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往新生儿静脉输液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腹壁静脉,这些静脉管径细,在经留置针穿刺输入刺激性大、渗透压高的药物时容易发生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对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通过进行合理护理,发现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 标签: 新生儿 腋静脉 留置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进行总结,随机记录早产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历数。结果早产儿静脉穿刺80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为7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结论静脉留置针具有易掌握、经济、安全性高的优点,不需添加特殊设备,适合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推广应用,是早产儿输液的理想途径。

  • 标签: 早产儿 腋静脉 留置针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进行总结,随机记录早产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历数。结果早产儿静脉穿刺80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为7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结论静脉留置针具有易掌握、经济、安全性高的优点,不需添加特殊设备,适合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推广应用,是早产儿输液的理想途径。

  • 标签: 早产儿 腋静脉 留置针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留置针在NICU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患儿静脉留置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或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观察组多能保留3-5天,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静脉穿刺置管保留时间,效果好,值得在NICU推广。

  • 标签: 腋静脉留置针NICU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使低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在救治过程中得到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方法对72例低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采用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结果静脉穿刺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头皮、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低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和输液局部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腋静脉留置针 基层医院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6例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查组和对照组。观查组采用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输入静脉营养液。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节省护理时间,与头皮静脉、四肢小静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安全、容易操作、经济、实用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腋静脉留置针 早产儿 静脉营养 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优越性。方法将102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新生儿分成三组;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组;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组。结果静脉留置针时间长,副反应少。结论静脉留置针既减轻了新生儿因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节约了护士的人力资源,又节约了经济成本,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腋静脉 留置针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输液中应用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我院出生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新生儿输液采取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新生儿输液采取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法,从一次穿刺成功率、3d留置率及不良问题发生率出发比较两组输液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3d留置率及不良问题发生率三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穿刺置管在新生儿输液中具备应用优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3d留置率明显更高,不良问题发生率明显更低,因而应该在新生儿输液临床方面大力推广“静脉穿刺置管”。

  • 标签: 腋静脉穿刺置管 外周静脉穿刺置管 新生儿输液 一次穿刺成功率 3d留置率 不良问题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四肢静脉留置针。结果:两组危重新生儿在静脉留置针和四肢静脉留置针下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静脉留置针指标、并发症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高于四肢静脉留置针护理。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危重新生儿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贯穿动脉路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操作的安全性方法110例行上肢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0例,B组50例,分别实施改良贯穿动脉路臂丛阻滞和传统路臂丛阻滞,观察并记录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2.5±1.3)min和(5.5±2.4)min,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神经阻滞效果达I级的占95%,明显高于B组的32%(p<0.05)。结论改良贯穿动脉路臂丛阻滞定位准确性高,可使局麻药沿动脉两侧扩散,能大大提高阻滞成功率。

  • 标签: 贯穿动脉 腋路 臂丛阻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中厚植皮、五瓣法或四瓣法和肩胛皮瓣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烧伤后部瘢痕挛缩畸形共72例,经过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结论本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腋部瘢痕挛缩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了解何种卧位所测得的温更准确、更能准确反映人体的温度。方法我们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病人,取两种卧位为病人测试温,一种仰卧位,一种侧卧位,比较两种卧位所测温的准确性。结果侧卧位所测得体温比仰卧位更准确可靠。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及家庭测试中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侧卧位 仰卧位 腋温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皱襞双切口皮瓣下修剪术治疗腋臭进行评价。方法术前标记手术范围,采用局部肿胀麻醉,沿皱襞作上下二个长约2cm的切口,在直观下修剪皮下大汗腺、毛囊等,术后加压包扎。结果118例患者全部有效,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用皱襞双切口法进行手术操作,整个手术范围均可在直视下进行,可彻底、完整的修剪皮下大汗腺,毛囊组织,使手术效果更为满意。

  • 标签: 腋臭症 腋皱襞 双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横纹切口超薄皮瓣法腋臭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我院2012年至2014年6月行横纹切口大汗腺去除超薄皮瓣法腋臭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沿横纹做平行切口,彻底修剪皮下大汗腺及周围皮下组织,形成超薄皮瓣,以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30例,治愈率为50%;显效17例,显效率28.4%;好转为12例,好转率20%;无效例1例,总有效率为98.4%。1个月后患者来院进行复查,无复发症状,患者切口恢复良好,瘢痕均不显著,腋毛稀少,效果较好,且患者较为满意。结论对腋臭患者实施横纹切口超薄皮瓣法腋臭根治术,不仅操作简单,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且手术切口小,瘢痕面积少,术后复发例数少,治愈率高,治疗后可根除腋臭毛囊,使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腋横纹切口 超薄皮瓣 腋臭 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路两点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60例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同时观察中毒反应、血管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以单支神经比较,两点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止的成功率较单点组高,其他3支神经阻止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肘部以下5支神经的阻滞总成功率两点组高于单点组。两组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点法连续臂丛阻滞具有成功率高、阻滞更完善、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两点法 单点法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拟行路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I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0.4ml/kg。结果I组40例中麻醉效果优良者38例(成功率为95%),Ⅱ组麻醉效果优良者28例(成功率为70%),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