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氟康唑血药浓度。方法采用二氯甲烷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单硝酸异山梨酯为内标,PhenomenxC18色谱柱(4.6mm×250mm,4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25∶75∶0.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1nm。结果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氟康唑的检测,氟康唑的线性范围为0.125~8.000μg/ml,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低、中、高浓度的(0.25μg/ml、1μg/ml和4μg/ml)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0.0%、98.8%、86.7%。结论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测定方法相比优势明显,不仅结果准确,且操作简单、快捷,完全可以满足当前人体要学的研究要求。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测定 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针对妇科手术麻醉过程中采用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挑选200接受妇科手术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低浓度罗比卡因,而对照组为高浓度罗比卡因,其中高浓度采用0.75%的罗比卡因进行手术麻醉,而低浓度则为0.5%。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发现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来麻醉效果较好,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生命体征整体幅度变化比较平缓。结论采用低浓度0.5%的罗比卡因在对妇科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浓度 罗比卡因 妇科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cTnI、CK-MB和Mb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CK-MB和Mb浓度变化,分析患者血清cTnI、CK-MB和Mb的浓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5个时间点血清cTnI、CK-MB和Mb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6h、12h、24h后的血清cTnI、CK-MB阳性率和准确性诊高于M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TnI、CK-MB和Mb浓度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动态监测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血尿定位检验中的应用情况,为以后“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分别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MCV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测定和统计,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的平均值为65.6fl,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值为92.4fl,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患者的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尿MCV值1,可以准确、灵敏地对“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进行鉴别,能作为血尿定位检验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尿定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浓度下盐酸罗哌卡因载超声波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探究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由我院收治的15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即低、中、高浓度组,对三组患者不同部位的神经完全阻滞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方面,高浓度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100%、100%、100%、100%)明显高于中浓度的阻滞效果(93.2%、91.6%、91.6%及71.5%)及低浓度的阻滞效果(85.4%、86.3%、83.5%及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发现,浓度在0.25%—0.75%之间的盐酸罗哌卡因,随着浓度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变好,镇痛时间越长,手术后恢复时间增加。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对颈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副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拟择期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的ASAI~Ⅱ级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0.375%布比卡因组(HB组),0.20%布比卡因组(LB组),0.20%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μg/kg,LBD组),每组25例。记录患者麻醉前(T1)、颈丛阻滞后10min(T2)、切皮(T3)、分离甲状腺上极(T4)、缝皮(T5)时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比较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五个时间段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和T4两个时间段的S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追加利多卡因、舒芬太尼及合倍爽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LBD组高血压发生率较LB组和HB组均低(P<0.05)。结论低浓度布比卡因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行颈丛阻滞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缓解颈丛阻滞所致循环波动及术中应激反应,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和镇痛时间,使患者更舒适,从而提高了颈丛阻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颈丛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我们的研究内容是应用腹腔镜加上腹腔引流技术治疗消化道的病变及气体弥散性气腹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具体应用的价值。方法 通过在医院急诊科内进行急性弥漫性气腹进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 1例患者实施了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诊断发现患者产生了气腹,并未发生穿孔现象。结论 利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可以对患者全腹内进行直观的探查,使医生处理患者不同部位的病变时比剖腹手术显得更为灵活准确;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也小,患者比较容易恢复,患者能够提早下床、进食。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的缩短,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我们的研究内容是应用腹腔镜加上腹腔引流技术治疗消化道的病变及气体弥散性气腹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具体应用的价值。方法 通过在医院急诊科内进行急性弥漫性气腹进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 1例患者实施了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诊断发现患者产生了气腹,并未发生穿孔现象。结论 利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可以对患者全腹内进行直观的探查,使医生处理患者不同部位的病变时比剖腹手术显得更为灵活准确;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也小,患者比较容易恢复,患者能够提早下床、进食。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的缩短,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我们的研究内容是应用腹腔镜加上腹腔引流技术治疗消化道的病变及气体弥散性气腹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具体应用的价值。方法 通过在医院急诊科内进行急性弥漫性气腹进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 1例患者实施了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诊断发现患者产生了气腹,并未发生穿孔现象。结论 利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可以对患者全腹内进行直观的探查,使医生处理患者不同部位的病变时比剖腹手术显得更为灵活准确;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也小,患者比较容易恢复,患者能够提早下床、进食。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的缩短,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我们的研究内容是应用腹腔镜加上腹腔引流技术治疗消化道的病变及气体弥散性气腹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具体应用的价值。方法通过在医院急诊科内进行急性弥漫性气腹进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1例患者实施了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诊断发现患者产生了气腹,并未发生穿孔现象。结论利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可以对患者全腹内进行直观的探查,使医生处理患者不同部位的病变时比剖腹手术显得更为灵活准确;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也小,患者比较容易恢复,患者能够提早下床、进食。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的缩短,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我们的研究内容是应用腹腔镜加上腹腔引流技术治疗消化道的病变及气体弥散性气腹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具体应用的价值。方法通过在医院急诊科内进行急性弥漫性气腹进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1例患者实施了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诊断发现患者产生了气腹,并未发生穿孔现象。结论利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可以对患者全腹内进行直观的探查,使医生处理患者不同部位的病变时比剖腹手术显得更为灵活准确;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也小,患者比较容易恢复,患者能够提早下床、进食。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的缩短,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我们的研究内容是应用腹腔镜加上腹腔引流技术治疗消化道的病变及气体弥散性气腹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具体应用的价值。方法 通过在医院急诊科内进行急性弥漫性气腹进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 1例患者实施了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诊断发现患者产生了气腹,并未发生穿孔现象。结论 利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可以对患者全腹内进行直观的探查,使医生处理患者不同部位的病变时比剖腹手术显得更为灵活准确;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也小,患者比较容易恢复,患者能够提早下床、进食。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的缩短,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浓度臭氧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并将其依据随机数法分组,50例为一组。对照组给予20μg/ml的医用臭氧20ml以及2ml的玻璃酸钠,观察组给予30μg/ml的医用臭氧20ml以及2ml的玻璃酸钠。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30μg/ml的医用臭氧20ml以及2ml的玻璃酸钠用于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其疗效明显,且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较大,值得应用。

