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发现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 标签: 血压昼夜节律 非杓型高血压 非洛地平 时间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将14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形高血压组与非杓形高血压组;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重量与左室重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蛋白。结果非杓形高血压组患者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尿肌酐及尿蛋白均比杓形组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非杓形高血压组dSBP、dDBP、nSBP、nDBP、SBP-L、DBP-L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靶器官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服药时间进行分组,予以对照组患者晨服马来酸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患者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夜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对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血压节律性的变化予以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除日间收缩压及24h动脉压治疗后差异比较不显著外,其余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非杓型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昼夜节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服药时间可有效纠正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改善其血压节律性,降低晨峰现象出现,对患者靶器官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服药时间 老年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病人58例,设高血压无糖尿病肾病组60例作对照,全部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2组间各动态血压值的差异。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SBP/dSBP有显著性差异(P<0.05),nDBP、nDBP/dDB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 高血压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对11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缬沙坦降低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P<0.05)。对于夜间血压较高的非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对于夜间血压无明显升高的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则无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缬沙坦具有平稳降压和改善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作用,且不影响正常的生理节律,夜间无过度降压危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 标签: 缬沙坦 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人 高血压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特点。方法55例单纯高血压及93例高血压合并OSAS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仪监测,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结果(1)OSAS合并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和夜间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升高,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减少,(2)OSAS合并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下降。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 昼夜节律
  • 作者: 聂祥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体现  聂祥碧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24h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50例,在样本选取过程中分别选取中年高血压(40-64岁)患者50例,老年高血压(65-79岁)患者50例,高龄高血压(80-92岁)患者50例,分别分析三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结果:在三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当中,随着年龄的升高患者的收缩压随之上升,舒张压则随着年龄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三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知,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升高,患者24h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现象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  【
  • 简介:《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不仅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还是我国首部系统的养生宝典,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位列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内经》非常重视养生保健,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方法具体,为维护人民的身心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起居有常 昼夜 《黄帝内经》 《内经》 医学典籍 经典著作
  • 简介:多数生物是以24小时或近似24小时为周期而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控制着觉醒与睡眠的更替,即使在全天照明或黑暗的环境条件下也照常运行。尽管在无光照条件下,昼夜节律也能自由运行,但光照对于该节律的设置调整则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温度改变、人工光照或人工黑暗条件,监测生物的生理、生化等活动是否会随昼夜节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就纤细裸藻在温度或光照等条件的改变下,其细胞分裂周期、酶活性、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等生理生化活性变化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纤细裸藻 昼夜节律 细胞分裂周期 昼夜振荡器
  • 简介:10月初,享誉世界的2017年诺贝尔奖颁布了。其中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三位研究“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科学家获得。简而言之,他们的研究课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

  • 标签: 昼夜节律 生物钟 诺贝尔奖 分子机制 科学家 医学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与房早、室早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老年冠心病伴房早、室早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并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早搏数量、性质和轻重程度,早博与情绪活动、休息、睡眠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日间房性早搏频率与夜间相比变化不大(P>0.05),日间室性早搏的频率明显高于夜间早搏频率(P<0.01)。结论心率受交感、副交感神经以及激素水平的调节,呈现一定的生理节奏,室性早搏在日间的频率较高,且与心率正相关,房性早搏在日间同样有较高的频率,与心率相关。

  • 标签: 老年冠心病房早 室早24小时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是一种生理与行为周期,对于生物体的日常活动和对环境中周期性光/暗变化的同步十分重要。多份报告证明了昼夜节律对人类眼部的重要性,它控制着眼的发育与功能运行,节律紊乱会给眼睛带来病理上的改变。褪黑激素是一种神经激素,主要产生于松果体,其不仅参与调控昼夜节律和各种生理功能,并且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虽然褪黑素所参与的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例如黑色素瘤、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但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昼夜节律 褪黑素 眼部疾病
  • 简介:目的调查新疆伊犁霍城三道河地区蚊虫种类及昼夜消长情况。方法采用人帐诱法于某部队营区内外选取3种不同生境(营区外畜圈、营区外菜地和营区内小树林),每小时人帐诱采集蚊虫15min,计算捕获蚊虫数并进行鉴定分类。结果3种生境共捕获蚊虫2460只,蚊种有刺扰伊蚊、里海伊蚊、哈萨克斯坦伊蚊、凶小库蚊、尖音库蚊、米赛按蚊、萨氏按蚊、赫坎按蚊、环跗脉毛蚊和日本脉毛蚊。营区外菜地和营区内树林的昏峰在晚23:00,昏峰分别在早7:00和早6:00,营区外畜圈的蚊虫活动的昏峰较晚在晚24:00,晨峰不明显。结论3种生境中库蚊占绝对优势,其中尖音库蚊为主要蚊种,营区外畜圈生境中蚊种较为丰富,相对于其他两个生境采集到的按蚊所占比例较高。

  • 标签: 昼夜消长 蚊种组成 调查 三道河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CA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0例冠心病组及48例正常对照组的24h动态心电图HRV时域、频域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24h、日间、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冠心病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昼夜节律HRV消失。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