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GC/MS、GC/MS/MS分析技术,剖析了塔西南地区侏罗系二叠系两套烃岩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建立了区分的指标体系,即二叠系岩重排藿烷、C30-未知萜烷含量丰富,侏罗系岩重排藿烷含量较低,但检测到二萜类化合物,而在二叠系岩中未检测到该类化合物.柯克亚原油重排藿烷、C30-未知萜烷发育.精细油-岩对比结果表明,柯克亚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烃岩,同时原油中检测出微量的二萜类化合物,说明侏罗系烃岩也有一定的贡献.

  • 标签: 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 重排藿烷 油-岩对比
  • 简介:根据ESR测年古气候对渤海海平面变化的探讨王兆荣,张汉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关键词ESR测年,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在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研究中,用14C测年法已测定了海相沉积物的年代,但由于14C测年。的限制,要探讨1Ma的海平面变化...

  • 标签: ESR测年 古气候 海平面变化
  • 简介: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岩心样品连续取样的优势,对苏鲁造山带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过渡带进行了石榴石绿辉石的氢同位素、全水含量羟基含量的联合研究,结果为研究深俯冲大陆板块折返过程中变质流体的来源可获得性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 标签: 榴辉岩 片麻岩 折返过程 氢同位素 羟基
  • 简介:长久以来,地球历史时期大气^14C含量的异常变化都被单一归结为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如太阳耀斑^[1]超新星爆发^[2]等引起的^14C含量增加。2012年日本科学家在日本的雪松树轮中发现在公元774年^14C含量一年之内突然增加1.5%^[3]。导致如此幅度的变化需要的射线强度需要正常射线变化10~20倍,无法用传统的太阳质子事件(alargesolarprotoneventSPE)或者γ射线流来解释。

  • 标签: ^14C 地球大气 地球历史 日本科学家 成因 量变
  • 简介:迂曲度是刻画多孔介质中输运过程的重要参数,对致密储集层,由于流动的非线性,流动规律常规储集层有巨大差异,迂曲度与常规储集层亦不同。本文利用孔隙网络模型,研究了由流动非线性所带来的迂曲度改变。提出2个无量纲数:1以岩心的水动力迂曲度为基础定义无量纲迂曲度Γ,用以刻画非线性效应带来的迂曲度改变;2定义流量加权平均的孔喉半径为特征孔喉半径,并以此定义无量纲压力梯度Ρ,用以刻画压力梯度状态。本文研究了Γ随Ρ的变化规律表明,Ρ-Γ曲线具有确定的形态,且不随岩心孔隙网络的任何参数发生变化。即对于任何岩石,由流动的非线性所带来的迂曲度的改变是确定的。本文给出了Ρ-Γ曲线的拟合公式,可方便计算给定压力梯度下的迂曲度改变。

  • 标签: 致密储集层 迂曲度 孔隙网络模型 Bingham流体
  • 简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地评估地质(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在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区 通量
  • 简介:松辽盆地天然气分布广泛,垂向上从几百米到4000m,平面上从盆心到盆边,均有天然气显示或工业气流。但是,30多年的油气勘探,天然气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天然气储量中油田溶解气占绝大部分,全盆地油气储量比为21:1。近三年加强了天然气勘探、在盆地北部升平—宋站地区发现储量为200多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为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标签: 天然气成因类型 气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宋站 天然气勘探 溶解气
  • 简介:为探讨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U元素含量变化的气候环境意义,以川东北狮子洞石笋SI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I3的U/Ca值进行分析,发现在53.2~45.8ka之间SI3的U/Ca值变化与该石笋格陵兰冰心NGRIP的δ^18时期偏大,在夏季风增强时期偏小。此外U/Ca值很好地记录了H5冷事件GIS12、GIS13及GIS14暖事件。

  • 标签: 石笋 U/Ca值 夏季风 华中
  • 简介:  为了定量预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土壤质量未来变化,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影响,建立了基于人类活动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未来变化预测模型.工业、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等影响因子的数据输入模型后,即可获得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所占比例,达到定量预测由于人类活动的变化对土壤质量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土壤质量 预测 支持向量机
  • 简介:异常高压带是含油气系统研究资源勘探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东营凹陷为例,定量研究了牯土矿物成岩作用对地层压力聚集的贡献。在系统分析粘土矿物组成、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蒙脱石伊利石化的动力学过程,计算了脱水造成的体积变化硅钙释放量。指出脱水作用造成的体积变化不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因素,但硅钙的释放可能对封隔层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地层异常压力的积聚保持有重要贡献。

  • 标签: 伊利石 含油气盆地 物理化学条件 成岩作用 脱水作用 蒙脱石
  • 简介:以四川江安县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探讨其污染,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X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分别检测岩石、土壤样品的As重金属元素组成。运用GIS分析功能提取出耕地土壤中As重金属元素异常信息。结合岩石耕地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对所获得的多信息进行了综合研究。全区耕地土壤中,As、Cr、Cu、Zn、Ni无污染。Cd、Hg、Pb普遍有中度污染。污染探讨结果表明,污染与土壤的母岩无关。污染很可能主要来自含Cd、Hg、Pb的工业废水、劣质化肥、农药,以及农用塑料薄膜等固体污染物等。

  • 标签: GIS 耕地土壤 重金属元素 异常信息提取 污染源
  • 简介:通过调查分析长三角地区张家港市200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1980)的土壤pH,探讨了该市近20年来基于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下的土壤pH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该市土壤pH变化明显.南部人为土地区绝大部分土壤pH值都下降了一个单位,平均值由7.39降至6.33;北部雏形土区,两个时期的土壤pH值分别为7.927.98.土壤pH的降低可能同该地区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酸雨及工业酸性"三废"排放的增加有关.此外,土地利用和田间管理对土壤pH变化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土壤地球化学性质差异则是导致南北地区土壤pH变化不同的内在因素.