  • 标签: 不同浓度臭氧和玻璃酸钠 关节腔内注射 膝关节骨关节炎 效果分析
  • 作者: 赵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河南漯河    462000)  【摘    要】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抽签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为对照组;一组采用高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每组的患者为30例,将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不同,高浓度的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更好。  【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分析不同浓度臭氧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例数合计为 100 例,选取时间范围是 2016年 3月到 2018年 3月,并将其依据随机数法分组, 50例为一组。对照组给予 20μg/ml的医用臭氧 20ml以及 2ml的玻璃酸钠,观察组给予 30μg/ml的医用臭氧 20ml以及 2ml的玻璃酸钠。对比 2 组患者的疗效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结果 :在经过治疗后,观察 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并且观察组患者 治疗疗效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 78.00%)( P< 0.05) 。 结论: 30μg/ml的医用臭氧 20ml以及 2ml的玻璃酸钠用于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其疗效明显,且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较大,值得应用。

  • 标签: 不同浓度臭氧和玻璃酸钠 关节腔内注射 膝关节骨关节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6-2017年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抗癫痫药患者例数90例,均只使用一种抗癫痫药进行治疗,根据不同抗癫痫药方式对研究对象9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日到2017年1月2日,分为a组(丙戊酸钠药物)、b组(卡马西平药物),c组(苯妥英钠药物),对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苯妥英钠偏离有效浓度范围比例较高,而丙戊酸钠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比例较高(P<0.05)。结论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具有一定差异,丙戊酸钠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比例较高,同时正确进行药物监测,给予每位患者制定给药方式,能显著提高癫痫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抗癫痫药 血药浓度 监测数据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低浓度碘伏溶液与 1%苯扎溴铵溶液对产妇产后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收治的 7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7例。 对照组产妇在产后采用1%苯扎溴铵溶液擦拭,研究组产妇先采用 0.5%碘伏溶液擦拭切口后,再用 0.02%~0.03%碘伏溶液擦拭并冲洗切口处及会阴部和周围皮肤。 通过对两组产妇伤口总有效率、总疼痛率和愈合率的观察,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经苯扎溴铵溶液护理后,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5.68%,总疼痛率为 45.95%,愈合率为 51.35%;治疗组经低浓度碘伏溶液擦拭冲洗后,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 94.59%,总疼痛率为 24.32%,愈合率为 75.68%。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产妇产后经低浓度碘伏溶液擦拭冲洗伤口,其预防感染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 1%苯扎溴铵溶液处理组,可使疼痛缓解、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产后感染 低浓度碘伏溶液 1%苯扎溴铵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体积在化疗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50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观察其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根据对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调查,可以明显观察到患者在化疗一周期后肿瘤体积有明显缩小,并且相对于其它化疗周期也变化明显,P<0.05。但是在患者接受化疗后的第三、五周期,患者的肿瘤体积有明显回升的趋势。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T分期的影响较大。结论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对其进行化疗后在T1-2期的化疗效果比较明显,肿瘤体积可以有效实现缩减。

  • 标签: 细胞肺癌 化疗 肿瘤体积 变化规律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损害危险因素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PV)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解放军第161医院就诊或体检的军队离退休人员BPH患者366例,根据前列腺体积分为PV≤40ml组(156例)与PV>40ml组(210例),比较两组各血管损害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血小板参数与前列腺体积的关系;进一步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PV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变量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PV呈剂量-反应关系(P=0.0156);随着年龄的增大,PV增大的风险越高(Ptrend<0.05),≥80岁人群PV增大的风险是<60岁人群的5.088倍(P<0.01);肥胖(BMI≥28kg/m^2)组是BMI正常(BMI<24kg/m^2)组的2.694倍(P=0.03);PDW≥15.90fL人群是参考组(PDW<15.60fL)的2.109倍(P=0.021)。结论年龄、肥胖和高水平的PDW是老年PV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体积 血管损害危险因素 血小板分布宽度
  • 作者: 杨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锦屏县人民医院  贵州锦屏 556799)  【摘  要】目的: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通气时高浓度吸氧对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5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抗生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通气时高浓度吸氧对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具有一定影响,值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