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油田废弃物通常指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屑、水基泥浆和油基泥浆、采油和油井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和泥砂、原油污染的土壤、原油在储罐内存放过程中的罐底产生的沉积物等。这些废弃物自然存放会污染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 标签: 油田废弃物 就地自然风化 间歇式 油田回注污水 泥浆
  • 简介:据科威特《火炬报》报道,IEA发布经济报告指出,至2030年全球在勘探、更新、开发油田以及更新相关基础设施方面,需要投资30×10^9美元。预计海湾地区按年在石油领域投资需250×10^8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5%,

  • 标签: 投资额 能源 基础设施 海湾地区 科威特 IEA
  • 简介:目前,主要含油气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都处于枯竭及产量持续下降阶段。国家油气开采水平的稳定化则以大量已发表的专业文献来论述。其中首批勘探目标根据作者们的观点是能够补充正在下降的油气产量,甚至能使油气产量大大地增长,这就是在东西伯利亚、在远东地区北极及远东的陆棚区发现的油气田。

  • 标签: 油气储量 大油气田 前景 油气产量 东西伯利亚 含油气区
  • 简介: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公司Novatek执委会主席L·米赫尔松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2015年前将增加到8600×10^8立方米,比2005年水平增加26%。

  • 标签: 天然气产量 俄罗斯 年产量 生产公司
  • 简介:据《俄罗斯油气新闻》报道,2006年8月4日,伊拉克石油部长提出,伊拉克计划在2010年前把本国的石油日产量增加一倍,从目前的200×10^4桶提高到400×10^4桶。

  • 标签: 石油产量 伊拉克 俄罗斯 日产量 部长
  • 简介:埃及西沙漠地区老油田增加新可采油量对埃及Badr-1(BED-1)油田Kharita油藏进行的一项最新模拟研究表明,对其原始原油地质储量估计偏低。预测的动态表明,在不采取更多措施的情况下Kharita油藏的最终总采油量将仅为原始原油地质储量的53.5%。所有将来侧钻和新钻井位都将基于有限剩余储量根据初步模拟预测的结果而终止。由于目前平均原油产量与大量累积采出原油体积之间不协调,结合预测压力动态和驱动机理,进行了一项油藏管理调整和动态复查研究,以便说明BED-1油田Kharlta油藏的动态差异性和不协调问题。本文重点是了解油藏动态,而不仅是获得历史拟合。

  • 标签: Kharita油藏 原始原油地质储量 油藏模拟 油藏动态预测 压力动态 最终可采油量
  • 简介: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近年来,内蒙古境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产量逐年增加。截至2006年底,位于内蒙古乌审旗境内的苏里格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336.52×10^8立方米,预测远景储量达4×10^12立方米。预计到2007年底,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天然气产量 石油 内蒙古乌审旗 国土资源厅 苏里格气田
  • 简介:据报道,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从本国的石油公司购买了一批原油来增加其炼油厂的加工量。有消息称,Rosneft从本国第四大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购买了20x100000吨的原油。业内分析人士指出,Rosneft公司是在全球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以及本国原油出口税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购买原油来增加原油加工量的。

  • 标签: 俄罗斯石油公司 原油加工量 石油天然气公司 炼厂 原油出口 原油价格
  • 简介:2004年1~7月份,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尤格尔地区开采凝析油141.7×10^6吨和144×10^8立方米天然气,比2003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0.4%和6.6%。

  • 标签: 石油公司 俄罗斯 采油量 2004年 2003年 7月份
  • 简介:2004年1~7月份,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尤格尔地区开采凝析油141.7×10^6吨和144×10^8立方米天然气,比2003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0.4%和6.6%。

  • 标签: 石油公司 俄罗斯 采油量 天然气 凝析油
  • 简介:了解油藏不确定性和优化油田采竭规划是有成效油藏管理的关键。英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石油公司在特立尼达应用油藏模拟从高度断裂的叠层砂岩中进行历史拟合而且预测油藏动态。全文详述了英国石油公司的由项向下顺序油藏模拟(TDRM)技术为了在一个老油田优选补充井位置中的成功应用。这项研究使用了有16个历史拟合模型的多构思方案,以高时效的方式拓宽分析范围。

  • 标签: 油藏模拟 动态预测 不确定性分析 补充井 断层解释
  • 简介:对石油地质学家来说,渗透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在多孔介质模型中模拟压实和胶结过程,获得了砂岩储层中渗透如何受到控制的新认识。对简单砂岩,这种认识可用于预测渗透。若模型的孔隙几何形态完全被确定,使用流动网格模型则可直接计算渗透。这种计算所取决的基本原理,在物理上是严密的。与许多以前预测渗透的方法相比,在计算中勿需调整参数,不需要附加的测量或对比(例如,毛管压力资料或岩石薄片的孔隙资料)。对于致密砂岩、石英胶结砂岩或致密石英胶结砂岩,由模型得出的孔隙度和渗透趋势与Fontainebleau砂岩样品的测量结果非常一致。这些砂岩样品的渗透跨度几乎达5个数量级。这种模型也正确地预测了Fontainebleau砂岩孔喉大小分布的压汞测量结果。我们发现,模型的孔隙几何特性在空间上是相关的,这种随机性偏离的空间分布特征大大影响宏观特性,如渗透。预测和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表明,空间相关性在粒间孔隙介质中是固有的。因此在这种介质中转移的不相关(或任意相关)模型在物理上不具代表性。我们也讨论了把这种模式延伸到预测较复杂的岩石性质。

