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打车陪妻子购物,途中遭遇堵车。妻子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抱怨道:什么破交通,怎么没人管?我也极不耐烦地附和。司机却耐性十足,还安慰我们:堵车是家常便饭,抱怨不起任何作用,不如听听音乐。电台中流淌出悠扬动听的歌声,我的心情舒缓了些,妻子却又发起牢骚。

  • 标签: 妻子 听音乐 堵车
  • 简介:摘要为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我院10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按四季发病分布进行比较;每日000~600;~1200;~1800;~2400,4个时段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别P<0.01,0.01,提示患者发病分布每年以1~3月;每日600~1200时段居多。提示急性脑卒中发病具有时间节律性。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 时间分布
  • 简介: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重病危患者,有时候患者因为恶性肿瘤出现病变,突然不行了,这让人很揪心。在事发现场,急救就是与死神作斗争。紧急救治肿瘤患者,很多时候不仅需要医生团队的配合,还需要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我现在就说说我最近遇见的一个病例。

  • 标签: 紧急救治 生命 肿瘤患者 恶性肿瘤 患者家属
  • 简介: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哮喘的防治工作不容乐观,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比例不到2%,许多哮喘患者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治疗.病情反复。肺功能越来越差.甚至因为急性发作而死亡,归根结底是没掌握哮喘治疗的关键点,

  • 标签: 哮喘患者 时间窗 发作前 规范化治疗 复发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标本100例,从温度、时间两方面进行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放置时间越久对检测结果影响越大。结论应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温度 时间 影响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江西省南昌市5所高校1603名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均值为144.76±21.28,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人口统计学特征中的性别、年级与时间管理倾向显著相关(P〈0.01),心理健康水平与时间管理倾向显著相关(P〈0.01)。结论人口统计学特征中的性别、年级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提示高校在开展时间管理教育时要因性别、年级而异,同时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时间管理倾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静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共200例,于清晨对所有受检者抽取静脉血,分别于即刻、10min、1h、3h、7h、14h、21h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RBC、WBC和MCV、PLT、Hb五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即刻检测与静置10min后检测,WBC和PLT的检测结果均出现明显差异(P<0.05),静置10min与7h的比较,WBC和MCV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静置时间尽量不能超过7h,也不宜立即检测。

  • 标签: 血液标本 血常规 静置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联合抗栓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应用以上抗栓治疗的患者300例,按采血后不同的按压分为3组,观察患者局部出血的发生情况、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压时间与出血、出血面积密切相关,按压6min与按压8min相比,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相邻组间的出血率与出血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min为合适的压迫时间,既可使皮下出血发生率降低,又使局部出血面积缩小。

  • 标签: 联合抗栓 采血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效果。方法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活动主题,对目前病人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意外拔管率明显减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率。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意外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各个不同时间的血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82例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通过将所抽的血标本在四个不同时间段内进行血糖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血糖临床检验结果,从而得出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结果血标本放置1h至2h,血糖检测结果差异不大,血标本在放置2h以上,放置的血标本的血糖临床检测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不断的下降。结论血标本放置时间明显影响着血糖临床检测结果,血标本放置2h是血糖检测结果数据最为合适的时间

