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不规则裂缝系统的波散射,这些裂缝系统具有随机空间变化的分几何形态。我们特别检验了分孔隙弹性介质的简单闭解。可以用由波扩散和衰减引起的频率幂次律(FPL)表征这些解。数值结果说明,根据散射波场的FPL相关性能够估算分维数。相对于可比较的弹性介质中的波前,似乎有限带宽信号被延迟了。本文考虑了该方法在裂缝表征中的应用。

  • 标签: 裂缝系统 衰减模型 分型 表征 频率 多尺度
  • 简介:根据对基于频率的各向异性的多分量VSP进行的分析,发现当频率增大时,横波各向异性(是根据测量的分离横波之间的时间延迟推导的)有规则地减小。虽然一般说来,快的分离横波的偏振对于深检波器来说保持稳定,但是对于浅检波器来说,注意到了偏振随着频率有规律的旋转(达到20°)。

  • 标签: 横波各向异性 偏振 多裂缝 组对 时间延迟 检波器
  • 简介:地震资料中含有地下地质和岩石性质的重要信息。经过正确处理、成像和分析后,这些地震资料便成为描述和评价页岩非均质、原地应力以及脆性或塑性等特征的重要信息来源。刊用成熟的技术和最新研发的技术,我们可以对地质构造属性、取决于频率的属性、应力属性和岩石物性属性等进行提取、可视化并成图。对于页岩目的层的认识、远景区的识别与排序以及地震资料在页岩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更好应用,这些属性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地震属性 页岩 福特 地震资料 信息来源 原地应力
  • 简介:本文根据不同矿石沥青铀矿U^4+/u^6+的比值,成岩、成矿年龄等实事提出了砂岩铀矿由深源铀矿与天水再造铀矿两部分组成。认识到砂岩、煤岩、泥岩铀矿初始阶段为“三位一体”,后来再造富集、分离,最后阐明了“三位一体再造富集”模式的找矿方法。

  • 标签: 三位一体再造富集 烃碱流体 热沉积 同生构造 再造成矿 矿胎层
  • 简介:地震裂缝预测一直是裂缝油气藏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了利用多方位VSP地震属性裂缝预测的方法与流程,利用多方位VSP原始资料提取纵横波速度及泊松比、直达纵波能量变化和Q值与衰减系数、透过波能量衰减、水平分量能量变化、纵横波反射能量变化共五类11种地震属性分别进行裂缝预测。对提取的不同各向异性属性参数,根据其质量和属性可信度,给出不同的加权系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一个综合评估各向异性的新参数——各向异性指数,指出井孔处裂缝发育方向。

  • 标签: VSP 多属性 多方位 裂缝预测
  • 简介:低渗气藏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等地质特点,其储层渗流规律较常规气藏更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通过保角变换、等值渗流阻力法等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滑脱效应、高速非达西、表皮效应和各向异性6种影响因素的水平井产能方程。分析了各因素对水平井产能影响,分析了不同生产压差下各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变化。利用建立的公式可以预测6种因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水平井产能,方便气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实例计算证明,这些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可达40.24%,建议预测低渗水平井产能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影响水平井产能的因素。图8表1参16

  • 标签: 低渗透气藏 水平井 公式推导 产能影响因素
  • 简介:横波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分别从VSP上行转换波和下行转换波时距方程出发,推导出利用VSP上行转换波和下行转换波旅行时进行横波速度反演的公式。为了提高反演精度,进一步提出了多层系、波列横波速度反演的方法,与纵波速度一起,计算出泊松比等参数。M-21井转换波资料成像处理表明,该方法反演的横波速度能够使上行转换波得到很好的成像。

