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低泵压条件下地热储层洗井作业对近井地带天然裂缝的诱导作用开展研究,完善了流体作用下天然裂缝发生剪切滑移的条件。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在同时考虑I,II型断裂复合扩展,水岩化学作用,流体对岩石强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流体对缝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下,建立了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提出了流体作用下缝面的摩擦修正系数,以及实验测定摩擦修正系数,水岩化学损伤系数的方法。分别讨论了渗透压、摩擦纠正系数、水岩作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在流体作用下,微裂隙发生剪切滑移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具体施工情况提出了施工建议。

  • 标签: 剪切滑移 微裂隙 摩擦系数 应力强度因子 流体作用
  • 简介:通过对川西北壤塘含金剪切带中典型构造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代表早期韧性变形的产物--构造微晶片岩,其物质成分总的向外迁出,而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晚期脆性叠加变形形成的碎裂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其物质总的是迁入.这说明了壤塘含金剪切带早期及中深构造层次的韧性变形过程中,物质的迁出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流体;成矿过程中脆性变形形成的碎裂岩脉,表现为物质的迁入,因此这一阶段是主要的成矿阶段.

  • 标签: 含金剪切带 质量平衡分析 金矿床 四川 显微构造 构造微晶片岩
  • 简介: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沿中天山构造带北缘呈近EW向展布,为一条由一系列糜棱岩带、强片理化带及典型韧性变形显微构造所组成的强应变带。根据变形强度和原岩类型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带。显微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剪切带经历了早期的由南向北的斜冲推覆剪切及晚期的近水平右行走滑剪切剪切带内发生了强烈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它们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 标签: 韧性剪切带 金矿 中天山北缘 胜利达坂 新疆
  • 简介:黄山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东部,是东天山地区最重要地质构造之一。分析其在黄山东一带表现出的构造形迹,并对该区构造变形期次作初步探讨。黄山韧性剪切带在黄山东一带构造形迹总体显示右旋剪切特征,后期存在左旋剪切,变形期次共4期,剪切应变值为2.4~0.73,有限应变分析认为,变形机制以压扁变形为主。

  • 标签: 黄山 韧性剪切带 构造形迹 变形期次
  • 简介:叙述了江西金山金矿韧性剪切带构造岩分带、蚀变分带及金矿化强度分带“三位一体”的规律性分布特征.分析了金山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指出金山韧性剪切带严格控制矿体的产出,其变形变质作用对金的成矿和富集提供容矿空间和动力条件。

  • 标签: 金山金矿 韧性剪切带 含金动力变质热液 控矿特征
  • 简介:扬子地台西缘石棉—冕宁地区是我省重要的有色、稀有、贵金属成矿远景带的组成部分,尤以金矿占绝对优势。区内发育一系列韧性、韧-脆性剪切带,它们控制了金矿床(点)的形成和分布,控制了矿体的形状、规模和产出状态,是最重要的成矿、控矿和容矿构造。

  • 标签: 韧性剪切带 金矿 成矿模式
  • 简介:冈底斯构造带的研究对分析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特征具重要意义。沃卡地区EW向韧性剪切带位于冈底斯构造带南东段,南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通过最新技术方法,对沃卡EW向韧性剪切带进行研究,查明韧性剪切带展布特征、运动学特点、动力学特征、变形温压条件、变形时代等,对韧性剪切带及周边地区构造演化,丰富该地区构造地质学资料具重要意义。韧性剪切带的糜棱面理、矿物拉伸线理、S-C组构、旋转碎斑、云母鱼等运动学标志及EBSD石英C轴组构图指示韧性剪切带存在两期韧性变形,早期平面上为左行剪切,剖面上为上盘(北盘)下降的脆-韧性剪切带;晚期平面上为左行剪切,剖面上为上盘(北盘)上升的韧性剪切带。矿物变形温度计及EBSD石英C轴组构图指示,早期韧性剪切带温度为380℃-420℃,压力约300MPa;晚期韧性剪切带温度500℃-580℃,压力约425MPa。据Koch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到早期韧性剪切带差应力36-79MPa,石英流变速率为10^(-12)s^(-1);晚期韧性剪切带差应力为140MPa,石英流变速率为10^(-11)s^(-1)。通过围岩U-Pb锆石测年限定及穿插关系,可知早期韧性剪切带形成于(162.9±2.8)Ma,为燕山构造阶段中期至华北构造阶段中期缓慢的脆-韧性滑脱剪切活动;晚期带形成于(31.01±0.2)Ma之后,后期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改造,于渐新世至中新世新特提斯洋完全闭合后,冈底斯陆块遭碰撞造山运动。

  • 标签: 西藏高原 韧性剪切带 差异应力 流变速率 温压环境
  • 简介:根据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构造作用过程中携带大量的能量(力),在作用于不同属性地质体时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由此,剪切带构造在浅变质碎屑岩区和长英质花岗岩区中的变形特征差异较大。以黔东南地区平秋剪切带为例,厘定剪切带构造在不同尺度上表现特征,并通过构造地球化学剖面探讨该剪切带的含矿性,确定剪切带构造与该区金成矿的关系。

