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水对不良工程地质影响的研究,分析了破坏原因和机理,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对公路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良工程地质 软化 膨胀 机理
  • 简介:分析了1986-1998年成都地区大气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夏季降水的δD和δ^18O值比冬季降水轻,反映了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成都地区的大气降水线方程是:δD=1.42+7.530δ^18O,与全球和中国降水线方程相比,表明了成都地区的蒸发程度稍大于降雨,说明成都地区大气降水的不平衡蒸发程度弱,反映了海洋性气候特征。成都地区大气降水δ^18O与降雨量、温度和水汽压之间都是负相关关系。但是降雨量对大气降水δ^18O的影响最大。

  • 标签: 气候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成都
  • 简介:将一个矿床的产出抽象化为一个随机信号的发生,由此导出一递推微分方程组,解之得普阿松分布。证明矿床的产出过程是一个普阿松过程,进而用Γ—分布表述了其参数λ,引出了负二项分布,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推导过程

  • 标签: 矿床产出模型 随机信号过程 普阿松过程 负二项分布
  • 简介:祝桑弧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楞古-孜河弧形背斜位于弧顶部位。楞古-孜河背斜主褶皱、内部小褶皱及叠加褶皱的特征表明其形成经历了印支晚期自北向南的滑脱作用,燕山早期南北向挤压作用及燕山中晚期南西-北东向挤压作用等三次构造变动。其成因可能与扬子板块与劳亚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

  • 标签: 松潘-甘孜造山带 弧形背斜 滑脱作用
  • 简介:通过对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兴文喀斯特天坑除了大小岩湾等塌陷型天坑外,在僰王山景区内还有飞雾洞、道洞、沧水岩峡谷、楠星天坑等喀斯特地貌。它们可以作为兴文地质公园内喀斯特侵蚀型天坑的形成遗迹,它们分别代表了兴文喀斯特侵蚀型天坑的侵蚀演化过程,即竖井状落水洞阶段逐步溶蚀、侵蚀到天坑形成,到最后退化成大型峡谷或者大型漏斗。这些特殊的侵蚀型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除了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外,同时塌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侵蚀 演化 天坑 兴文
  • 简介:磁海铁矿床位于东疆火山岩区,矿体产于基性次火山岩体内,次火山水热活动导致铁矿床的形成。次火山水热活动有一系列不同类型,并具一定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的蚀变岩响应,主期成矿作用发生在中高温压硅酸盐蚀变与中低温压硫化物蚀变之过渡阶段。硅酸盐蚀变岩中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组合与传统理解的“夕卡岩”内的相同组合名同实异。可把此矿床定名为次火山水热石榴子石-透辉石-磁铁矿矿床。

  • 标签: 磁海铁矿床 成矿无机化学 火山水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