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在梅毒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95份血清同时用TRFI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梅毒甲苯胺红试验(TRUST)检测,比较各种检测结果的异同。结果TRFIA阳性75例,阳性率4.18%;TPHA阳性75例,阳性率4.18%;TRUST阳性23例,阳性率1.28%;三种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TRF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与TPHA结果有很好的符合率,准确可靠,且全自动程度较高,减少了人员因素带来的影响。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 梅毒特异性抗体
  • 简介: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拉沙病毒IgG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利用293F细胞表达重组拉沙病毒糖蛋白GP1,固相化在腔室玻片上,加入GP1抗血清,最后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拉沙病毒IgG抗体。结果制备了重组拉沙病毒糖蛋白GP1,GP1抗血清效价〉1∶1000000;拉沙病毒IgG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专一性强(检测20份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较高(抗血清在1∶1000稀释时仍有较强信号)的特点。结论建立了拉沙病毒IgG抗体的快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用于口岸拉沙病毒的快速筛查。

  • 标签: 拉沙病毒 免疫荧光法 真核细胞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沙眼衣原体(Ctr)、肺炎衣原体(Cpn)在不同年龄阶段肺炎小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392例各年龄组肺炎住院儿童的血清Ctr、Cpn抗体。结果共发现Ctr阳性44例,Cpn阳性89例。<28d组、1~11个月、1岁~2岁11个月、3~5岁11个月、6~14岁组患儿Cpn肺部现症感染率逐次增高,分别为0,1.19%,3.02%,13.74%,14.44%,中间3组每后一组均比前一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Ctr肺部现症感染率则随年龄递增而逐次减低,分别为9.48%,4.15%,0.25%,0,0,前三组每相邻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tr、Cpn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小儿肺炎中Cpn感染致病的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应引起儿科临床足够重视。

  • 标签: 肺炎 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微量免疫荧光法
  • 简介: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抗原进行初步分析,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单克隆抗体,探讨特异性免疫荧光法在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抗原进行初步分析,确定特异、免疫原性强的蛋白抗原,制备抗特异蛋白抗原的高效价单克隆抗体,采用饱和硫酸铵粗提,SephadexG-50层析纯化;同时制备高效价的抗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血清。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初步应用于临床痰涂片的检测。结果获得4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38×10^3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6400~1:12800。建立了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方法,60份临床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标本,用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7%(22/60)、58.3%(35/60)和56.7%(34/60),其中,抗酸染色阳性22份标本,两种免疫荧光法检查均为阳性,符合率100%。结论成功制备出抗结核分枝杆菌38×10^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查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大大高于抗酸染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单克隆抗体 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现探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实验室接受检验的17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检测方式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检测准确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其检测准确率显著,可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用药。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GnRH-a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果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IIF和LIA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份标本中,IIF(+)/LIA阴性(-)105份,占55.56%;IIF(-)/LIA(+)84份,占44.44%。。LIA+标本中,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抗史密斯抗原(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Ro-52、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scl-70抗原、抗11-16多肽复合体抗原(PM-scl)、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亚型、抗可增殖抗原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1.02%~27.55%。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1∶320为主;荧光滴度为≥1∶100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 标签: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印迹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详细说明了其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广大动物实验爱好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动物实验检测 PCR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详细说明了其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广大动物实验爱好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动物实验检测 PCR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荧光定量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6例丙型肝炎患者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CV-RNA。结果FQ-PCR检测阳性率为73.96%(71/96),漏检率为26.0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75.0%(72/96),漏检率为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71%(89/96),漏检率为7.29%(7/96)。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漏检率,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窗口期”感染的筛选并提高输血安全。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荧光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中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对346例眼底眼底造影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措施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眼底造影检查,其中31例出现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置症状缓解。结论正确的护理配合是保证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安全完成的关键。

  • 标签: 眼底造影 荧光素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在男性不育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以及在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95例男性不育患者及80例正常生育对照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抗体(TIg)、IgG和IgA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不育患者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25.3%,对照组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为3.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子抗体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因素,抗精子抗体的存在降低了妊娠的几率,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对诊断不孕症有一定价值,而且可以评价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精子抗体 男性不育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与ENA抗体谱检测在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NA、抗dsDNA抗体与ENA抗体谱。结果79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4.9%,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37.9%,抗Sm抗体阳性率为35.4%,抗U1-nRNP抗体阳性率为41.8%,抗SS-A抗体阳性率为32.9%,抗SS-B抗体阳性率为20.3%,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2.6%。结论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SLE的诊断率,在SLE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LE 免疫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评估其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结核分枝杆菌保守序列IS6110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以荧光定量PCR、集菌培养和染色镜检法检测疑似肺结核和确诊病人随访的痰标本,比较各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结果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灵敏度为4Copies/反应,远高于抗酸染色法和集菌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与集菌培养法和抗酸染色法对临床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4.29%、35.12%和12.5%。病人治疗效果的随访检测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呈持续减少的趋势。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及时获取病人服药后的治疗效果,为医生的后续督导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PCR 基因诊断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收治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178例,做好造影前的准备,造影中的配合,及造影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造影检查术正常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均顺利的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未发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全面正确及时的护理配合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 标签: 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对189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成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ATP生物荧光技术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复用医疗器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大镜检测的方法评价清洗效果,观察组采用ATP生物荧光技术评价。结果观察组弯盘清洗合格率93.3%、组织剪合格率90%、镊子合格率100%、止血钳合格率72.7%、其他器械合格率80%。对照组弯盘清洗合格率100%、组织剪合格率100%、镊子合格率100%、止血钳合格率90.9%、其他器械合格率100%。两组清洗合格率、感染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ATP生物荧光技术应用到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评价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不合格器械的检出率。

  • 标签: ATP生物荧光技术 复用医疗器械 清洗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