  • 标签: 平秋金矿 剪切带 黔东南地区
  • 简介:通过对卵石地层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会产生“粘聚力”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卵石地层进行原住剪切试验,其测试成果“粘聚力”不等于0,且数值显著,由此,进一步证明需对卵石地层的“粘聚力”进行重新认识、合理取值。

  • 标签: 卵石地层 特殊结构 粘聚力 现场剪切试验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嘎拉金矿床含金剪切带围岩蚀变类型、阶段,讨论了构造-蚀变岩的岩石化学及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阐明了构造-蚀变作用与金矿化的关系,即金矿化在空间上与围岩蚀变类型及强度关系密切,在时间上大致同期形成。这种由剪切构造变形作用引起的蚀变作用,对金矿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嘎拉金矿床 金矿化 构造-蚀变作用 找矿意义
  • 简介:依迈克-塔西克西韧性剪切带位于昆盖山北缘大断裂以南,木吉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区域地球化学环境上看,昆盖山早石炭世火山岩以Cu、Au、Ag、Co、Ni、V、Ti、Cr元素相对富集,其成矿元素组合为Cu、Au、Zn、Ag等,有形成Cu、Au矿床的地球化学背景[1].区内岩浆活动以海西期为主,火山活动比较强裂,具有"双峰"态火山岩组合特点,产在卡拉更推覆体前缘的韧性剪切带为Au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富集提供了热动力与富集空间,表明该韧性剪带与区内金矿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控矿特征 变形构造 岩浆岩 地质特征 金矿 成矿作用
  • 简介:】应用晶体光学中的光体原理对宝石折射仪测试应用问题作较为详尽的论述,特别对一轴晶、二轴晶宝石测试所遇到的各种现象作进一步全面探讨,并给予确切的解释。

  • 标签: 光率体 折射仪 应用原理 宝石测试
  • 简介:收益途径的评估方法在我国的矿业权评估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评估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最多,理论上仍有众多问题需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折现是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中重要参数之一,也是目前的评估工作中存在争议较多的一个参数,文章概述了我国矿业权评估中折现的取值方法,提出几种折现的取值方法,并分析了几种折现取值方法的优缺点,。

  • 标签: 评估权 评估 折现率
  • 简介:工程地质勘察的钻探工作中取出比较完整的原状岩心是工程勘察的必然要求。由于建设工程主要是在地表覆盖层中进行,因此钻探工作珏然面临包括砂卵石层、砂层、风化破碎、松散破碎层、土层、泥岩、页岩等水敏性岩层,以及不同程度的破裂带、地层剥离带、泥石流带等。因此,根据施工中钻进的复杂岩层,选取正确有效的泥浆类型和适当的岩心采取技术,对减少孔内事故,提高岩心采取,提高钻探质量,实现安全快速钻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岩心采取率 工程地质勘查 措施
  • 简介:电法勘探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地球物理基础是地层间的电性差异。以吐哈盆地及邻区实际工作为例,论述了地层电阻野外实测和资料整理方法;分析了测区内电阻特征。指出吐哈盆地南北两侧地层电性差异明显,北部地区划分为五个电性层,南部地区划分为四个电性层。这为吐哈盆地电法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

  • 标签: 吐哈盆地 电法勘探 电阻率 电性层
  • 简介:航磁推断解释首先要研究岩矿石磁化。西天山地区近年来野外实测500余处物性点,累计获得有效磁化数据15000余个,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伊什基里克组和二叠系乌郎组是区内最主要的磁性地层,部分海西期岩体磁性较强,而磁铁矿具有极高的磁化值。根据这些磁化特征,在西天山地区圈定磁性火山地层上百处,新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21处,推断铁矿磁异常109处,新发现铁矿(矿点)10余处。

  • 标签: 西天山 高精度 航磁 磁化率 铁矿
  • 简介:重点叙述了基于高分辨卫星影像的建设用地智能提取技术研究的背景、现实意义;提出建设用地提取技术研究思路和技术流程;探讨了关于建设用地智能提取系统构建的框架和关键技术,为探索充分合理利用海量高分辨卫星影像的建设用地智能提取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遥感影像 建设用地 信息提取
  • 简介:结合北京市采矿废弃地土壤地质环境情况,选取密云区西坨古金矿尾矿土、密云区冯家峪铁矿尾矿土和门头沟区桑峪煤矸石堆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修复研究。共开展4种类型的修复试验,即选用高羊茅、紫花苜蓿和三叶草3种修复植物分别进行修复,同时与板蓝根、桔梗、波斯菊和薄荷等中草药进行混合种植修复,在植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集样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4种修复类型中,高羊茅对金矿尾矿土中Pb、Zn、Cr、Cd去除效果最好,最大去除达到18.10%、14.57%、13.81%、18.12%;混合种植对铁矿尾矿土中Cr、Ni、As、Hg去除达到4种修复类型的最大值,分别为14.81%、9.80%、37.25%、50%。三叶草对煤矸石修复效果最好,对Cr、Pb、Zn、Cd的去除分别为5.65%、37.15%、15.15%、20%,是4种修复模式去除最大值。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比4种修复模式对采矿废弃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均发现有去除率先升后降的现象,因此可对修复植物的进行定期收割,为提高植物吸附土壤重金属的效率,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 标签: 采矿废弃地 植物修复 去除率 修复模式 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