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灭蚊诱捕蚊虫效果,为灭蚊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部队营区及市郊公园各放置1台灭蚊,用帐诱法同步进行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在监测时段内灭蚊共诱捕蚊虫3153只,其中淡色库蚊占86.7%,三带喙库蚊占4.7%,白纹伊蚊占4.6%,刺扰伊蚊占4.O%。结论灭蚊磁场对多种蚊虫有良好的连续诱捕效果,是灭蚊及监测蚊虫密度较理想的工具。

  • 标签: 灭蚊磁 蚊虫 密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23例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下,2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和周密的术后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磁导航 房颤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咳嗽的混合病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混合原因导致慢性咳嗽的患者23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等,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23例混合原因导致慢性咳嗽患者中,10例鼻后滴漏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患者,6例鼻后滴漏综合征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4例胃食管反流合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源性的患者,2例胃食管反流合并心源性的患者,1例鼻后滴漏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型哮喘及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明确病因后通过相应治疗后症状消除或得到缓解。结论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行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可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耳穴珠贴压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收治的30例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患者利用内服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15例患者采用以针灸配合耳穴珠贴压的方法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一个月以后的临床效果,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临床效果判断。结果治疗组经过以针灸配合耳穴珠贴压的方法治疗以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针灸配合耳穴珠贴压的方法在治疗失眠症患者上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因此以针灸配合耳穴珠贴压的方法在治疗失眠症过程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以针灸配合耳穴磁珠贴压 内服阿普唑仑片 骨折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压注射器在核肝脏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总结我院503例肝脏增强患者正确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核动态增强扫描,采取检查前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认识显影剂、高压注射器及增强扫描,教会屏气呼吸训练,检查中正确操作,检查后细致观察,顺利完成核检查。结果检查完毕有二例分别出现荨麻疹和恶心呕吐症状,24小时后症状消失。有三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检查后有眩晕症状,进食后好转。其余均表示无任何反应。无一例显影剂外渗,穿刺部位无一例静脉炎形成。成像效果清晰,满足诊断需要。结论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及时地将显影剂输入血管内,便于操作人员抓准扫描时机,给予诊断医师精准的图像。护士人文关怀的护理带动患者主动配合检查,缩短了扫描时间,提高了影像质量。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肝脏 增强扫描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脱垂性混合痔伴粘膜内脱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评估应用改良式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脱垂性混合痔伴粘膜内脱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式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15例混合痔,治愈率100.0%,疗程12-16天。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

  • 标签: 改良式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伴粘膜内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与分析某市级三甲医院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影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搜集与查阅设备科、计财科、CT核室、经管科、人事科等部门与医院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设备相关资料,统计其运行成本,检查人数,收益,运行时间等数据,计算出设备利用率,保本使用量,净收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仪与16排螺旋CT等设备利用率高,收益好,投资回报期短;而高端双源螺旋CT投资数额较大,后期维护费用较高。结论:目前医院的16排螺旋CT设备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好,投资回收期较短。为缩短高端双源螺旋CT投资回收期,就需挖潜提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72例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AIM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AIM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不自主运动症状,可有效改善患者异常表现,缓解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迟发性运动障碍 重复经颅刺激 不自主运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判断。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术后出血发生率为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术后出血发生率40.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直肠静息压无明显差异,经治疗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直肠静息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实施改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混合痔 PPH手术 吻合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新术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如痔核的类型、大小、数目等,选择不完全相同的方法予以治疗。结果本组72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8~15天,平均10.72±2.43天。未出现切口感染、肛门水肿和切口裂开病例。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和复发。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在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手术方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远期效果。

  • 标签: 混合痔改良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诊治资料完整的50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50例患者均行外剥内扎术,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3-6月,疼痛15例,出血2例,肛门狭窄3例。结论痔疮的治疗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手术切除的优点是病灶切除彻底,缺点是手术后合并症和后遗症较多,标准、细致、耐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根本,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治愈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外剥内扎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痔结扎加注射、外痔剥离治疗混合痔临床体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颅刺激(TMS)作为一种无创的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技术,近几年来在神经以及精神病的研究和治疗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TMS为一种研究工具以及潜在的治疗方法,期望找到一种应对精神分裂症的新的治疗方法而展开综述。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研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采用对腹部CT、B超与核胰胆管成像诊断方法的效果评价分析。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并诊断的肝外胆管结石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2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采用了腹部CT、B超与核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技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的检测和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和诊断方法,研究对象中采用核胰胆管成像诊断法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B超检查和腹部CT诊断(P<0.05),况且CT检测要明显高于B超诊断(P<0.05)。如果是检测小于8厘米的肝外胆管结石,核胰胆管成像诊断要明显高于腹部CT跟B超检验(P<0.05),但腹部CT跟B超检验没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时采用核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高于腹部CT和B超,检出率较高,但B超检验封存在其特殊性和经济价值,所以临床上还可以使用。

  • 标签: 腹部CT B超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相关患者的研究,对环状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所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把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每组人数为40例,一组患者进行外剥内扎术对其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组,另一组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做为对照组。在探究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具体资料,如手术时间、患者的治愈状况以及治疗并发症状况进行探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组的患者无论是在治愈时间、手术时间等都比常规组短,另外在治疗效果上,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在患者满意程度上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外剥内扎方法在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比较好,相关的医疗机构加强对这种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痔疮患者外剥内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混合痔疮患者68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痔核平均脱落时间为9.5天;肛周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5.7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3%。结论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疮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混合痔疮 外剥内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探讨哪种治疗方法更适合广泛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随机抽取1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PH组和外剥内扎组,每组均由73例患者组成。PPH组73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术治疗,外剥内扎组73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临床恢复后,PPH组在手术、创面愈合、住院所应用的时间都比外剥内扎组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PPH术治疗效果更显著于外剥内扎术,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诊治环状混合痔。

  • 标签: PPH术 外剥内扎术 环状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取核胰胆管成像检测和CT检测,并对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监测出了52例,阳性率为51.92%,核胰胆管成像检测出了90例,阳性率为81.11%,从检出率来看核胰胆管成像明显高于CT,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核胰胆管成像进行肝外胆结石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比CT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核磁胰胆管成像 CT 肝外胆结石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