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学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准确率高,同时能清晰显示出患者脑部的病变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治疗中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血管内治疗的进展的情况。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复杂血管瘤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序列治疗在临床上取得的效果。方法按照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局部注射鱼肝油酸钠-激光-手术的程序或激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步骤,综合治疗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87例患有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复杂血管瘤的患者。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变大小以及发病部位进行适当的程序调整,治疗效果根据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面部形态、瘤体大小以及局部功能等多方面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94例中取得优治疗效果占80.93%共157例,良治疗效果占16.49%共32例,一般治疗效果占2.58%共5例,差治疗效果为0例。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复杂血管瘤采取多方法综合序列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改善面部形态、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维持局部功能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颌面部血管瘤 血管畸形 整形 模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收治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178例,做好造影前的准备,造影中的配合,及造影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造影检查术正常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均顺利的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未发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全面正确及时的护理配合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 标签: 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病发时脑血管CT血管造影预测血肿扩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颅脑CT诊断,按照公式计算血肿量,在使用128排螺旋CT和造影剂进行脑血管CTA检查。患者入院后24h再次进行颅脑CT扫描。对比两次颅脑扫描显示的血肿量,判断CTA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价值。结果脑血管CTA对血肿扩大的敏感度为91.67%,准确率为96.42%,漏诊率为8.33%;两次扫描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病发患者采用脑血管CT血管造影能够预测血肿扩大,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有利。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血管CT 血管造影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25)和行介入治疗的实验组(n=2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行介入治疗的实验组周围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穿刺方法、穿刺后对血管的处理并做好心理疏导、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重建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奇偶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6例。予以对照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血管重建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和各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数的差异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和98.30%,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重建后脑血管储备功能。

  • 标签: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脑血管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演变快,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易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找出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向病区护士以及患者自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灌输,以有效的监控为手段,防患于未然。

  • 标签: 老年 心血管患者 体会
  • 简介: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本文针对以胸痛特点为临床表现的肺血管疾病进展予以综述,尤其是致死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及预防等方面的进展,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水平,为临床肺血管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围绕肺血管病的诊治管理模式。

  • 标签: 胸痛 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血管专科急救站的建立,确保了心血管急症患者的安全转运;方法专业的转运团队,专科仪器设备,专科药物的使用,交接班及家属知情同意等制度的落实;结果1002例急症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专科急救站的建立,为急症患者的转运得到了保障。

  • 标签: 心血管急症 院前 安全转运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来分析该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到2015年3月之间收治的10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将这105名患者随机分配到应用到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实验组中53人和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的对照组中52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通过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来判断两种治疗方法的实际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在实现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及较强的推广潜力。

  • 标签: 中医 辨证疗法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医疗领域与过去相比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除了很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手段会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相应的仪器设备也得到更新,从而为国家医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作为临床治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需要医疗领域对这类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老年 心血管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96,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者患者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咯血患者实施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外周血管 介入治疗 大咯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活动,对诊断对象存在的先天性血管环问题加以判断,充分提升该问题检出率。方法采用回顾临床医学资源的方法来完成整个研究活动,对25例存在先天性血管环问题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对其具体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25例诊断对象中,仅有1例漏诊情况,剩余24例均被有效检出,同时23例研究对象属于完全性血管环,具体20例是右位主动脉弓,只有3例为双主动脉弓,3例对象的问题是不完全性血管环情况。在完成证实活动之后,有1例为不完全血管环引产,剩余1例为双主动脉弓。结论通过产前超声诊断活动,可以帮助精准地对产妇的情况进行诊断,尤其是本文研究的这种先天性血管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检测分析可以有效完成分型处理工作,结合使用多普勒技术可以帮助控制漏诊问题。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环 产前诊断 超声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系统性血管炎疾病的主导词,给予正确的ICD-10编码。方法通过解读2012年ChapelHill新分类,了解系统性血管炎的新命名及新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准确查找主导词进行编码。结果系统性血管炎疾病以“血管炎”、“动脉炎”结尾的可以按临床表现“血管炎”、“主动脉炎”作主导词进行查找;还可以依据病因作主导词,如狼疮性血管炎可以按“狼疮”查找;如果疾病名称是以人名命名的可以直接查找;还有一些疾病有多个名称,需要转换名称进行查找;除外这几种方法仍无法查到编码时,可以通过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等进行编码。结论系统性血管炎疾病主导词的选择灵活多变,编码时需要综合考虑。

  • 标签: 系统性血管炎 Chapel Hill分类 ICD-10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良恶性将全部患者划入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良性组40例,恶性组4例,比较放射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以及良性组和恶性组的放射诊断标准摄取值。结果放射诊断良性41例,恶性3例;病理诊断良性40例,恶性4例;放射诊断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40例;放射诊断为良性,病理诊断为恶性1例;放射诊断恶性,病理诊断良性0例。良性组SUVmax值6.3±0.3,恶性组SUVmax值6.3±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肝血管 良恶性肿瘤 放射诊断 鉴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与疗效。方法在某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在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并加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只是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和不良症状的发生状况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的有效治疗率仅为68%,不良症状发生率高达28%,而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为92%,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仅为8%。结论在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采取常规方法与氯吡格雷相配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率,并降低了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心绞痛分型 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出62例老年患者(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营养筛查风险表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情况。结果此次研究中,所选取的62例患者,营养风险情况无营养风险14例(22.58%)、轻微营养风险30例(48.39%)、中度营养风险14例(22.58%)、重度营养风险4例(6.45%)。结论及时对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向患者提供营养知识,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住院患者 营养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选8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显著,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 标签: 临床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住院部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疑似的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头颅CT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的灵敏度为97.62%(41/42),特异度为87.50%(7/8);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的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74.13%(5/7);两种检查方法下对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诊断有确切价值,可有效掌握检查对象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对脑梗死发病因素判断有参考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颈部血管超声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