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单纯性胆碱酯酶降低比较少见,目前诊断为此项疾病主要依靠予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排除因药物、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胆碱酯酶降低。目前临床未发现此项疾病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

  • 标签: 胆碱酯酶 疾病 乙肝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家蝇抗药性基因乙酰胆碱酯酶等位基因在342位点的排列情况,建立本地区家蝇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等位基因检测方法。方法提取家蝇总DNA,在乙酰胆碱酯酶342位点两端较保守区域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一段包含有该位点的基因片段,然后采用限制性内切Bsp1286I和EaeI分别对扩增产物进行切电泳,根据电泳片段大小,确定切情况。结果对成功扩增出的30只家蝇DNA片段进行切鉴定,其全部为不敏感I型纯合子。结论通过基因分型,本地区家蝇乙酰胆碱酯酶基因为不敏感I型纯合子,该类型基因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

  • 标签: 德国小蠊 克拉玛依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中药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治疗方法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中药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肺活量(VC)、最大吸吸压(PIM)、最大呼吸压(PEM)、呼吸中枢驱动压(P0.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残气量(RV)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项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6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药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呼吸机力以及肺功能。

  • 标签: 中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 重症肌无力 呼吸机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乳酸脱氢(LDH)及同工(LD1~LD5)的检测在心、肝受累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院从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重症组(有合并症)和轻症组(无合并症),分别49例、57例,选择常规体检的正常婴幼儿25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LDH、LD1~LD5。结果重症组49例,,各48重症组的LDH、LD1、LD1/LD2、LD5、CK、CK-MB、AST、ALT均大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的LDH、AS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急性支气管肺炎的婴幼儿中检测同工含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受累及肝脏受累。

  • 标签: 婴幼儿 急性支气管肺炎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尿液白细胞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73例,对所有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分别以试验与镜检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的准确率。结果试验检查结果得出白细胞阳性患者66例,阴性7例,阳性率90.41%,阴性率9.59%;镜检结果得出白细胞阳性患者68例,阴性5例,阳性率93.15%,阴性率6.85%;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方法的阳性和阴性结果之间存在交叉现象。结论对于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白细胞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均有比较高的检验准确率,但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应采取尿液白细胞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相结合的方式。

  • 标签: 尿液检查 白细胞酯酶试验 镜检白细胞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肪(LPA)和淀粉(AMY)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胰腺炎(AP)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美国强生350干式化学分析仪分别检测71例AP患者患病不同时间(2—4h,4—8h,16—24h,2—4d,6—8d)的AMY和LPA,并以40例其它疾病的患者作对照。结果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二者呈平行改变。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结论血清AMY和LPA联合测定可以快速诊断AP和有效预测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淀粉酶 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脂肪配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里的价值与应用。方法选取健康的体检者、重型的胰腺炎患者、轻型的胰腺炎患者当作此次的A组(轻型)、B组(重型)、对照组(健康),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以及淀粉的含量,对体征缓解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A组和B组的C反应蛋白、脂肪以及淀粉的含量都比对照组高,而B组又比A组高(p<0.05);三种指标所联合的检测在准确度、特异性以及灵敏性上都高于一种指标的检测或者是两种指标的检测(p<0.05);B组不良反应的时间也比A组长(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以及淀粉配合检测可以让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性提高,并且C反应蛋白的含量可准确的判断病情。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脂肪酶 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60例健康对照者,48例肝癌患者、56例肝炎患者、55例胆结石症患者、17例结肠癌患者、21例胃癌患者的血清5'-核苷酸水平,结果肝癌患者,胆结石患者,肝炎患者、结肠癌患者的5'-核苷酸明显高于健康人平均水平,而胃癌患血清5'-核苷酸显著低于健康人的平均水平,其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核苷酸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 5'-核苷酸酶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HCV-RNA、抗-HCV抗体及肝脏谱联合诊断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清HCV-RNA、抗HCV抗体、以及ALT检测指标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HCV抗体检出阳性共计97例,阳性检出率为97.00%,其中血清HCV-RNA检出阳性患者为77例,另有3例患者HCV抗体检出结果为阴性,但血清HCV-RNA检出2例患者为阳性。血清HCV-RNA检出阳性与阴性组患者ALT异常检出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CV抗体检出阳性与阴性组患者ALT异常检出率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V-RNA、抗HCV抗体及肝脏谱联合诊断治疗丙型肝炎临床意义确切,可供临床应用与参考。

  • 标签: 血清HCV-RNA 抗-HCV抗体 肝脏酶谱 丙型肝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胆碱能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免疫治疗,给予患者变应原提取液进行雾化吸入,实验组患者给予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每天3次,每次15分钟,药量为30ug,药物由加压雾化后经口腔吸入,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肺功能。结果研究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胆碱能药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同时抗胆碱能药物的作用时间较长,联合运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抗胆碱能 支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3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mg联合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63例,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疗程均为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肝脏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更优于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丹参可明显改善肝炎病人症状及肝功能,并且抗纤维化效果确切。

  • 标签: 乙型肝炎,慢性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丹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OPD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促进COPD患者病情快速痊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0例,这70例患者都在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随机均匀分组,观察组患者35例,主要进行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35例,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和治疗,在患者肺功能改善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COPD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相关情况。

  • 标签: &beta 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物 治疗 COPD 药学探讨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9(MMP-9)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分析它们之间及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中MMP-9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时间(APTT)、总胆固醇(CHOL)、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TG)、空腹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脂蛋白(L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中MMP-9、D-二聚体和传统危险因素[SBP、PLT、MPV、TG、HDL、LP(a)、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颈动脉狭窄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颈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0.42,P<0.05),MMP-9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0.21,P<0.05),MMP-9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r=0.25,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MMP-9与脑梗死危险因素中LP(a)呈正相关(r=0.28,P<0.05),MMP-9与HDL呈负相关(r=-0.22,P<0.05),而MMP-9与其他危险因素WBC、HB、PT、APTT、CHOL、LDL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MMP-9和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MMP-9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灵敏指标,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提供重要的检验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尼莫地平联合胞磷胆碱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胞磷胆碱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胞磷胆碱胶囊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w,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DL评分、MMS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ADL评分、MMSE评分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胞磷胆碱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尼莫地平 胞磷胆碱胶囊 老年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6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治疗,4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和ALT复长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eAg、HbsAg和HBV—DNA转阴率和ALT复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阿德福韦治疗48周后,HbeAg、HbsAg和HBV—DNA的转阴情况均比较明显,而ALT复常率也显著提高,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脑血管疾病伴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观察1组和观察2组,给予观察1组患者胞磷胆碱治疗,给予观察2组患者脑活素治疗。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2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观察2组患者(P<0.05)。结论胞磷胆碱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胞磷胆碱 脑活素 脑血管疾病 血管性痴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硝酸异山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不佳基础上应用二硝酸异山梨40-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共10-14天。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85%,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结论二硝酸异山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 标签: 二硝酸异山梨酯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AMI组患者分别于急性发作期和病情好转稳定期第30天抽静脉血,测定心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心肌、hsCRP。正常对照组(Nor)同样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心肌、hsCRP。CRP低水平表达的冠心病患者hsCRP优于常规CRP检测。(3)对上述所有人员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1)在Nor、SAP、UAP、AMI4组中,CRP逐渐增高。其中4组CRP比较除SAP与No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AMI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hsCRP水平与正常组对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CRP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结论CRP随着CHD的发展而增高,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