  • 标签: VSP 多层系 多波列 横波速度
  • 简介:随着大庆油田气井深入开发,积液井数逐年增多稳产难度增大,但常规柱塞排水工艺需关井等待柱塞下落,关井时间长,影响气井产量,同时井筒中的液体灌入地层,造成近井地层气相渗透率下降,形成“水锁”,影响气藏采收率。为此,设计了连续排水柱塞,采用分体式结构,柱塞与密封件井底吸合组成密封柱塞上行举液,到达井口时柱塞与密封件分离,实现柱塞套与钢球分别先后下落,且下落过程中井筒中的气液两相流可通过钢球周围和有中心通道的柱塞套向上流动,减少柱塞下落阻力,提高下落速度,以缩短关井时间;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柱塞的内外部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了柱塞密封。改进后的连续排水柱塞可实现不关井连续排水,柱塞密封良好,可延长气井生产寿命、改善气田开发效果。

  • 标签: 大庆油田 连续排水 柱塞 结构优化 强磁吸附 模拟试验
  • 简介:SaihRawl油田(阿曼)的Shuaiba石灰岩储层是一个几乎无断层的大面积低起伏构造。渗透率较低(1-10mD),受基质控制。储层含有约90×10^6m^3的轻质油(35°API),油柱高度一般为15-30m。油田的工业生产始于油田有效引进水平井技术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此时距它的发现已有二十年。如今,油田的面积注水开发中运用了每口井拥有7口分支井的侧向注水技术。单井在储层中钻穿的裸眼总长度已达11km。迄今,钻穿的生产井的裸眼长度是166km,注水井的裸眼长度是107km。有着167口水平分支井,原油生产水平达到9000m^3/d(60000bbl/d)。原始开发井与其注水分支井之间的井距原先是250m,现已逐渐缩短为60m,但还是符合经济标准。在2000-2001年间,为找到短期和长期意义上的更长远的开发目标,油田回顾了自身的开发历史。在油田内,运用一系列的油藏管理新方法来预测储层对不同开发方案的反应效果。为检测这些开发方案和广泛收集数据,确定出一块监测区,最后开展实验研究和可行研究。此次回顾制定了短期和中短期开发活动的投资组合方案,包括加密钻井至井距为40m和在现有的注水井间补钻注水分支井;还识别出油田冀部的开发地区的上盘(油柱下部的15m);以后将对鱼骨结构式的侧向钻井以及将水反注入现有生产井的措施进行试验,其间计划将波及优化方法,如封水法及再次增产措施法的目标定为采收率达到50%。

  • 标签: 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 多侧向 注水开发 侧向井 分支井
  • 简介:峰值预测模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中长期产量趋势预测方法。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增长呈峰态的特点,采用峰高斯模型,在产量—时间序列中引入最终可采储量作为边界条件,并首次运用于四川盆地中石油西南气区(以下简称西南气区)中长期产量趋势研究中,定量的进行全生命周期预测。结果表明:①针对西南气区天然气产量呈波浪式前进的特点,峰高斯模型可以进行全程、精细的拟合;②最终可采储量(URR)是决定未来产量趋势的主控因素,通过天然气开发潜力分析,估算西南气区最终可采储量为(4.1~4.5)×1012m3;③引入边界后,预测结果与勘探开发实际吻合度更高,在未来30年,西南气区天然气产量将快速增长,产量峰值(700~760)×108m3,稳产20年以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标签: 峰值 高斯 预测模型 四川盆地 产量趋势
  • 简介:通过引入与时间相关的滤失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基于动滤失实验的参数的滤失计算新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影响滤失的多种实验参数,而且在假设滤液为牛顿液的条件下,全面考虑了滤失的3个区域对滤失速度的影响。通过求解由3个区域组成的滤失方程,得到了压裂液在3个滤失区域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对滤失速度和滤失量进行了预测,最终得到随时间变化的综合滤失系数。该模型充分利用了实验数据,在引入与时间相关的滤失系数后,能够反应非线性滤失的影响和实际滤失偏离线性滤失的程度。

