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上海市搭建“健康信息网”平台,汇集形成公立医疗机构诊疗信息的大数据中心的背景下。结合上海市大数据分析实践,总结分析医疗大数据与传统卫生统计数据之间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发现两类数据的收集目标、方法、管控体系均存在本质差异。这必然导致所收集的数据汇总量的偏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正视差异。并且在了解两类数据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将两类数据有机融合、互补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决策支撑。

  • 标签: 医疗大数据 卫生统计 差异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全国健康扶贫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全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及人员信息的数据采集与数字化管理。方法通过筛选、清洗、计算、下发样本数据,分散采集、集中联网上报调查数据数据实时分析,过程高度监控,质量严格把关的实施方法,最终圆满完成了健康扶贫数据采集的任务。全国健康扶贫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离线数据上报系统、数据拆分子系统、数据接收子系统、数据审核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和系统权限管理子系统。通过接口。与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库实现精准对接;通过数据拆分和离线软件数据分发。实现疾病调查信息表的精准下发;通过离线软件中对调查表逻辑判断。实现调查信息的规范化处理;通过数据联网数据上报,实现集中高效的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在线审核,控制数据摸底质量;通过统计分析,实现健康扶贫摸底数据统计信息。结果全国健康扶贫数据采集系统成功完成了全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逐户、逐人、逐病数据采集任务。此系统在2016年全国健康扶贫调查摸底中得到了验证。

  • 标签: 贫困人口 健康扶贫 系统管理 数据采集
  • 简介:摘要通过多年来对医院H1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数据存储与安全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出医院H1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维护、数据的安全管理与备份是医院信息安全的关键;数据备份对于数据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报告了数据备份的目的、数据丢失的原因和数据备份的内容、方式等

  • 标签: 医院H1S系统数据备份
  • 简介:摘要本文概述了医学图书馆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医学图书馆数据挖掘的任务、方法以及在图书管理决策、个性化服务等在图书馆建设上的应用,探讨了医学图书馆数据挖掘在临床医疗、医学科研中的价值。

  • 标签: 医学图书馆 数据挖掘 图书管理 临床医学
  • 简介:摘要卫生统计信息为制定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评价卫生事业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教学科研等提供最根本的科学依据。本文对2009年度年报、2010年9月月报及2010年第3季度医改进展监测表数据质量开展审核,旨在明确相关问题并给予改善意见。

  • 标签: 卫生统计数据
  •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管理工作一直被相关部门所重视,其中水质检验工作是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只有做好水资源的质量检测,减少并治理出现的水污染现象才能保障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为了进一步减少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提高水质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了水质检验工作中数据误差产生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 标签: 水质检验 数据误差 处理分析
  • 简介:在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2016年5月,习主席还专门针对保健工作提出了“精心、周到、尽力”的6字方针。这些都为保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军队保健医学事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 标签: 肝病 保健 移动互联 信息化
  • 简介:摘要卫生统计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院卫生统计工作又是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院卫生统计工作是医院以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明确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总结,旨在为卫生统计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卫生统计数据 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近年来我国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采集存储了大量的居民医疗健康数据。宁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经从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二,三级医院的信息系统中采集了近10年的医疗卫生数据。本文以宁波市鄞州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汇聚的医疗卫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数据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背景,阐述了医疗卫生大数据关键技术,探索了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的实施路径,总结了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挖掘结果将对居民健康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临床科研、管理决策,特另0是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区域卫生平台 医疗卫生 大数据 慢性病 分析挖掘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档案是由X线、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等诸多检查所形成的影像资料。随着先进医疗设备仪器的应用,辅助检查项目越来越多,医学影像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人们迫切需要各种时效性强、具有高价值的影像档案实现信息共享。传统的影像存储和管理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学影像档案的信息共享已成为卫生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医学影像档案 信息共享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人口增长,医院就医的人数也再不断增加。由于每天就医的病人各不相同,以及医护人员的经常变动,常常使医院统计的数据出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工作效率。而运用科技发展对医院里的大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再运用到医院管理工作中能减少医院工作的出错率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运用。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应当注重医院里的大数据的运用。

