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文中描述了产自广西桂林地区下石炭统黄金组下部的颅形贝属一新种,桂林颅形贝(Cranaenagui—linensis)。新种以平直的前结合缘和背壳上发育中槽为特征。在4枚标本上发现保存有放射状的彩色条带,表明该种当时生活在温暖海域的浅水环境。对该属70个种的地质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变化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早泥盆世欧美大陆西北缘的老世界区,之后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发展以北美地区为中心,经历了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和早石炭世2次比较明显的辐射演化、迁移扩散高峰和晚泥盆世晚期的1次严重衰退。第1次高峰是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该属的生物多样达到巅峰,生物地理分布范围扩大到欧美大陆之外的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华南板块等;第2次高峰是早石炭世,该属的生物多样虽不及前一次,但获得了最广泛的地理分布,不仅在北方大陆有分布,而且已进入到冈瓦纳大陆边缘。晚泥盆世晚期该属的1次严重衰退显然与F/F灭绝事件有关。早石炭世之后,该属进入衰退阶段,最终在二叠纪初灭绝。

  • 标签: 颅形贝属 腕足动物 彩色斑纹 黄金组 石炭纪 泥盆纪
  • 简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各岩段精细井震标定与构造解释,厘定出各岩段在车排子地区的尖灭线位置和尖灭线类型,分析古地貌差异程度对尖灭线形成的控制作用。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研究八道湾组各段沉积古地貌特征,分析断裂对古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分析古地貌演化和被改造后的特征,开展地震属性、储集层地震反演和沉积相分析,重点分析古地貌对沉积和岩的控制作用,再现了该地区沉积相及储集层段岩分布特征。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沉积古地貌起伏明显,呈坡一隆一凹组合特征,斜坡的陡缓程度对沉积相的类型和岩及其沉积物的粗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八道湾组不同沉积时期低隆起的形态和隆起幅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且隆起幅度越高其聚砂特点越明显,沟谷既是输砂通道,也是聚砂的重要场所,现今砂体的分布与沟谷展布方向关系密切。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侏罗系 八道湾组 古地貌 岩性分布
  • 简介:传统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对于相同的沉积构造、曲线形态及地震反射特征,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而岩性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并且能通过精密的仪器准确获得,因此,利用岩数据进行沉积相判别,可以避免沉积相分析过程中人为认识相标志不同造成的差异。作者以珠江口盆地三角洲沉积的岩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能够反映沉积速率、沉积物供给量及沉积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岩性地层的厚度和层数的统计,选取单层厚度、地层厚度比、出现频率及层数比等统计参数,以交汇图、岩百分含量三角图及箱线图为依托,最终建立各沉积亚相的定量判别标准。通过检验,其准确率在75%左右,可见该方法基本可行,为沉积相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三角洲 沉积亚相 岩性统计 定量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