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口服葡萄糖酸钙在预防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为研究时间范围,把100例单采血小板志愿者列为此次研究对象,此间,结合在捐献血小板期间应用干预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0例志愿者。其中,常规组志愿者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对于研究组志愿者,捐献血小板前口服葡萄糖酸钙。比较分析两组志愿者,在捐献血小板期间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探讨采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在预防捐献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结果:基于口服葡萄糖酸钙的联合应用,研究组志愿者在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志愿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单采血小板志愿者献血期间,基于口服葡萄糖酸钙的应用,可有助于整个捐献过程稳定有序进行,降低献血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风险因素,以此推进单采血小板的招募采集工作,不断壮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临床需求。

  • 标签: 口服葡萄糖酸钙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献血期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站无偿献血者200名,根据不同方案分组研究,设置参照组与试验组2组对比,每组100名。两组人员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参照组应用无偿献血常规护理,在此项措施前提下试验组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者心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SAS评分、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血站护理人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的有效护理措施,剖析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站设定的2个固定采血点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限定在2019年-2020年6月期间,随机将两个采血点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整体护理),评价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合格献血者人数占比82.00%,不良反应2.00%,2次以上献血者占比52.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3.00%、6.00%、15.00%),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整体护理 无偿献血 招募 血液采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血站运用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病毒抗体( T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筛查,使输血后感染HBV、HCV、HIV 的风险大大降低。但是,血清转化窗口期是血清学检测发生“漏检”风险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前献血者的体检指标和采集全程质量控制的研究以确保机采血小板制品质量,从而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方法:收集 庆阳市中心血站 2014年至 2019年 363 例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的体检资料,观察其年龄及身体状况和采集前的血常规指标对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并对采集全程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以期增加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效率,确保机采血小板质量 。结果:血小板计数在 200-250×10 9 /L 的献血者采集量和采集效率最高 ( p< 0.05)。献血者的身高、体重较大者其血容量大采集效率较高 ( p< 0.05)。 结论:机采血小板制品的质量与献血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血液指标以及采集、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均有一定的关系 ,对每 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 ,才能 确保 血小板的质量。

  • 标签: 献血者 采集前体检指标 机采血小板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疼痛耐受度、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本站首次参加无偿献血的40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200例,男性98例,女性102例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方式,对照组200例,男性100例,女性100例,进行常规性献血处理。对比两组的疼痛耐受度和不良反应程度。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献血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方法,有助于减轻献血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感受到良好的献血体验,提高其再次献血率,提高血站的献血人数,更好的保留一支稳定的固定献血队伍。

  • 标签: 人文关怀 无偿献血者 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传染性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站2018年份检测的35659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血液标本中的HBsAg、HCV-Ab以及HIV-Ag/Ab,同时利用核酸检测来检测血液标本中的HBV-DNA以及HCV-RNA、HIV-RNA,观察两种检测技术在其中的阳性率。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阳性率为1.27%,丙肝阳性率为0.87%,艾滋阳性率为0.21%;核酸检测乙肝阳性率为0.15%,艾滋阳性率为0.01%。结论:对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利用两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一遍核酸检测能够更有效保证血液标本的安全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