  • 标签: 长三角地区 土壤PH 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干酪根是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是油气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通常认为,干酪根碳同位素是相当稳定的,主要与沉积有机质的化学组成或母质类型有关,受其他因素影响很小[1,2]。因此,长期以来干酪根碳同位素一直被视为有机质类型判识的最可靠指标之一。在油气勘探早期...

  • 标签: 干酪根碳同位素 热演化 风化
  • 简介:成矿论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找矿的一种新思路,在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勘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基本的预测有准则为构造准则,岩性准则,地球化学准则。总结并提出了铀成矿评价的三个必要条件:透水疏松砂层,铀,地球化学栅。1∶20万带钻区调已在该区找到有利的成矿环境成矿远景区,已查明上第三系是本区形成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有利层位之一。

  • 标签: 深源成矿论 预测准则 砂岩型铀矿 松辽盆地
  • 简介:2005年1月到12月,在贵阳市区采集TSP样品,分析了其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性质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TSP浓度年均值为106.60μg/m^3;各离子摩尔浓度的大小顺序为:SO4^2->NH4^+>Ca^2+>NO3^->K^+>Na^+>C^->Mg^2+>F^-。TSP及其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TSP、Cl^-、SO4^2-、NO3^-、NH4^+、K^+、Na^+、Ca^+Mg^2+浓度的冬/夏比值分别为1.29、5.23、1.35、2.37、1.73、1.22、1.84、1.231.02。影响TSP、Ca^2+、Mg^2+F^+的气象参数主要是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SO4^2-、NO3^-、NH4^+,Cl^-的是温度。TSP大多呈微酸性,可能是高含量的SO4^2-所致。NH4^+与SO4^2-的相关性最好(R为0.85),NH^+与SO4^2-的摩尔比值为0.8,说明NH4^+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存在。

  • 标签: TSP 水溶无机离子 季节性变化 气象参数 贵阳
  • 简介: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新生代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岩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代中酸性岩体岩墙均侵位于40-41Ma,与澜沧新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代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澜沧新生代岩浆岩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与C型埃达克岩类似。样品的^86Sri/^87Sr8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新生代岩浆岩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新生代岩浆岩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一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澜沧新生代岩浆带与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南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保山地块 新生代 C型埃达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 简介:凌源-宁城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南部众多具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小盆地之一,为研究其中的油气资源情况,在牛营子地区部署实施了油气地质调查井——牛D1井。该钻井揭示侏罗系海房沟组可能为研究区重要的烃岩发育层系之一。系统采集了海房沟组岩心,对其进行了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海房沟组浅部多为好-很好烃岩,而深部多为差烃非烃岩,有机质类型均主要为Ⅱ_2Ⅲ型;浅部烃岩的三环萜烷、升藿烷甾烷系列丰度较高,规则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而深部烃岩的三环萜烷、升藿烷甾烷系列丰度较低,规则甾烷多呈"反L型"。综合认为海房沟组浅部具有相对较强的生烃潜力,但牛D1井海房沟组烃岩的成熟度较低,建议今后加强对海房沟组烃岩展布和成熟度平面分布特征的研究。

  • 标签: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 成熟度 侏罗系海房沟组 凌源-宁城盆地
  • 简介:关于月幔中挥发分(H2O-Cl-F-S)的浓度一直存在争论:(1)对月球火山玻璃、火山碎屑中橄榄石内的熔体包裹体以及月球高地斜长石晶体的研究表明,月幔中水的含量为-×10^-6。(2)月海玄武岩中中度挥发性元素Zn/Fe值约为地球的1/10^-1/500,依此估计的月幔中水的浓度不大于1×10^-6,并且月球火山样品74220中橄榄石内的玻璃质熔体包裹体具有的高水含量特征是一个局部异常。

  • 标签: 月幔 火山玻璃 包裹体 含量特征 火山碎屑 局部异常
  • 简介:本刊自1992年起采用征订单进行征订,目前征订单已发往会员单位。凡需订阅的会员请尽快办理,以免漏订脱期。此项工作将于1992年2月15日结束。《通讯》面向全体会员,以报导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高水平的综合评述为主,兼有学会工作性质;报导学术活动动态,反映会员意见。按最近国家科委颁学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之规定,本刊属于学术期刊,出版形式用于本系统指导工作、交流经验、交换信息的非正式出版物。最近,主管全国自然科学期刊的国家科委情报司召开的期刊工作会议指出,今后的任务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化科技期刊的功能;不仅要传播科技知识、交流科技成果,还要担负起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更新知识的任

  • 标签: 征订工作 国家科委 自然科学期刊 全体会员 期刊工作 出版形式
  • 简介:本文利用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处理铜-苯酚(简称铜-酚)镉-苯酚(简称镉-酚)这类有机-无机复合污染模拟废水,采用胶质芽孢杆菌黑曲霉分别单独、联合或先后处理等5种方式,探讨了这两类菌体对复合污染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及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微生物对铜-酚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对镉-酚废水。对于铜-酚废水的处理表明,当废水中苯酚浓度为50~200mg/L时,去除率可达80%以上,最高可达94.65%,其中铜的去除率较苯酚低;当模拟废水中铜浓度为30mg/L时,可达最高去除率(60.02%)。微生物对镉-酚废水的处理表明,当废水中镉离子浓度为4mg/L时,最高去除率为58.44%,苯酚的去除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 标签: 胶质芽孢杆菌 黑曲霉 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