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24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这名确诊患者姓汤,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北京时间7月14日晚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

  • 标签: 输入性 裂谷热病毒 核酸检测 北京市疾控中心 专科医院 肌肉痛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患者,女性,55岁,咳嗽、咳痰伴胸闷6月余。3月前经皮穿刺活检诊断为肉芽肿性炎,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3个月后,胸膜较前变薄,但右肺阴影较前增多,再次肺组织活检及肝脏活检检查均示肉芽肿性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肺结核、肝结核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结核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制定母亲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现况调查方法,2013-2015年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388例不同胎龄活产新生儿体格生长现场测量,用以制定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结果制定了2015年深圳母亲分娩年龄别(≤18岁、19~38岁的每一岁、≥39岁)胎儿(男、女、合计)三分组出生时身长体重5项指数[即:克托莱指数(QueteletIndex,QI);考浦指数(KaupIndex,KI);劳雷尔指数(RohrerIndex,RI);利比指数(LiviIndex,LI);勃洛克指数(PolockIndex,PI)]均数和标准差。≤18岁组其胎儿出生时QI、KI、RI、LI、PI指数值最低,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胎儿出生时指数值不断递增,36岁组达到最大值(峰值),分别比≤18岁组依次增加了3.69、3.63、0.07、0.27、208.64(t检验,P〈0.005,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38岁及≥39岁组上述5项指数值变为下降。QI、PI男婴高于女婴(t检验,P〈0.05,10个组);RI、LI男婴低于女婴(t检验,P〈0.05,11个组);KI的男女差异值很小(t检验,P〉0.05)。结论母亲分娩年龄增大其胎儿出生时人体密度、充实度、匀称性不断提高。母亲分娩年龄是胎儿宫内生长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母亲分娩年龄 胎儿 身长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年龄段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7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1例年龄>55岁的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年龄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老年前期组(42例)、老年组(40例)、高龄组(29例),将三组患者的发病类型以及心衰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在老年前期组的42例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为中度和轻度心力衰竭,高龄组的29例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为重度心力衰竭,其重度心力衰竭比例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患者。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症偏向明显不同,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患者中的绝大部分患者为中度和轻度心力衰竭,然而高龄组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为重度心力衰竭,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实施特别对待。

  • 标签: 临床特点 不同年龄段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30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60-69岁,B组为70-79岁,C组为80岁以上,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超声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心源性死亡患者数量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以50%为节点,左心房内径以39mm为节点,左心室内径以50mm为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在70%以上,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医学中,对7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的患者仍存在一定不足。

  • 标签: 年龄 心肌梗死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男、女口腔修复患者的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1年来口腔修复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轻组、中年组、老年组进行组别划分,观察各组别患者性别因素的差异性,以及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患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别男、女患者差异性不显著(p﹥0.05);患者的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发病率主要集中在年轻组和中年组,两组共计170人,占所调查比例的90.9%,且组别间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贵阳地区口腔患者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轻组和中年组,临床表现主要为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应加强各年龄患者人群口腔保健常识的宣传,提高对口腔卫生的重视。

  • 标签: 年龄阶段 口腔修复 临床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6例,对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发分为两组,对照组(n=23)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23)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为36.41±5.76分,对照组为43.57±6.88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0.83±4.12分,对照组为49.18±4.62分,P<0.05。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年龄段 心理问题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及窦卵泡数量(AFC)对于卵巢反应性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bFSH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61、0.324,P〈0.05);年龄、bFSH与成熟卵泡数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r=-0.283、-0.297,P〈0.05);AFC和Gn呈负相关关系(r=-0.441,P〈0.05),与成熟卵泡数呈正相关关系(r=0.502,P〈0.05)。结论:年龄、bFSH及AFC对于卵巢反应性具有较好临床预测价值,且AFC的预测价值优于年龄和bFSH。

  • 标签: 基础卵泡刺激素 窦卵泡数量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 卵巢反应性
  • 简介:了解福建省≥50岁男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确诊前的商业性性行为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选取≥50岁男性HIV感染者较多的4个县区,使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50岁的男性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本研究共调查80人,90.00%(72/80)在确诊前有商业性性行为,朋友动员介绍[48.61%(35/72)]是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主要原因;商业性性行为时,61.11%(44/72)从未使用安全套,没想到要用安全套[76.39%(55/72)]是没有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听说过艾滋病与否与安全套使用意识(χ^2=6.507,P〈0.05)、使用行为(χ^2=9.213,P〈0.05)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78%(20/72)在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性兴奋药物,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兴奋药物使用率明显增加(χ^2=7.771,P〈0.05);45人报告了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具体场所,其中43人(95.56%)为按摩店、理发店等低档暗娼场所。≥50岁的男性HIV感染者确诊前商业性性行为呈发生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朋友影响大、性兴奋药物使用率高、场所低档化等特征,应尝试采取同伴教育的方法在中老年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强性兴奋药物的管理,加强低档暗娼干预,遏制HIV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传播。

  • 标签: 老年 男性 艾滋病病毒 商业性性行为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测评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态,探讨使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不同年龄的产褥期妇女的临床康复效果以及影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出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126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体成分标准来进行划分,将126产妇化分为康复组72例与未康复组54例,其中康复组作为观察组,未康复组作为对照组。通过产后42天随访的方式,对所有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来对比不同分组患者分娩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产褥期妇女平均身高(159.6±5.2)厘米,平均体质量(57.4±8.4)公斤,康复组产妇平均年龄(30.5±4.1)岁,其中剖宫产人数达到68.06%(49/72),顺产人数31.94%(23/72);未康复组孕妇平均年龄(29.4±6.1)岁,其中剖宫产人数达到64.81%(35/54),顺产人数35.19%(19/54)。结论对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态进行综合测评后,在产褥期妇女进行积极康复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宣传、并指导妇女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因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大,恢复速度减缓,因此需要做好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产妇制定针对性的恢复方案的工作,以此让产褥期妇女产后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恢复工作。

  • 标签: 产褥期 不同分娩方式 康复影响 年龄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护士职业的压力程度和对护士心理健康具有的影响。方法对护士的职业压力通过压力源表与疲惫感量表进行测定,并把所测得的数据经过分析与处理之后和常模数据加以对比分析。结果20岁至30岁的护士觉得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心理防御能力和缓冲能力相对比较强;30岁至40岁的护士对于工作压力的抗压能力比较强,并且心理稳定的程度比较好;超过40岁的护理在人际关系与管理工作方面觉得工作压力比较大,而心理健康等问题也比较明显。结论对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及心理压力比较大的环境下所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对策缓解其压力与心理问题,从而确保护理质量。

  • 标签: 不同年龄 护士职业 压力程度 心理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