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仅就h值在新疆伽师强震群趋势判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传统的h值判定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序列活动自相似的客观存在,提出了自强震发生后从其后较大中强地震起算的h值判别准则。两种算法的结合在伽师强震群预报过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同时对预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h值的算法问题、强震及强震群震级的估算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H值 预报 伽师强震群序列
  • 简介:这篇论文由使用可得到的加速大小在模型参数与不确定性为结构的系统论述一条柔韧的H_∞输出反馈控制途径并且为如此的一个柔韧的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存在建议条件。结构的僵硬的不确定性,抑制并且集体参数被假定围住标准。建议控制途径在线性矩阵不平等,存在凸的优化技术例如在MATLAB的LMI工具箱,能有效地并且方便地为被使用的框架以内被提出。说明建议的柔韧的H_∞策略的有效性,一座六故事的大楼两个都受到1940ElCentro地震记录并且到突然应用的Kanai-Tajimi过滤白噪音随机刺激。结果证明建议的柔韧的H_∞控制器向令人满意的结果提供或没有结构的僵硬的变化,抑制并且集体参数。

  • 标签: 结构性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动力输出反馈 地震学
  • 简介:在这份报纸,一个最佳的H鈭?控制算法被用于在一座有多层楼的大楼的第一个故事安装由于地震刺激减少它的interstory飘移的一个活跃的腱系统的设计。完成最佳的控制性能并且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选择控制参数纬和伪的最佳策略被开发。分析表情上面并且纬和伪的更低的界限与州的反馈控制为一个单个degree-of-freedom系统被获得。为纬和伪的选择范围图形地被定义以便控制系统总是是稳定的,控制性能比由常规LQR控制算法好。来自在真实地震刺激下面的一座控制三故事的大楼的数字结果证明山峰第一interstory飘移能显著地在10%造的重量附近与最大的控制力量被减少。一份最佳设计流动图表被提供。为推迟时间的结构,另外,这研究给了明确的公式计算纬和伪的批评价值。系统稳定性和控制性能能因此甚至与时间延期被保证。

  • 标签: H∞控制 时间延迟 抗震结构 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漂移 控制算法
  • 简介: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管理、更新以及共享的需要,针对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属性、服务、时间、传递等特性,在借鉴地震应急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分类方法,设计了分类编码结构,其成果可提高各地震应急专业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提升应急信息产品的使用效率。

  • 标签: 地震应急 信息产品 分类编码
  • 简介:RelationshipbetweenH2releaseandseis-micityonXiadianFaultQING-WUGAO(高清武),NILI(李霓)InstituteofGeology,ChinaSeismologicalBureau,...

  • 标签: 高清
  • 简介:为适应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对《地震档案分类表》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 标签: 完善 地震档案 分类表
  • 简介:研究了山东德州2井2004年9月11日水氟高值异常变化特点,对水氡高值异常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详细调查影响水氡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合理推断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异常”是由于临近水井抽水引起的干扰,不是地震异常。研究论证了开展流体氡前兆观测与分析预报的同时开展流体氡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 标签: 水氡 异常 地震 影响因素
  • 简介:依据区域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特征,研究了濮阳市地震台2井水化动态的变化原因.濮阳台2井属多层-混合型井孔,采用双含水层进行水化观测,其水化动态的变化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

  • 标签: 水化动态 影响因素 地下水开采 濮阳地震台
  • 简介:以地震破裂理论和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增强事实为依据,选取地震频次和应变量两个统计参数,对新疆境内天山北缘、南缘地震带和西昆仑地震带共75平方度区域进行时空扫描。根据两个参数与其前3年均值之比的大小组合,确定小震活动增强区,并分析其与目标地震的对应关系,提出地震预报判据。通过R值评分检验,说明小震活动增强象方法具有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报效能。

  • 标签: 新疆 时空扫描 小震活动增强图象 预报效能评价
  • 简介:2013年5月7日~9日河南濮阳清丰地震台清丰2井水位快速下降约0.18m,下降幅度大于平常下降幅度,9日起水位慢慢恢复.对产生水位快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濮阳清丰2井水位下降是由于同层地下水开采抽水造成的,不是地震前兆异常变化.

  • 标签: 清丰2号井 水位下降 原因分析 同层抽水
  • 简介:目前国内外不同行业(如建筑、铁路、公路、构筑物、电力、水利等)在抗震设计的场地分类方面,主要考虑各自的应用特色和具体需求,尚无一套所有相关行业统一认可的标准和依据。本文归纳和对比了国内外多种行业规范在场地土和场地类别划分方面的依据和方法,并讨论和分析了各规范之间的主要异同和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抗震设计方面,应制定一种兼顾多行业需求的通用型场地分类规范,以更好地适应各类工程建设的需求。

  • 标签: 抗震设计 场地分类 规范 内在关系
  • 简介:介绍了建立新一代地震区划所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总体思路,并从资料、衰减关系分区、衰减关系模型、回归方法、转换等方面说明了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建立过程,给出了我国分区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结果。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建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基于更加丰富可靠的强震记录和烈度资料;二是采用了具有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地震动衰减模型;三是采用了使结果更加稳定的分步回归方法;四是在地震动衰减关系分区时考虑了地震活动性特征。与第四代地震区划衰减关系相比,由于地震动衰减模型的变化和高震级强震记录的增加,高震级下的峰值加速度有所降低,而强地震区的峰值加速度则在低震级时有所提高。

  • 标签: 地震区划图 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 加速度
  • 简介:本文通过对漳州开发区7山体硐室大爆破振动速度、加速度的测试及数据的初步分析,阐述了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引入平均衰减指数的概念,对开发区当地以后众多的大、中型爆破抗震的安全设计提供有益的依据。

  • 标签: 大爆破 爆破地震波 衰减规律 平均衰减指数
  • 简介: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2001)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 标签: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 简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介绍了我国和美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的发展和现状,对比分析了抗震规范使用地震区划的情况。针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现状,提出了两条建议:(1)地震动参数区划编制部门应直接提供多水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2)抗震设计规范应彻底抛弃设防烈度概念,以地震重现期取代原地震危险程度标示方法。

  • 标签: 桥梁 抗震 设计 规范 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
  • 简介: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 标签: 周期图分析 极大熵谱分析 隐含周期 谱分析
  • 简介:2006年华东地区地震工程(所)长研讨会于2006年8月9日至13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主办,威海市地震局协办。上海市地震地质工程技术研究、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西省防震减灾研究所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领导,上海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的分管局领导,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的有关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研究以观察员的身份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山东省地震局 地震工程 华东地区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威海市 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