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应用GC/MS、GC/MS/MS分析技术,剖析了塔西南地区侏罗系和二叠系两套烃岩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建立了区分的指标体系,即二叠系岩重排藿烷、C30-未知萜烷含量丰富,侏罗系岩重排藿烷含量较低,但检测到二萜类化合物,而在二叠系岩中未检测到该类化合物.柯克亚原油重排藿烷、C30-未知萜烷发育.精细-岩对比结果表明,柯克亚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烃岩,同时原油中检测出微量的二萜类化合物,说明侏罗系烃岩也有一定的贡献.

  • 标签: 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 重排藿烷 油-岩对比
  • 简介:秦岭群作为北秦岭构造带核部的最老地质体,近年对其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历史已作深入研究,其时代被确认为早元古宙。秦岭群与华北、扬子两地台的关系,大致有5种认识,多数认为它是华北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少数人认为它是独立发展的古微陆;第三种看法认为华北与扬子地台属同一岩石圈板块,秦岭群由板内裂陷形成;第四种认为秦岭群由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独立古微陆拼合而成;第五种观点是秦岭群属扬子地台北缘裂解形成的古微陆。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证据,进一步证明秦岭群由扬子地台分裂而来的认识。

  • 标签: 秦岭群 扬子地台 板块构造
  • 简介:迂曲度是刻画多孔介质中输运过程的重要参数,对致密储集层,由于流动的非线性,流动规律和常规储集层有巨大差异,迂曲度与常规储集层亦不同。本文利用孔隙网络模型,研究了由流动非线性所带来的迂曲度改变。提出2个无量纲数:1以岩心的水动力迂曲度为基础定义无量纲迂曲度Γ,用以刻画非线性效应带来的迂曲度改变;2定义流量加权平均的孔喉半径为特征孔喉半径,并以此定义无量纲压力梯度Ρ,用以刻画压力梯度状态。本文研究了Γ随Ρ的变化规律表明,Ρ-Γ曲线具有确定的形态,且不随岩心孔隙网络的任何参数发生变化。即对于任何岩石,由流动的非线性所带来的迂曲度的改变是确定的。本文给出了Ρ-Γ曲线的拟合公式,可方便计算给定压力梯度下的迂曲度改变。

  • 标签: 致密储集层 迂曲度 孔隙网络模型 Bingham流体
  • 简介:兴安岭群形成于中生代,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是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和少量正常沉积岩的岩石组合。构成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的主体。该火山岩带纵向延伸超过一千多公里,和华北、华南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带相连。横向遍及整个东北地区.向西进入蒙古和俄罗

  • 标签: 火山岩 边缘陆块型 兴安岭群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
  • 简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地评估地质(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在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区 通量
  • 简介:松辽盆地天然气分布广泛,垂向上从几百米到4000m,平面上从盆心到盆边,均有天然气显示或工业气流。但是,30多年的油气勘探,天然气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天然气储量中油田溶解气占绝大部分,全盆地油气储量比为21:1。近三年加强了天然气勘探、在盆地北部升平—宋站地区发现储量为200多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为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标签: 天然气成因类型 气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宋站 天然气勘探 溶解气
  • 简介:CO2充注驱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对揭示油气藏中油气的动态成藏规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砂岩既示踪了CO2充注,又记录了油气充注,是进行CO2充注驱研究的理想岩石类型。通过岩石学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成岩共生序列、油气充注历史和CO2充注驱的微观证据。研究表明,该区油气充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开始于石英次生加大早期(120Ma),在片钠铝石沉淀前(105-95Ma)达到充注高峰。CO2充注晚于大规模油气充注,充注之后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为片钠铝石与铁白云石。片钠铝石中首次发现一定数量的原生油气包裹体,为CO2充注驱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证据。

  • 标签: CO2充注驱油 流体包裹体 片钠铝石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 简介:以四川江安县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探讨其污染,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X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分别检测岩石、土壤样品的As和重金属元素组成。运用GIS分析功能提取出耕地土壤中As和重金属元素异常信息。结合岩石和耕地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对所获得的多信息进行了综合研究。全区耕地土壤中,As、Cr、Cu、Zn、Ni无污染。Cd、Hg、Pb普遍有中度污染。污染探讨结果表明,污染与土壤的母岩无关。污染很可能主要来自含Cd、Hg、Pb的工业废水、劣质化肥、农药,以及农用塑料薄膜等固体污染物等。

  • 标签: GIS 耕地土壤 重金属元素 异常信息提取 污染源
  • 简介:页岩资源评价过程中,常用热解参数(S1)反映含油性。由于实验关系,所测得的S1存在轻烃、重烃的损失,为更准确的对页岩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本文通过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研究以及对样品抽提前后的热解参数进行对比,对S1进行轻、重烃补偿校正,获得泥页岩总含油率参数,根据泥页岩排烃门限确定其可动含量参数(S1/TOC)。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泥页岩S1校正前后相差2-3倍,排烃门限对应的S1/TOC=75mg/gTOC,结合黏土矿物含量(表征可压裂性),优选出页岩勘探开发有利区:青一段有利区主要集中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北部及龙虎泡大安阶地中部,青二、三段集中在龙虎泡大安阶地中部与齐家古龙凹陷中南部。

  • 标签: 页岩油 含油率 S1校正 可动量参数的选取 有利区
  • 简介:成矿论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找矿的一种新思路,在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勘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基本的预测有准则为构造准则,岩性准则,地球化学准则。总结并提出了铀成矿评价的三个必要条件:透水疏松砂层,铀,地球化学栅。1∶20万带钻区调已在该区找到有利的成矿环境和成矿远景区,已查明上第三系是本区形成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有利层位之一。

  • 标签: 深源成矿论 预测准则 砂岩型铀矿 松辽盆地
  • 简介: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新生代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代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均侵位于40-41Ma,与澜沧新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代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和澜沧新生代岩浆岩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与C型埃达克岩类似。样品的^86Sri/^87Sr8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新生代岩浆岩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新生代岩浆岩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一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澜沧新生代岩浆带与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南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保山地块 新生代 C型埃达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 简介:凌源-宁城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南部众多具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小盆地之一,为研究其中的油气资源情况,在牛营子地区部署和实施了油气地质调查井——牛D1井。该钻井揭示侏罗系海房沟组可能为研究区重要的烃岩发育层系之一。系统采集了海房沟组岩心,对其进行了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海房沟组浅部多为好-很好烃岩,而深部多为差烃岩和非烃岩,有机质类型均主要为Ⅱ_2和Ⅲ型;浅部烃岩的三环萜烷、升藿烷和甾烷系列丰度较高,规则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而深部烃岩的三环萜烷、升藿烷和甾烷系列丰度较低,规则甾烷多呈"反L型"。综合认为海房沟组浅部具有相对较强的生烃潜力,但牛D1井海房沟组烃岩的成熟度较低,建议今后加强对海房沟组烃岩展布和成熟度平面分布特征的研究。

  • 标签: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 成熟度 侏罗系海房沟组 凌源-宁城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