  • 标签: 渗透率预测 孔隙度 地质模型 网状系统 空间相关性 岩石性质
  • 简介:渗透是储层特征最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之一。测井给出了孔隙度和饱和度的良好估算值,但是,从核磁共振测井中得到的渗透的精度非常差。到目前为止,对于局部测量来说,可靠的渗透值只能从岩样的实验室测量中得到,对于较大规模的平均测定只能通过试井确定。

  • 标签: 渗透率 测量方法 储层 孔隙度 饱和度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 简介:利用微地震事件的空间-时间分布,为一套产油气的密西西比系页岩估算了压裂作业前、后的渗透。在压裂作业开始时,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指明了可导致水力裂缝发育的非线性孔隙压力松驰。这样就有可能应用Dinske等(2008)的方法来估算压裂作业前、后这套页岩的渗透。水力裂缝周围这一原始页岩层的渗透约为4×10^-5达西,而水力裂缝自身的渗透约为1达西。对于水力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也作了估算。微地震事件位置与能量的比较表明,产生了水力裂缝的微地震事件其能量要大于在压力向围岩扩散时所发生的事件。孔隙压力扩散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与天然裂缝的方位十分一致。

  • 标签: 渗透率 估算 页岩 地震活动 地震事件 水力裂缝
  • 简介: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垂向分辨是地球物理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利用测井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的新方法。通过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线性系统假定,首先建立了地面地震信息与声波测井信息相互联系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系统辨识技术估计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系统特性,进而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补偿性高频恢复。对不同分辨的正演模拟资料和实际地面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持原地震资料主要特征不变的条件下,主频为代表的优势频带提高约10-20Hz,频带拓宽约10Hz,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

  • 标签: 地震资料分辨率 系统辨识 测井 地震 高频恢复
  • 简介:在采用断层传导变异系数进行产量模拟时需要考虑断裂带的特性。断层传导变异系数是断裂带和赋值网格块的特性函数。若考虑影响断裂带的地质因素,便可建立以地质为基础的、高分辨的断层传导模型。根据储层模型的岩石物性和几何形状,可以凭经验预测断层渗透和厚度的中值。简化的大比例解析法可用来分析小型断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精细数值模拟表明,断裂带渗透和厚度的可变性不应分开考虑,而且识别非均质断层流体的最佳标志是渗透与厚度比的算术平均值。对过非均质断层的流体分异性的分析预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是相符的,尽管不十分精确。相同的断层具有不同的等效渗透,它部分取决于断层所处的渗透场的特征。

  • 标签: 流动模拟模型 断层传导率变异系数 油气藏 储层模拟
  • 简介:本文用统计概念(从无序介质的逾渗理论中借用的一些概念)研究流体中两相相对渗透的理论(其中一相是强润湿的)。该理论的输入是孔隙空间网络模型、孔喉半径分布以及建立孔喉导流和体积与其半径的关系的函数。发现用包括有孔隙空间网络模型和孔隙大小的几个简单统计分布的理论能够预测在两相相对渗透系统中观测的所有趋势,在这些系统中,一相是强润湿的。而且,能够调整该理论的输入以便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

  • 标签: 相对渗透率 逾渗理论 孔隙空间 网络模型 半径分布 统计分布
  • 简介:本文描述不同界面张力(IFT)对三相相对渗透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报道三相中两相间低界面张力对三相相对渗透影响的实验证明结果。为建立界面张力可以系统控制的三相体系,用十六烷、正丁醇、水和异丙醇四种液体组成的体系。报道平衡相组分和IFT的测量,报告的四种流体组成的体系相特性表明:富水相可能代表“气”相,富正丁醇相可能代表“油”相,富十六烷相可能代表“水”相,因此,我们用油湿特氟隆人造岩心模拟流体在水湿油藏中流动。根据联合使用Welge/Johnson—Bossier—Naumann法和三相流理论推导得到的采收率和压差数据确定相饱和度和三相相对渗透。报道了所测量的三相相对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润湿相的相对渗透不受IFT变化影响,而其它两相则明显受到影响。随着IFT的下降,相同饱和度的油、气相更易流动。对于油气IFT在0.03—2.3范围来说,我们发现IFT下降近100倍,油气相对渗透增加约10倍。

  • 标签: IFT三相相对渗透率三相流 润湿相 烃/醇/水三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