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本文基于现场调研结果总结了青海东南部黄河流域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庄廓院是调研区内的典型农村民居,本文对调研区内庄廓院的木构架房屋进行研究,提出庄廓土墙围护木构架房屋的震害等级分类标准,根据实际震害资料类比的方法确定了当地上墙围护木构架结构的震害矩阵震害指数与峰值加速度的关系曲线。与云南鲁甸农村的土木结构房屋比较,青海庄廓院民居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与未设防的砖混结构比较,这种土墙围护的木构架结构在高烈度区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更低。

  • 标签: 青海东南部民居 木构架结构 破坏等级 抗震性能 震害指数
  • 简介: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探测资料对万全断裂的几何结构构造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是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组成断裂之一,由南、北两段斜列组成,呈北东-北北东走向展布,为正断层,长约15km;断裂在第四纪期间持续活动,控制着附近地区的构造演化地貌发育:西北侧中生代地层抬升,形成低山丘陵;东南侧地块下降,接受第四纪堆积,构成山间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3—0.3mm/a。

  • 标签: 万全断裂 几何结构 构造活动
  • 简介:为了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复杂性,采用地震活动数据构造了一种加权复杂网络模型,并研究了网络的拓扑边权结构。结果显示,地震加权网络的节点强度分布及边权分布均具有幂律分布特征,网络的含权团簇系数和平均最近邻度显示地震加权网络具有伴随着边权重-拓扑相关性的分等级的组织结构,团簇熵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地震的网络拓扑结构更有序。地震加权网络的动力学演化揭示了在大地震前后一段时期的网络拓扑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这些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显现出一种内在相互作用的网络动力学行为。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地震复杂网络 复杂系统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动力学行为
  • 简介:本文在简要介绍天然源与人工源瑞雷面波勘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3个不同场地的探测实例,阐述了天然源人工源瑞雷面波方法在浅部速度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探测目的要求,分别采用天然源、人工源瑞雷面波方法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再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工程场地浅部地层横波速度结构的技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法对于类似工程的浅部横波速度结构探测具有经济适用、简便快捷的优点。

  • 标签: 天然源和人工源 瞬态多道面波分析 空间自相关法 浅部速度结构
  • 简介:汶川芦山地震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频繁发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最为常见,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的深切河谷地区以及四川地区周围山地.这些次生灾害以活动断裂为地质构造基础,以地表大量松散固体为物质来源,以强烈频繁的余震、坡面流水暴雨洪水为动力条件,由此形成巨大的灾害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其严重后果甚至极大地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控,建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因害设防,分层防御.

  • 标签: 震害特征 次生灾害 分布特点 应急处置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发生了多次强震,如日本神户地震、日本新泻地震、台湾集集地震、美国洛马普列塔地震等。在这些地震中大量的桥梁桩基遭到破坏,破坏形式复杂多样,如土体液化引起的桩基下沉、桩帽与承台的连接失效、桩基随土体侧移引起落梁等。本文总结概括了这些震害特点,详细讨论了非液化场地液化场地上桥梁桩基的破坏模式,分析总结了桥梁桩基破坏机制。最后,结合桥梁工程结构特点,针对桥梁工程选址以及桩基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简要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 标签: 震害 桥梁桩基 液化 破坏机理 侧扩
  • 简介:考虑到波浪力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和冰振响应的影响,本文基于非线性Morision方程,同时考虑附加质量效应和流固耦合效应,通过建立深水桥墩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动力平衡方程,对深水桥墩结构进行了波浪、冰荷载、地震3种环境激励荷载单独作用下,以及不同组合形式共同作用下的数值分析;进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响应的影响程度,可为今后深水桥墩抗震以及抗冰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 标签: 波浪力 地震作用 冰荷载 深水桥墩 结构响应
  • 简介:在地形、地貌及场地条件复杂的山区,历次地震中都会出现一些破坏异常的点或区域.分析其破坏原因,对于当地或类似情况的点或区域的抗震设防以及减少由于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2014年盈江“5.24”“5.30”地震后,Ⅷ度区的卡场镇五排村吾排小学二层框架教学楼的破坏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几个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山丘顶部地形放大效应、土层的放大效应、边坡效应以及多次地震灾害的累加效应.

