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以往几十年间,页岩气已成为越来越重要一种全球天然气资源,美国尤其如此。据Polczer(2009)和Krauss(2009)预测,页岩气开发将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推开,到2020年北美地区天然气总产量有望一半来自页岩气。由于页岩储层基质渗透率极低,因而页岩气被视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这类资源开发需要由裂缝为天然气提供流入井筒通道。由于页岩气地质储量定量计算和流动特性识别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页岩气藏最终开采量估算需要有新方法。文中介绍了估算页岩气井最终开采量4种方法,其中包括2种经验法(常规和改进后递减曲线分析法)、解析模型法和数值模型法。这四种方法在美国四个不同页岩成藏层带内得到了应用(巴奈特、海因斯维尔、马塞勒斯和伍德福德)。

  • 标签: 页岩气 天然气资源 评价 全球范围 北美地区 不确定性
  • 简介:2008年以来,石油工业界在致密/页岩气藏生产井产量预测研究中引入了多种新经验计算方法,其中业界专家最常提及方法包括Valko提出“产量扩展指数递减法”(SEPD法)和Duong提出“裂缝性气藏产量递减法”。据称,这两种方法都可准确计算致密气井和页岩气井产量与最终采量(EUR)。然而,这两类储层岩石渗透率变化都很大,致密气储层岩石渗透率介于0.1—0.0001mD之间,而页岩气储层岩石渗透率范围从0.1mD到0.0001mD以下。这样大渗透率范围,上述两种经验方法都能适用吗?利用上述经验方法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致密气藏与页岩气藏生产井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中采用渗透率数据源于生产井实际生产数据和开采模拟合成数据。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研究结果、获得主要发现与方法完善建议,包括:(1)SEPD法和Duong“产量递减法”都不适用于渗透率介于0.1~0.001mD致密气藏。Duong“产量递减法”会明显高估最终采量,而SEPD法使用开采潜力曲线确定递减参数,估算结果很可能与开采历史不相符,预测最终采量数值偏低。(2)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SEPD算法(YM—SEPD法),改进后YM—SEPD法更易于使用而且更具通用,最重要是,它能更加可靠进行产量预测与最终采量估算。(3)针对岩石渗透率低于0.001mD(原文中为0.01,可能是印刷错误,译者注)储层,提出了一种更严格、循序渐进Doung“产量递减法”工作流程。此外,对于致密气藏而言,Doung“产量递减法”只可用于开发早期、进入拟稳态(PSS)流动状态之前产量预测。(4)使用上述3种不同方法分析了西加拿大盆地不同储层(Cadomin,Montnev,Notikewin,Cardium)、不同水力压裂条件下数百口水平井,包括油井与气

  • 标签: 裂缝性气藏 产量预测 可采量 页岩气 估算 经验法
  • 简介:提高煤层气产能为主开发技术是制约煤层气发展关键,通过研究区煤储层特征分析将其特点总结为低压、低渗、厚度大、含气高;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综合生产数据与地质资料研究认为煤储层厚度、临储压力比、渗透率是影响该区煤层气产能主控因素,它们影响着煤层气原始气源和采出程度。分析煤储层条件和产能之间关系可以为本区块下一步有利目标区优选与产能预测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他地区煤层气开发提供借鉴。

  • 标签: 煤层气 煤储层 产能
  • 简介:CO2质封存四维地震监测主要目标是监测地质封存安全和CO2驱油效果.注入CO2过程中,储层中流体饱和度和储层压力变化导致储层弹性参数及地震响应发生相应变化.从理论上讲,储层开发基本地质条件是不变,所以两次四维地震属性相减得到成像显示,消去了油气藏静态性质(如构造、岩),得到是油气藏流体动态成像(如压力、饱和度).本文采用加拿大Weyburn油田CO2质封存项目四维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两次三维勘探数据采集时间分别是1999年(Baseline)和2002年(Monitor),CO2封存量为280×104t.首先,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Gassmann方程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替换前后其速度和振幅属性变化,以此约束实际地震属性筛选;然后,在对两次观测四维地震数据进行四维地震匹配处理基础上,进行两次观测地震数据地震属性筛选与对比分析,利用两次地震属性差异,识别注入CO2后储层内流体分布特征;最后,盖层重复性为指标,标定储层,提取储层不同属性,同时结合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结果,得到一个能更好表现其流体变化属性.

