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营养土改良的铜尾矿对旱柳(Salixmatsudana)扦插枝条生长及根系特性的影响。处理方式分别为TA100(100%尾矿)、TA80(80%尾矿+20%营养土)、TA60(60%尾矿+40%营养土)、TA40(40%尾矿+60%营养土)、TA20(20%尾矿-80%营养土)、TA00(100%营养土)。研究结果发现,旱柳枝条在5种处理方式下均可生根成活,但长势存在差异。随着尾矿含量的降低,旱柳枝条的生物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随着尾矿含量的降低,旱柳枝条不定根数目增多、平均根长及最长的根长增加,根系活力先增强后降低。结果表明,旱柳可用于铜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利用营养土改良有利于柳条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

  • 标签: 铜尾矿 基质改良 旱柳 植被恢复
  • 简介:本文选取了典型监测区,通过布设沉降监测点及分层标组,监测高层建筑单体及群体,在施工期及竣工后正常使用阶段,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监测控制面积2km2,布设地面沉降变形观测点38个,分层标组监测层位4个,最大监测深度71m。在高层建筑群密集区埋设分层标组及监测点,监测高层建筑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这在天津地区首次应用。本次埋设的分层标标底结构为横向油压结构,实现了一孔多标,节约占地;横向油压标底通过油压机械装置插入监测目的层,上部由硬连接引至地表监测,采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监测,达到高精度的监测效果。

  • 标签: 沉降变形 一孔多标 横向油压结构 高层建筑群
  • 简介:在岩性构成复杂的岷江龙门山河段,河谷两侧龙门山山顶面主要坡折点与岩性界线基本对应,但河床剖面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与岩石抗蚀界限相对应的阶梯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线状剥蚀速率是面状剥蚀速率的2.1倍,河床表面因岩性差异形成的原始地貌陡坎被水流剥蚀殆尽,从而导致该区域河床剖面样式与山顶面剖面样式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岩性差异 剖面样式 岷江 龙门山
  • 简介:本文在海淀区、丰台区、怀柔区、顺义区、门头沟区、房山区、石景山区、平谷区、通州区、大兴区、延庆县、密云县和昌平区等浅层地温能应用工程项目较多的区县,选取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点41处,通过水样采集及样品分析,探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时对区域地下水质的影响

  • 标签: 浅层地温能 水源热泵 水质分析 地下水环境
  • 简介:滑坡是三峡库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暴雨及地表外荷载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暴雨、公路荷载和建筑荷载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给出了各影响因素在稳定性计算时的计算方法或取值。

  • 标签: 滑坡 暴雨 荷载 稳定性
  • 简介:利用北京地区活动断裂研究成果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结合小汤山地区地温场特征,研究南口-孙河断裂(北段)活动对小汤山地区地下热水运移的影响,认识该区域地下热水参与断裂构造活动情况,分析地下热水在断裂构造部位的运移规律。

  • 标签: 活动断裂 地震 小汤山 地温场 地下热水 运移规律
  • 简介:国内外实践证明,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常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勘查手段之一。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直接影响其工作效果的技术问题往往被忽视,造成其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严重制约了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发挥。笔者仅就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粗浅认识,对影响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效果的7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第四纪覆盖物类型 采样深度 采样层位 采样物质
  • 简介:由于印支运动,大别造山带周缘各盆地物源不同,前期学者认为陆源碎屑岩主要来自扬子大陆。本文由大别山东南缘挂车镇剖面入手,通过对该地区侏罗纪碎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判别图投点分析。研究区碎屑岩是经过短距离搬运、快速堆积形成,物源地应为北面大别山地区,该盆地为前陆盆地。

  • 标签: 桐城 侏罗纪 地球化学 物源
  • 简介:本文首先简述了苏北褶皱构造区的地质概况、地热地质条件,确定该区域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基于井温测量、热导率测试数据,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Tough2软件分别对洪泽复式背斜、黄滕沟背斜及圩中背斜3条剖面进行了地温场模拟,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深部热储的预测温度在73℃-120℃,往深部钻进有望获得温度更高的地热水。较薄的地壳厚度和较浅的居里等温面埋深构成了研究区地温偏高的深部地质背景,构造断裂带及其交汇带的热水深部循环也是造成该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局部热异常的主控因素之一。

  • 标签: 地温场 地热资源 地热田 温度模拟 地温梯度 影响因素
  • 简介:结合2009年、2010年度达万铁路沿线车站供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工作为例,在研究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川东北红层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对该区域内红层找水打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红层地下水 赋存特征 影响因素 川东北
  • 简介:降雨是引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具代表性的四个松散堆积体滑坡的分析,认为最大降雨量与滑坡的稳定性系数、滑面倾角均成反比,而滑带土内摩擦角增加时,滑坡启动需要的降雨强度就越大,成正比。其认识与目前该类滑坡的监测数据变化特征总体相吻合。

  • 标签: 降雨 滑坡 稳定性 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