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综合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肝癌总体疗效,主要集成多种治疗方法优势,有效避免单一治疗方法所难以实现的疗效,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综合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栓塞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进行肝癌治疗的70例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病发率与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有效护理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病发率分别为48.6%、14.3%,对护理的满意度则为65.7%、88.6%,两组并发症的病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介入手术手术期的肝癌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病发率,促进患者康复,而且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肝癌患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手术期的护理方式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份—2014年9月份接诊的40例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对4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40例患者在经围手术期护理后,护理效果现状,其中有效22例(55.0%),显效12例(30.0%),无效6例(15.0%),总有效率为85.0%。在经调查问卷,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其护理满意度为87.5%。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痊愈度,减少患者病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肝癌患者行DSA造影,判断有无动静脉瘘,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或肝动脉内化疗术,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结果DSA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者11例,中央型动门静脉瘘6例,周围型动门静脉瘘4例,混合型1例,9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2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术。术后,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位生存时间,2月、6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均高于肝动脉内化疗术患者。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中位生存时间,2月、6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弥漫型肝癌。结论周围型、动静脉瘘的患者封堵瘘口较容易,而中央型动静脉瘘患者封堵瘘口难度较大,应尽量使用栓塞剂有效封堵瘘口血流或使用微导管绕过瘘口后再行TACE,如无法有效处理瘘口,则仅行TAI。

  • 标签: 肝癌 动静脉瘘 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内化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并发的心包填塞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共出现的6例施行介入手术并发心包填塞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6例患者中,4例患者施行了紧急的引流减压后,积液量逐渐减少,2例患者由于积液量非常少,给予相应药物后持续观察,发现病情逐渐稳定。6例患者预后均良好,未再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稳定后出院。结论在进行介入手术的时候,及时发现心包填塞的患者出现的症状,迅速穿刺引流,是防止患者出现急性衰竭的首要措施。

  • 标签: 介入治疗 心包填塞 原因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的护理重点是血压,心理护理等;术中的护理及术后的护理仍以血压为主并注意病人的意识,下肢肌力血流情况及尿量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结果35例病人进行此手术有效率为100%。结论上述护理措施对确保该类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介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MTX)穿刺介入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4例,随机分为介入组(48例)和腹腔镜组(46例),介入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TX穿刺介入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介入组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腹腔镜组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组比较,介入组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MTX穿刺介入治疗异位妊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对患者的损伤小、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氨蝶呤 介入 腹腔镜 异位妊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而达到预期效果。方法对188例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结果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得到及时干预,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针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有效护理方法使患者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在肝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肝癌手术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8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4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癌手术患者而言,常规护理模式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癌手术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对其完成手术夹闭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EVT)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A1组(手术夹闭组35例)以及A2组(EVT组35例)。术前对患者进行Hunt-Hess分级,对患者完成颅脑CT诊断后利用Fisher进行分级,完成手术后的1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评分。结果在准备进行手术之前,A1组与A2组Hunt-Hess分级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患者患有的动脉瘤既可以采用手术夹闭的方法给予治疗,又可以采用EVT方法给予治疗,处于相同阶段手术前Hunt-Hess分级以及CTFisher分级的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术式,完成手术后获得的短期治疗效果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针对年龄较大或者手术前Hunt-Hess分级较差的患者,应该对其采用EVT方法给予治疗

  • 标签: 手术夹闭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破裂动脉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恶性狭窄患者行介入支架治疗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恶性狭窄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情绪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恶性狭窄患者行介入支架治疗术的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上消化道恶性狭窄 介入支架治疗术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然后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所有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在临床护理路径的背景下,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5.2%,然而对照组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80.9%。由此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手术期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治疗的疗效,并且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指标。

  • 标签: 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卵巢囊肿手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入的36例卵巢囊肿患者,按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实验组采用介入护理方式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护理。结果实验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可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进食时间以及焦虑状态等方面由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介入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学 卵巢囊肿 传统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的68例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强化患者在心脏介入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并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分别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结果68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达到97%,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5%。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安全康复。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心脏介入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能够实施根治手术处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介入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能够实施根治手术的处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共66例,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同时有34例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按照癌灶位置的不同给予患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按照FDM方案实施了药物化疗,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7-14天后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病理学检查,并对术后的复发率实施了观察。结果66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49例(74.324%)例患者取得了病理学改变。接受栓塞治疗的34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呕吐、恶心现象,3例患者出现过黑便,对上述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胃部肿瘤根治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0、3.03%、12.12%、24.24%。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而且并发症较少,并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作为进展期胃癌在术前实施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进展期胃癌 复发率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0例肺癌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有效的护理对于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的效果。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肺癌中晚期病人实施介入治疗及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肺癌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应用血管性介入治疗2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产后出血患者,获得成功止血,避免了以往最终要切除子宫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护理上,由于在抢救时争分夺秒,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纠正休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术后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外,则注重观察栓塞动脉供血区脏器及肢体的功能反应,并作出相应的护理,保证了治疗的效果,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度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临床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176例在心内科开展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95例实施护理措施组与81例未实施护理措施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实施各种有效护理措施组的患者在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无意外发生,术后仅有6例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成功率高于未实施护理措施组发生率。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介入治疗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介入治疗 护理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