  • 标签: CO2地质封存 四维地震检测 属性分析 储层标定
  • 简介: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为例,分析凝缩段识别及如何指导致密砂岩气勘探。分析认为:1凝缩段是最大湖泛面时沉积产物,岩主要为质纯暗色泥岩或黑色页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对应于△logR高值段,地震上为强连续反射,为高位体系域下超面;2须三与须五段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特点,而非源内成藏,形成经济型致密气资源,而凝缩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能力强,与之紧密接触规模储集砂体最具勘探潜力。综合研究指出,寻找致密砂岩气勘探"甜点区"首先寻找凝缩段,其上直接接触规模储集砂体就是最有利勘探区。

  • 标签: 四川盆地 须三段和须五段 凝缩段 致密砂岩气 △logR 近源成藏
  • 简介:目前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开发主要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形成大规模缝网中有相当部分次级裂缝未被填砂,在地层受力不均情况下会发生闭合或者剪切滑移,储层渗透率改善具有重大影响。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致密砂岩岩心人工闭合裂缝渗透率随覆压增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工裂缝即使在完全闭合情况下仍然可以比岩心基质渗透率平均增大950.4倍;裂缝错位后渗透率也比闭合时渗透率有所增加,其增大程度与错位程度和裂缝壁面的粗糙度有关,错位程度和粗糙度越大,渗透率增加幅度就越大。实验还表明,覆压增大人工裂缝闭合和错开时岩心渗透率影响均不大,在6%范围以内。

  • 标签: 渗透率 覆压 人工裂缝 闭合 错位
  • 简介:经过10余年发展,中国石化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攻关研究中已具有形成集成配套技术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油藏地球物理软件系统,对于技术规模化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研发了油藏地球物理软件R系统.本文介绍了油藏地球物理所涉及7项关键技术(岩石物理与地震正演、井间地震、3DVSP、多波、联合拓频、联合反演、油藏建模)主要功能及特色技术,提出了面向服务三总线油藏地球物理软件系统架构,开发了软件系统和数据管理平台,研发了7个子系统,形成了一体化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软件平台.

  • 标签: 油藏地球物理 软件系统 面向服务架构 一体化 油气开发
  • 简介:常规针对地震采集原始资料监控及评价工作大部分由人工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评价不全面、不能快速发现问题不足。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人机互动实时野外地震采集质量监控技术以及使用方法,野外地震原始资料监控评价由主观判断到客观定量评价、由不全面到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实时快速监控目的。近几年在塔里木盆地多块复杂山地应用实施证明,采用该技术得到分析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原始地震资料品质。

  • 标签: 地震采集 实时质量监控 复杂山地三维 资料评价
  • 简介:描述和了解沙特阿拉伯东部深度超过5000m含气储层Z砂岩弹性特征,确定识别孔隙与流体可能.分析不同测井资料,了解储层全面的弹性状态,确定大部分有效属性组合,用于从含水砂岩中识别含油气砂岩.Z砂岩地震反射具有Ⅳ类AVO响应特征.进行同步AVA反演,试图查明并绘制研究区内含油气砂岩分布.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含油气砂岩储层是可以检测.

  • 标签: 砂岩 AVO响应 岩性 流体 最佳指示器
  • 简介:1、前言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中约85%以上为化石能源。国际能源署(IEA)在其《世界能源展望》(IEA,2006)中指出,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53%。虽然大多数能源专家都认为全球能源资源足以满足这些新增需求,但仍需寻找更多资源储量。这意味着石油工业必须大幅度提高各种类型油气藏采收率。《斯伦贝谢市场分析2007))认为,全球石油资源60%、天然气资源40%都埋藏在碳酸盐岩内(斯伦贝谢,2007)。

  • 标签: 油藏采收率 碳酸盐岩 表面活性剂 《世界能源展望》 国际能源署 天然气资源
  • 简介:震电效应用于油气勘探是一种非常有潜力测井新方法.为了测量震电信号,搭建了模拟测井实验环境,设计了信号发生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流体空隙介质岩石样本中,确存在由声波所激励出震电信号.分析实验所得波形为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结果,针对试验中所包含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 标签: 震电信号 测井实验 发射电路
  • 简介:苏里格气田XX区上古生界含气层系为物性较差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砂体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强。围绕苏里格气田XX区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砂体精细解剖,开展砂体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论证了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该区具体应用及其实施效果。针对垂向叠置多套砂体内部单砂体与隔夹层发育特征,强化了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明确了针对该区致密砂岩储层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实践表明,大斜度式与阶梯式水平井垂向上钻遇两套或多套气层,有效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