  • 标签: 血标本放置时间 血糖临床检验结果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40例,对这240例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的条件下,在4h、8h、12h、24h时对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再一次的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再次检测(在1、2、4、8周),对数据进行检测。结果在室温下的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其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标本放置24h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的情况下,放置2周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都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时间 温度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在30min、8h、16h和24h不同时间进行12项生化项目检测。统计、分析不同时间测得的生化结果。结果通过将200份血液样本分别放置30min、8h、16h以及24h后,进行12项生化项目的检测,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样本血液中的GLU、ALT、AST、ALP、TG含量减少,且放置时间越长,减少越明显,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样本血液中的LDH、K、TP、ALB、CHO、GGT、CK含量增多,且放置时间越长,增加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检测各个项目,减小结果误差,增加检验结果的可信度。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5例血液标本在不同存放时间的14项生化检验的数值。结果血液标本放置2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BUN(尿素氮)、GLU(血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Ca(钙)、P(磷);血液标本放置8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血液标本放置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后,其结果偏高的是TP、ALB、ALT、AST、ALP、GGT、Ca;其结果偏低的是BUN、TBIL;对结果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的是TG、DBIL。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 简介:目的研究极端低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住院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和人群对该影响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收集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广州市番禺区和欠发达地区梅州兴宁市2006—2011年的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数的时间序列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2个地区极端气温(低于日均气温分布的第5百分位)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关系,并按不同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06—2011年番禺地区的日均气温的均值为22.7℃,共有24216人次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在番禺区中心医院住院,平均每天有11.1人次。兴宁地区日均气温的均值为21.9℃,共有19934人次在兴宁市人民医院住院,平均每天有9.1人次。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间呈非线性关系,低温对2个地区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住院影响有明显的滞后,兴宁在6.4℃、滞后13d时RR值达到最大,为1.04(95%CI:1.02~1.06);番禺在9.9℃、滞后10d时RR值最大,为1.03(95%CI:1.02~1.04)。滞后25d内的累计效应中,番禺区在研究期气温分布的第5%(10.9℃)、10%(14.3℃)和25%(18.2℃)处对应的RR值分别为1.48(95%CI:1.13~1.94)、1.45(95%CI:1.12~1.82)和1.29(95%CI:1.10~1.51);兴宁市在研究期气温分布的第5%(9.8℃)、10%(11.7℃)和25%(17.1℃)处对应的RR值则分别为1.61(95%CI:1.17~2.21)、1.45(95%CI:1.08~1.96)和1.11(95%CI:0.94~1.35)。极端低温对各人群影响效应(RR值)随滞后日的变化呈现比较一致的趋势,在暴露后2~4d才出现效应,之后效应慢慢增大,达到一定高峰后慢慢回落,为倒"U"型的分布形状。经济欠发达地区兴宁市的老年人群受极端低温的影响最大,其RR值达1.86(95%CI:1.04~3.31)。结论极端低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住院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群影响更加�

  • 标签: 气象因素 呼吸系统 统计学模型 非线性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时间表对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凝血程度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把无肝素冲洗时间表应用在例无肝素透析患者身上,观察其产生的效果。结果无肝素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凝血等级明显降低,透析器使用时间延长,同时大大节约了护士交班的时间,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结论生理盐水冲洗时间表在无肝素透析患者中具有适用性。

  • 标签: 生理盐水 时间表 无肝素 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健康体检外科检查时间与受检者年龄的关系,限定外科医生工作时间内外科检查女性人数,以减轻外科医生的工作量和保证外科检查的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名外科医生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一定数量的就诊女性进行规范的外科体检,记录各个年龄阶段女性行外科检查所用的总时间平均数,计算各年龄阶段平均每分钟体检人数,估算外科医生每小时应检查的女性人数。结果平均检查时间为25~34岁组总时间为90分钟,即3.6分/人;35~44岁组总时间为95分钟,即3.8分/人;45~54岁组总时间为97.5分钟,即3.9分/人;55~64岁组总时间为102.5分钟,即4.1分/人;65~74岁组总时间为105分钟,即4.2分/人。结论每小时外科医生接诊女性行外科体检的人数在15~16人为宜,因受检者年龄未知,应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适当地调节。

  • 标签: 女性体检 外科检查 检查时间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时间护理理论,探讨与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55例患者合理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时间护理(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状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护理,在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按时用药等执行人数上,护理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症状知识、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按时用药等掌握上,护理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应用时间护理理论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时间护理理论 糖尿病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前后的治疗工作中创伤性骨折病人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012~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2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测定,设为观察组,同期抽取2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进行比照,评估两组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是(31.07±3.41)s,较之手术前的(19.88±1.74)s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的(30.22±3.53)s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后患者往往有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降低的情况,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和尽早治疗来加以控制,以免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术后再出血等状况,从而增加医院单位救治工作的难度。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手术前后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