  • 标签: 压裂液 滤失模型 滤失系数 动滤失实验
  • 简介:呼和湖断陷是海拉尔盆地中的聚煤凹陷之一,具有良好的煤成气勘探开发潜力。主要煤系地层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的煤层与砂岩、泥岩交互发育,煤层厚度大部分小于1/4地震波长,致使地震资料层间多次波发育,其能量强、分布范围广且速度与一次反射波相近。常规处理方法对多次波压制效果不佳,满足不了精细构造和岩解释需求。因此,根据多次波在形态和尺度上与有效波的差异,利用其在视速度方向上的大尺度特征,在经过多次波动校正的共中心点(CMP)道集上去除多次波,获得了高质量的CMP道集数据和叠前时间偏移成果,突出了有效波细节信息,地层反射特征清楚,接触关系清晰,断点干脆。在呼和湖断陷的应用实例表明,通过数学形态学多次波压制,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主要目的层南屯组地震数据主频由20-25Hz提高到25-30Hz,频带也拓宽至6-52Hz。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呼和湖断陷 早白垩世 煤系地层 多尺度数学形态学 多次波动校正
  • 简介:花岗岩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 标签: 花岗岩型铀矿 成矿规律 成矿远景 华南 区域地质背景 集中分布
  • 简介:交点铀矿是粤北地区,特别是下庄铀矿田的重要铀成矿类型,其储量约占矿田总储量的%。但多年来对交点铀矿类型,中基性岩脉的有关称谓,反接与截接以及截接铀矿的存在等问题,提法不一致,称谓不确切。通过参加“广东省翁源县中洞——单竹坑地区铀资源评价”项目工作,对上述问题,参阅部份有关文献资料,有些思考,提出些认识和看法,共同讨论。

  • 标签: 交点 粤北地区 成矿类型 基性岩脉 资源评价 文献资料
  • 简介:接触变质天然气是无机成因气的一种重要类型。研究区闪长岩体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为一高地热梯度和低压变质带。强烈的岩浆--流体与转岩发生矽卡岩化以及白云质大理岩的分解反应,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接触变质反应程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随着距离岩体越远而减弱变小。不同部位接触变质反应和脱碳模式不同。这种类型的无机成因气在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尤其盆地中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即位于地下浅部的中小型侵入体,附近发

  • 标签: 接触变质作用 天然气 形成机制 类型 成因
  • 简介:大量研究都表明连通性是决定提高石油采收率工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井间连通性评价有助于识别流动遮挡和通道并为油藏管理和开采优化提供方法。基于井产能指数(MPI)的方法可根据注入/开采数据提供成对井之间的连遇指数。从计算的连通性中分离出井位、表皮系数、注入流量和生产井井底压力等影响,这种方法所获得的非均质矩阵就只代表有关地层的非均质和可能的各向异性。这种MPI方法原先是为井数有限的有界油藏设计的。我们在本文扩展了这一MPI方法,以便处理有大量井和无界油藏的情形。为了处理无界油藏,我们通过为油藏系统增添一口虚拟井以及修改孔隙体积而对这一MPI方法作了改进。我们在有漏失带或分隔带的两个不可测体积(即非封闭)系统中使用了这些进改,同时发现利用这种虚拟井的做法可以准确地预测有关油藏的动态。如果具有大量的井,计算非均质矩阵所需的时间可能使问题变得棘手。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各井井位的模型简化对策,称之为开窗口。这项技术忽略了对油藏动态影响较小的参数。我们将开窗口应用于具有大量井(16口和41口井)的两个实例。通过选择适当的窗口尺寸,我们发现对于所研究的实例,可以准确地预测油藏动态(疋值大于99%),并使中央处理机(CPU)的时间减少到20分之一。这里介绍的做法能使我们为简单的MPI方法可能很难适用的复杂情形提供井间连通性的真实解释。这些做法与MPI方法的结合,能够为优化井网和注水参数而快速有效地模拟现场数据。

  • 标签: 井间连通性 评价 产能 多井 应用 MPI方法
  • 简介:改造作用强调改造过程和改造结果。利用源信息(地质、物化探、遥感、水文地质等)研究多种能源矿种在改造末期同盆共存、共生的判识标志和赋存环境。着眼于改造结果,源信息特征反映的是在改造末期所形成的构造格局的基础上,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的现今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从铀成矿因素方面建立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的找矿识别标志。

  • 标签: 识别标志 共存 能源 信息找矿 矿藏 改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