  • 标签: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储层 砂体精细解剖 水平井地质导向
  • 简介:摘要作为非生物有机合成场所和最早微生物群落栖息蛇纹岩为母岩热液系统(简称蛇纹岩热液系统)获得了相当大关注。本文要报道一个斯蛇纹岩热液系统一系列同位素研究,它就是位于日本白马岳地区白马八方温采(北纬36°42′,东经137°48′)。我们从该温泉两口井中采集了水样,所有水样呈强碱性而且都富含H2(201-664μmol/L)和CH4(124-201μmol/L)。虽然温度较低(50-60℃),但热力学计算表明H2有可能通过蛇纹石化反应产生。已发现八方1号井和八方3号井具有以下氢同位素成分:δD-H2=-700‰和-710‰,δD-CH4=-210‰和-300‰,δD-H2O=-85‰和-84‰。八方1号井和八方3号井甲烷碳同位素成分分别是δ13C=-34.5‰和-33.9‰。这-CH2-H2-H2O氢同位素系列表明至少有两种不同机理与甲烷生成有关。八方1号井氢同位素组成与前人报道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相似。重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说明八方1号井甲烷中氢不是来自分子态氢,而是直接来自水。这意味着这些甲烷不可能通过费-托式(FTT)合成而产生,而可能通过橄榄石水合反应生成。相反,八方3号井很轻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表明有生物甲烷混入。根据氢同位素系列与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对比,直接由水生成无机CH4(不存在中间产物H2)可能在蛇纹岩热液系统更为常见。橄榄石水合反应对于无机甲烷产生可能有比以前想象更重要作用。

  • 标签: 同位素分馏 热液系统 甲烷生成 氢同位素 蛇纹岩 温泉
  • 简介: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依赖地球深处和深海火山口水-岩相互作用产生氢气(H2)而得以生存。根据目前估算,全球海洋岩石圈通过水-岩反应(水合作用)所产生氢气量在1011mol/yr量级。最近在对陆上地下前寒武纪岩石裂缝咸水勘探中,人们发现了氢气富集程度类似于热液喷口和海底扩张中心环境,并提出了在溶解氢气量和水辐射离解作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然而,在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盆地一个深金矿中开展区域氢气流量外推结果显示”,前寒武纪岩石因全强氢气生产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每年0.009×1011摩尔)。本文中我们以往公开和新近获得前寒武纪岩石中氢气浓度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人们以往低估了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生成氢气潜力。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人们没有考虑其他生氢反应(例如蛇纹岩化),而且缺乏有效手段在这些环境中测量氢气生成速率进行换算,以便把前寒武纪地壳在全球大陆壳表面积中占比高达70%以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如果把通过辐射分解和水合反应生成氢气考虑在内,我们估计,来自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氢气生成速率可以达到(0.36~2.27)×1011mol/yr,这个数值和海洋系统氢气生成速率相当。

  • 标签: 大陆岩石圈 前寒武纪 水-岩相互作用 生物生态系统 氢气流量 水-岩反应
  • 简介:利用时延地震时差预测剩余油是一项崭新尝试.本文Sh56区块为例,在时延地震时差分析基础上,利用时延地震时差与剩余油饱和度相结合分析方法,研究其相关,综合解释剩余油分布.研究结果拓展了时延地震实用.

  • 标签: 剩余油分布 时延地震 属性差异 动态指标 Sh56区块
  • 简介:储层条件下无定形和结晶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助稳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二氧化碳泡沫驱提高采收率。采用三种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研究了颗粒结构及润湿对生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作用,这三种颗粒具有晶体结构或无定形结构,润湿各异。在不同相比和总流量下,研究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构和及其疏水性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特性影响,如泡沫形态、泡沫阻力系数和流度。研究结果表明,结晶二氧化硅和无定形二氧化硅助稳二氧化碳泡沫具有相似的流动特性。纳米二氧化硅疏水性对生成二氧化碳泡沫作用最大,二氧化碳气泡尺寸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疏水性增强而大大减小。在比较大相比及总流量分布范围内,疏水性最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所造成泡沫流度降低幅度都是最大