  • 标签: 大数据 医院管理工作 应用
  • 简介:行政区划代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近8年,在人口数据统计和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行政区划代码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统计标准,贯穿于人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本文阐述了行政区划代码在人口数据中的应用范围、日常运行维护情况,分析了行政区划代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行政区划代码 人口数据 规范化管理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电子病历模式下,医生填写首页诊断和手术操作时,不必填写相对陌生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ficationofDiseases,ICD)名称,填写熟悉的临床命名,为绩效考核、医保付费和DRGs预付费做好基础性。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按照教科书和医生填写诊断和手术操作习惯,建立“临床命名库”;参考电子病历首页编码模式、北京临床版编码库和ICD-10和ICD-9-CM-3等相关研究成果,建立“病案编码库”,在两库之间建立关联。结果建立符合实际的开放的“临床命名-病案编码库”,并嵌入到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模块中。结论临床命名和疾病分类是两个密切相关而又大不相同的体系,电子病历采用什么编码模式,医生和编码员如何配合,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电子病历 临床命名 国际疾病分类 数据库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统计工作为医院考核、规划和发展提供数字支持和科学依据。越来越成为当今医院管理发展的重要部分。统计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和医院信息化条件下医院统计工作变化的特点,剖析了医院统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医院统计工作新模式。

  • 标签: 医院统计 工作模式 探讨
  • 简介:目的评估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数据质量和提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2014年24个全国疾病监测点数据,采用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身份证号码填写率、多死因链填写率、粗死亡率、可靠性、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评价数据质量。结果24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平均报告及时率为76.83%,审核及时率为96.24%,身份证号码填写率为61.85%,多死因链填写率为52.81%,粗死亡率为6.24‰,83.44%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9.36%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可靠,常见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3.49%。除审核及时率2014年与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死因链填写率、可靠性依据的比例、根本死因编码正确率农村高于城市外,除报告及时率皖中高于皖南和皖北,报告及时率和身份证号码填写率新增监测点高于老监测点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城市高于农村,皖北高于皖南和皖中,老监测点高于新增监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疾病分类上,慢性病的诊断可靠性最高,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伤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差异特点,将重点性督导、培训与常规督导、培训相结合,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 标签: 死因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医院是为人们提供必要医疗服务的机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数字化时代,医院不仅要在医疗技术、医疗水平上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在医疗档案与数据,如病案的管理和统计上,也要实现数据信息化。病案数据信息化不但能完好、长久地保存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还能实现快速、便捷的资源共享,为医学科研奠定基础。

  • 标签: 数据信息化 病案管理 病案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唐山市丰润区预防接种情况,分析该地区2013—2015年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该地区上报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2013-2015年共报告不良反应108例,报告一般反应100例,异常反应8例,≤1岁占81.5%,男女性别比例为1.251,报告发生不良反应的疫苗有11种,发生率最高是百白破联合疫苗,其次麻腮风联合疫苗。报告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为主,占总病例的92.5%。异常反应报告以过敏性皮疹为主,占37.5%。报告病例中治愈或好转病例共102例,占总病例的94.4%。无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发生。结论该地区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无发生严重异常反应。

  • 标签: 疫苗 接种 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 简介: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一高一低"的态势;即发病率高、患者年龄趋低(年轻化)。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何在诊疗过程中提高效率,做好术后患者的健康管理以降低再入院率,就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专业医疗人员、专家及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议题。本文在分析心血管病治疗的3大"痛点"的基础上,提出心血管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以帮助心血管疾病诊疗机构和主治医生通过有效、快速的方法提升诊疗和科研水平、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更好地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病治疗 医疗效率 数据互联 再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