塑性 地震反应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所具有的2个突出特点:①诱发地震的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当地天然地震的正常水平,世界上已经发生的4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甚至发生在历史地震活动的空白区;②岩溶地区水库可能因库水位的快速上升而使溶洞中封闭部分气体产生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但气爆型地震震级(ML)仅为0.6,气爆震源只发生在浅地表处。三峡工程一期、二期蓄水诱发的地震群,其中ML0.6级以上地震占74%,ML1.0级以上地震占36%,震源深度在5—16km范围者占48%。ML2.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四象限分布,显示系水库诱发的构造地震。这对我国西部大规模水电开发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长江三峡 气爆
  • 简介: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的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的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人所提出的云回波强度、归一化强度、最邻近高差、法向量夹角、X向坡角和Y向坡角等特征的均值和标准差,利用肝最近邻分类法实现单体地物区分的方法。对2010年海地7.0地震震后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地面点去除,分别选取了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各50个训练样本和各20个测试样本,计算了各因子的分布及其均值和标准差,在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可分性较强的8个分类特征,利用群最近邻分类法对测试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分类正确率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选取多个有效的LiDAR云分类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震后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提高震后建筑物震害程度判定的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较为准确的灾情信息支持。

  • 标签: 机载LiDAR点云 K-最近邻分类法 倒塌建筑物 地震应急 分类
  • 简介:1.引言模式识别法在地震危险区预测和地震预报中已有许多应用,但发震特征的选取随地区地震活动特点的不同,以及研究者认识的差异而不同。笔者为了判定青藏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地震活动的危险性,根据定性分析,选择了以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因素为主的12个特征量,运用模式识别的加权Hamming方法判别研究区内

  • 标签: 识别特征 模式识别 特征量 地球物理场 Hamming 图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