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要确保医院安全,最重要的是立足防范,而做好防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该加大风险监控,制定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预案,以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系数。

  • 标签: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原因进行细致剖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实施安全、高效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产科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当中容易发生的风险事件,提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护理工作,归纳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风险管理对策。结果儿科护理过程当中,主要存在护理操作、意外事件、抢救、心理性危害、职业性伤害以及暴力等方面的风险。结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掌握沟通技巧、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强化培训等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限的控制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儿科 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 100例接受急诊护理的患者,随机数字法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予以急诊护理,观察组 50例采用风险管理的急诊护理,评价不同护理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总风险例数 )少于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 (基础护理、风险评估、规避纠纷、护理操作、应急处理、病历书写等 )、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患者而言,采用风险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保障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与护患关系,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急诊 风险 原因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找出急诊中应对风险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200名急诊病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对照组的急诊病人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的急诊病人进行风险防范护理,其中包含护患沟通、对病人的观察、数据记录、药品管理等方面。结果对照组在护患沟通方面出现的失误率是12%,患者满意率为76%,而观察组是在护患沟通方面出现的失误率是7%,患者满意率为94%;其中两组在文书记录、护理用药等方面的失误率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注意风险防范能够降低护士因为大意而出现的技术错误,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评估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总结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各种潜在风险,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安全的护理体会。主要措施为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加强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进行感染的护理预防及监测;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健康指导,风险告知制度;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定期对机器进行检查、维护、消毒和保养。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明确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职责范围,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保障了病人的安全,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带有各种引流管道病人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对普外科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197例术后带有引流管的病人进行风险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降低了术后带管病人各种管道并发症的发生,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和杜绝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及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术后带管病人进行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通过风险分析,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保证了护理职业的安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医疗服务环境。

  • 标签: 术后带管病人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其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我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将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分为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分别是常规进行(第一阶段)以及针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第二阶段)。并于这两个阶段分别随机抽取94例产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效果做满意度的评价。结果第二阶段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p<0.05。结论针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这对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科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超声诊断是在现代电子学发展的基础上,将雷达技术与声学原理结合,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非侵入性、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于鉴别软组织等一系列优点,受到医学界普遍重视和欢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近几十年来,由于高速机械扫描和高速电子扫描的实时超声断层显像仪以及彩色多普勒等新型超声诊断仪的普遍使用,超声诊断已成为影像学中重要的诊断法之一,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设备已达到了崭新的时代,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对超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已经是广大工程人员,尤其是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快捷地进行故障的检修,我们不但需要具备一套通用故障寻找和维修的思想方法与手段,还需要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能力。

  • 标签: 超声设备 故障 检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3月内10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每一组都有51例。其中,对照组5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5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15.6%,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7±5.31)分、(87.9±6.7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护理过程中,通过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增加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急诊内科的80例患者,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租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护理,即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医疗事故发生率、以及各种管理评分的不同。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87.5%,两组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疗事故发生率为2.5%,明显高于对照组12.5%,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管理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能够降低临床上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病房管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评估 风险防范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供应室人员在工作中常发生的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强化大家对职业风险的认识,提高其自身防护的意识。方法制订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改进再生器械的洗涤方法及完善防范设施。结果提高了科室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有效地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加强职业风险的干预,可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及物品的供应质量。

  • 标签: 职业风险 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风险评估表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中效果。方法:以2020.5~2022.3期间62例采用血透析疗法治疗的患者为例,另选取25名护理人员,2020.5~2021.5期间未采用风险评估表,将其纳入至实施前。2021.6~2022.3期间使用风险评估表,将其纳入至实施后,实施前后均为同一批护理人员,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评估表的应用到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当中,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可推荐。

  • 标签: 血液透析护理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防范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和分析。结果护理风险的来源包括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结论针对护理风险的来源逐项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儿童麻醉是麻醉工作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一方面小患者身体属性比成人更多也更复杂,在麻醉药物的影响之下,其表现出来的情况也更为复杂;另一个方面家属对于小患者的手术关注比成人患者的家属关注更多,对应的焦虑情绪和更多,并且这些焦虑情绪还有可能成为小患者情绪的不利影响。考虑到如此复杂情况,有必要加强麻醉工作建设,为家属进行深度科普,消除其疑虑,同时加强术后反馈建设,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