  • 标签: 盈江“5.24”和“5.30”地震 框架结构 放大效应 震害累加
  • 简介: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害开展实地调查,对灾区破坏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就各烈度区特征建筑物震害、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震害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一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死亡较集中.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ⅧⅨ度区.二是地震振动强,灾区破坏严重.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高达Ⅸ度,震源破裂在11s内集中释放.三是抗震能力弱,房屋破坏严重.灾区属国家级贫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且多数民房坐落在河谷陡坡上,边坡效应加重房屋震害,重灾区砖木土木房屋成片损毁、倒塌.四是灾区条件恶劣,救灾难度大.震区活动断裂密集发育、地质破碎疏松、地形崎岖不平,又恰值雨季,诱发极其严重次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灾区大面积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 标签: 地震现场 云南鲁甸地震 地震灾害 烈度 震害特点
  • 简介:2011年3月10日12点58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5.8级地震,造成25人死亡,314人受伤(其中重伤134人),直接经济损失23.8亿元。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调查资料,阐述了地震受灾区的环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场地效应及断层效应,对震害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

  • 标签: 极震区 震害调查 震害特征 地震烈度 发震构造
  • 简介:本文以地震对应法分析了莆田地震台DK1应力孔的前兆异常特点

  • 标签: 地应力 前兆异常
  • 简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分析了鲁甸地震交通、通信电力等三类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点及应急抢修情况.鲁甸地震是一次较典型的山区地震,地震地质灾害强地震动共同作用是造成生命线工程破坏的主要原因.交通系统的主要震害是山体滑坡引起的道路中断,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地形,道路抢通困难.电力系统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破坏严重,龙头山变电站的破坏直接导致其下级的2个变电站也断电.通信系统在本次地震中受的影响相对较小,恢复也较快.

  • 标签: 鲁甸地震 生命线工程 震害特点 应急恢复
  • 简介:由于砌体填充框架结构的砌体与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其整体动力性能非常复杂。如何通过实时试验准确揭示其抗震性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内容。本文介绍了砌体填充框架结构的实时子结构试验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精度。

  • 标签: 结构试验技术 实时子结构试验 砌体填充框架结构 对角斜撑
  • 简介: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本文就各烈度区特征、宏观震害、建筑物震害、地质灾害生命线震害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有感范围广,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余震频发,余震最大震级4.8级。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中位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时的重灾区,建筑物基本经过重建,抗震性能较好;九寨沟城镇景区内大部分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区民族习惯,农村民居基本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穿斗木构架房屋,灾区建筑物受损多而倒塌少,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死亡人数低于该区域历史上7级以上地震。这次地震经验表明,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具有抗御设防烈度地震的作用,不会发生严重破坏整体垮塌,也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 标签: 九寨沟7.0级地震 灾害特点 地震灾害
  • 简介:本文从楚雄地震台FSQ型水管仪的原始资料出发,探讨了澜沧、耿马大震前地形变前兆信息量的问题,指出了孕震体的变化过程。

  • 标签: 稳定点 粘滑 蠕变 单台地震预报
  • 简介:甘肃及邻区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开始,中国历史典籍记载了发生在甘肃的600多次地震灾害,其中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明清以后,与明清时期私撰史籍,方志盛行不无关系。西汉到元末近1600年间的地震灾害记载相对较少,但认识这一时段甘肃地区的地震灾害对认识甘肃省的地震全貌至关重要,基于此认识,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撰写此文简要介绍了从西汉惠帝二年开始有地震灾害记载到元末这一历史时段里各个时期的地震灾害情况及总体特点

  • 标签: 西汉 元末 甘肃 地震 特点
  • 简介:兰州是中国最典型的唯一河谷型特大城市,市内多次发生或遭受到强地震波及影响。特殊的地质构造自然地理环境,使兰州市的震害尤其是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表现出多样性、多发性、复杂性严重性;由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结构地位的影响,使灾害的危害表现在整体性全局性上,因而兰州市在地震灾害面前又显示出脆弱和易损的一面。建立健全全市防震减灾的机制,预防各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包括滑坡在内的地质灾害,确保生命线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转,提高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的综合应急应变能力,是做好兰州市防震减灾的重要工作。

  • 标签: 河谷型城市 兰州市区 震害特点 防震减灾
  • 简介:利用天祝地震前后的资料,采用了比普通频谱分析分辨率更高的最大熵谱方法进行处理,展示了主震前及余震的频谱结构变化,试图提取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地球物理信息,这对于地震预报将是有益的。

  • 标签: 前震 余震 最大熵谱分析 地震预报 天祝地震
  • 简介:从邢台地震区以震报震的角度出发,以当地直接前震为端,扩大到海城、唐山大震之前,无论当地或华北广义的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特征性图像,用动态跟踪监视的思路与本文的办法,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以现今的认识提法综合统一归纳为:用“震情三分律”办法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时段”;用“对称填补”模式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空间”。认为,以现有各地的测、控水平,对Ms≥6.0级地震前记录到的震兆信息是有可能作出短期或临震预测的。对提出的2种特征性图像的物理意义、岩石压力实验等作了简要的叙述。但因地质构造并非短期内能改变大震前后的继承性活动,故本文概不涉及。

  • 标签: 短期预测 临震预测 强震活动 震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