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HK-2井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阿特劳州阿特劳市西北约320km处。该井钻遇的中石炭统岩石类型包括白云岩、石灰岩、硅岩、砂岩和黏土岩,但以硅岩和黏土岩为主,而且成分混杂,交互频繁,富含有机质和深水相的浮游、游泳类微体生物化石。根据岩石中硅质放射虫化石含量高,硅质海绵骨针个体保存完整,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暗,组分细小,泥质、硅质成分为主及生物组合单一等特征,认为该地区中石炭统为深水沉积环境。目前正在勘探的HK-2井所在的乌拉尔区块也已发现深水类型油气藏存在的苗头,建议对该地区深水相油气藏进行调研,同时对该区块和相邻区块能够获得的地震剖面进行追踪分析研究。

  • 标签: HK-2井 中石炭统 深水相 微体生物化石 沉积环境
  • 简介:依据泥盆纪早、中、晚3个时期的中国岩相古地理图及中国泥盆纪植物已有的资料,绘制出中国泥盆纪这3个时期的植物古地理分布图。中国泥盆纪海侵的主要方向是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早泥盆世)逐渐向长江中游的华中地区(中泥盆世)及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晚泥盆世)发展。中国泥盆纪维植物在南方的分布是随着海侵,逐渐向华中及华东地区扩展,由早泥盆世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以及广西和湖南南部等地区,发展至中泥盆世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的中北部以及湖北的南部地区,在晚泥盆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以及江苏等地区。泥盆纪维植物在北方的分布范围较小,从中泥盆世才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晚泥盆世在宁夏等地区也有分布。中国泥盆纪3个时期陆地维植物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含量表明,早期的植物主要以较为原始的莱尼蕨类、工蕨类以及前石松类为主,中期石松类占优势,到了晚期石松类依然占优势,而楔叶类、真蕨类以及前裸子植物开始繁盛。

  • 标签: 泥盆纪 维管植物 植物化石 古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