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出现尿的影响因素,给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解决尿管尿情况。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为对象,分析其中出现尿现象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出现11例尿的情况,分别为尿管纺织操作不当4例(36.36%)、生理性病变5例(45.45%)、尿管留置引发并发症2例(18.19%)。结论 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尿现象较为常见,需要分析出现尿情况的原因,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应对护理措施,避免出现留置尿管尿情况,提高临床治疗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留置尿管 漏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将2020年5月~2021年8月于我院手术且术后发生脑脊液的4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肿瘤 脑脊液漏 原因分析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本创新研究贯彻绿色环保理念,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出的一款环保便捷、感可控的医疗折叠桌。传统的康复科及养老院的桌子,功能单一,给使用人群在使用过程中带来许多不便。本折叠桌是一种完全无污染的绿色环保胶粘剂,该创新设计具有节能减排、绿色生态、保温隔热、坚固耐用、环保无污染等优势。同时本桌体为可折叠设计,并设有感装置、抽屉等更便于使用者使用。目前阶段环保材料作为原材料,结合感进行设计的医疗桌并没有应用及普及。因此,本文主要对传统的医疗桌进行创新,设计环保便捷、感可控的医疗折叠桌,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社会,便民利民。

  • 标签: 传统桌子 秸秆医疗折叠桌 磁感可控 创新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临床上极为凶险的疾病,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发病后需要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抢救时机以尽可能的提升患者存活率,但是由于脑部是控制人体多个组织的中枢器官,因此存活患者由于脑补受到损伤也极易遗留后遗症,脑卒中后失语症便较为常见,由于无法正常发音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因此如何促进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也成为了临床上积极探索的问题,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医学上开发出了重复经颅刺激的治疗方法,并在长期的实践中证实了其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就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失语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经颅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发育迟缓型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并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发育迟缓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GD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GD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发育迟缓型患儿开展经颅刺激+康复训练后,其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发育迟缓型儿童 康复训练 经颅磁刺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少年抑郁治疗中,采用经颅刺激联合氟西汀治疗方式,观察其效果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2年3月,结束于2022年10月,将76例患者分组对比,氟西汀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经颅刺激联合氟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抑郁评分情况。结果:(1)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氟西汀组总有效率为32(例)84.2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7(例)97.36%,两组结果有差异。(2)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对照中,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青少年抑郁治疗中采用经颅刺激联合氟西汀治疗方式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青少年抑郁 经颅磁刺激 氟西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癌病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的护理。方法:抽选本院在2020年6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的甲状腺癌病人共84例,将其入院序号完全打乱,使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n=42,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42,细节护理)。在整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相较于实验A组,实验B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对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且并发乳糜的甲状腺癌病人,采用细节护理的方式对其加以干预,具备良好的护理效果,保障病人就医安全,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可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心理认知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治疗后1周、2周4周后实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心理认知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心理认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对癫痫患者睡眠模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入住我院的癫痫患者40名,对他们进行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治疗前后使用多导睡眠图检测患者整晚的睡眠情况,同时使用QOLIE-31(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更优,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可以改善癫痫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癫痫 睡眠模式 生活质量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观察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19年1月--2022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将60例患者分组对比,组别为训练组和刺激联合组,训练组采用双侧上肢训练,刺激联合组采用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对比两组效果情况。结果:训练组和刺激联合组上肢FMA评分对照中,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14天后训练组评分为34.62±2.84(分),刺激联合组评分为45.03±3.17(分),(t=13.628,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死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双侧上肢训练 功能恢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本院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34例)与观察组(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34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转化产品-甲胎蛋白(AFP)检测试剂盒(爱福陪)筛查肝癌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间依赖性。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标本,使用爱福陪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肝癌为金标准,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及时间依赖性等相关指标。结果 对1302份携带者血清,2419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402份肝硬化患者血清和105份肝癌患者血清使用爱福陪检测,爱福陪的灵敏度38.10%(95%CI 0.30~0.48),特异度96.46%(95%CI 0.96~0.97),约登指数0.35,阳性似然比10.76(95%CI 8.04~14.40),阴性似然比0.64(95%CI 0.55~0.75),阳性预测值21.51%(95%CI 0.16~0.28),阴性预测值98.39%(95%CI0.97~0.99)。4%血清样本使用爱福陪二次检测,符合率97.04%(95%CI 0.93~0.99),kappa值0.65(P<0.05)。以病理诊断肝癌为金标准,5℃条件下爱福陪的符合率85.34%(95%CI 0.78~0.91),kappa值0.70(P<0.05),最佳反应时间超过30min;25℃条件下爱福陪的符合率100.00%(95%CI 0.97~1.00),kappa值1.00(P<0.05),最佳反应时间30min。5℃和25℃条件下比较,爱福陪的符合率85.34%(95%CI 0.93~0.99),kappa值0.71(P<0.05)。结论 以病理诊断肝癌为金标准,爱福陪的灵敏度较低,但特异度较高,可应用于高危人群AFP自我筛查。

  • 标签: 甲胎蛋白 爱福陪 肝癌 筛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DCE-MRI)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对乳腺导管原位癌(B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病例为我院收治的BDCIS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酶联免疫检测联合核酸检测应用于血站血样检测当中,分析联合检测法在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方面的重要效果。 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纳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将我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40101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核酸检测两种检测方式实施具体检测工作。结果:在酶联组检测的40101份血液标本当中,ALT和HBsAg、抗-HCV、HIVAg/Ab、抗-TP检测总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为680份,不合格率为1.7%。初次试验单试剂有反应性标本复检结果中HBsAg一检合格率为90.91%,二检合格率为81.82%;抗-HCV一检合格率为63.53%,二检合格率为76.47%;HIVAg/Ab一检合格率为64.10%,二检合格率为71.79%;抗-TP一检合格率为82.54%,二检合格率为65.08%。初次试验双试剂有反应性标本为298例。核酸检测的39578血液样本当中,反应人数为72例,占比0.18%,无反应人数为39506例,占比99.82%。结论:当血液样本中的病毒处于变异期、窗口期、隐性感染时,会对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准确率产生影响。将核酸检测法联合应用于二批酶联免疫检测工作当中,可以对此类漏洞的发生率进行有效降低,进一步提升检测结果准确性,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站 酶联免疫检测 核酸检测 输血 传播疾病 残余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价值。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者为对象,共100例,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分组,50例是对照组,50例是研究组,对照组应用诱导排痰法核酸检测,研究组应用咽拭子核酸检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试验者均为阴性,检出率差异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者可采用核酸检测,有效检出疾病,采集方法包括咽拭子取样法、诱导排痰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咽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