  • 标签: 二氧化碳泡沫 硅纳米颗粒 颗粒结构 流动特性 疏水性 多孔介质
  • 简介:迪那2气田具有压力系数高、非均质强、物性差、局部裂缝发育特点。该气田截止2012年底,产能建设及井网部署已基本完成,需要对整个气藏连通性及储量动用程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新井部署,指导迪那2气田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钻井、地震、测井、测试资料,通过采用地层对比、断裂刻画、隔夹层评价等地质手段定性分析了气藏平面及纵向连通情况,采用压力动态分析、MDT测试结果对地质认识加以验证,最终得到了迪那2气田平面及纵向均连通性好且动用程度高这一新认识,为迪那2气田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该类油气藏连通性评价及储量动用提供可靠技术方法及思路。

  • 标签: 迪那2气田 连通性 可动用性 地层对比
  • 简介:多级压裂水平井技术运用使页岩气得以有效开发。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史特征是线性瞬变流动阶段持续时间很长。影响井流动特性重要储层参数(先天特征)和完井参数(后天特征),包括渗透率、原始油气地质储量(OHIP)、水力裂缝数量、有效裂缝面积和裂缝间距。了解这些参数之间内在联系对于页岩气资源开发优化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页岩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工作流程,该流程采用是组合分析模型(hybridanalyticalmodel)。基于解析法诊断过程(diagnosticprocess)分析井生产动态历史,而数值模型则验证用于开展有代表预测历史拟合模型可行。有了这些模型结果,人们就可以确定各储层参数或完并参数不确定性范围,例如渗透率、有效裂缝面积和裂缝间距。诊断过程可以建立井生产动态起着决定作用重要参数间关系,例如OHIP、有效裂缝面积、有效储层渗透率、有效裂缝间距和井距。在本文中,利用所提出页岩气生产动态评价工作流程,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马塞勒斯(Marcellus)页岩成藏层带井进行了评价。监测是这个工作流程不可分割组成部分。本文展示了如何把监测结果应用于资源管理和异常管理(exceptionmanagement)。随着数据挖掘进行,这个工作流程可以缩短学习曲线,以便评估目前现场实践有效。评价结果有助于了解所泵入压裂支撑剂有效、对生产有贡献射孔簇数和开采问题。持续监测可以降低所有参数不确定性。这个知识库可以用来优化开发策略,最大限度提高投资回报率(RIO)。

  • 标签: 参数不确定性 储层参数 资源开发 优化开发 页岩气 预测
  • 简介:结合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建立火成岩发育区碳酸盐岩地震地质模型,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应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获得叠偏剖面,分析不同形态、不同沉积相和不同储层组合生物灰岩地震响应特征,如振幅、频率、相位,为火成岩发育区碳酸盐岩储层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火成岩发育区 碳酸盐岩储层 正演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
  • 简介:与油混相是三次采油过程中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扫孔隙内石油主要优点之一。在储层规模上,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还可提高波及效率。但是,尽管在自1980年代以来二十多个先导试验项目中都曾考虑采用混相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但只有很少几个实验室研究项目真正热力学状态下二氧化碳形成泡沫为研究对象。确实,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性质和粘度高于普通气体,这对多孔介质中其泡沫品质有影响,如流度降低因子(MRF)和有油存在时特性。我们提供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发泡剂不能有效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度控制能力,但配置得当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实现相对较高MRF。基于这些发现,我们研究了泡沫岩心驱替试验中混相驱效率影响。反过来,我们也评估了二氧化碳与油混相泡沫MRF影响。我们方法基于不同配方不同含油饱和度多岩心驱替试验。另外,我们还在油藏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进行了物理一化学测量,如表面张力测算和泡沫稳定性监测。这一组试验表明,多孔介质成功驱扫需在MRF最大化和乳化风险最小化之间寻找平衡。本文基于二氧化碳相热力学性质,为二氧化碳泡沫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解释提供了新思路,为读者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岩心驱替结果时必须考虑气体性质提供了依据。这有助于理解各种文献中看上去互相矛盾结果,特别是MRF值随压力变化和油存在时变化。

  • 标签: 超临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泡沫 表面活性剂溶液 含油饱和度 多孔介质 岩心驱替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