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入的28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我院积极和精心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成功克服输血过程的心理恐惧,完成输血目的。结论输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是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数学患者的心理值得推广和临床应用。

  • 标签: 输血 护理 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中回收自体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回收自体输血,对照组则根据需要输入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输入异体血量与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值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入异体血量(255.1±19.5)ml及比例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回收自体输血能避免或减少输异体血,降低输异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回收式自体输血 骨科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总结造成院内输血工作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注意事项,提高院内输血的成功率,保证输血者的健康。方法根据我院自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所进行输血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1983人,从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三个时期观察患者的健康情况.整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输血类型、患者体质、输血操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121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其中由于血小板单采血输血而发生不良情况的患者有27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发生比率最高。其他种类的输血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比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白悬浮红细胞过滤血输血,失活白病毒血浆过滤血输血,白冷沉淀过滤血输血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以及非血溶引起的发热现象为主。结论通过对以往输血前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总结,我院现已制定一系列预防、治疗措施以及制度,现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少量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制定相关对策、提高操作和预防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院内输血 不良反应 单采血小板 白悬浮红细胞过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血钾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大量输血组,选择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生化分析仪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明变化,但术后12小时内大量输血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非输血组的血钾水平,而12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OR=2.83,P=0.038)和术后低pH值(OR=0.029,P=0.021)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发生的直接原因,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应及时监测,出现高血钾要及时纠正。

  • 标签: 大量输血 高血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15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ANA为83.4%,抗ds-DNA为61.2%,nRNP为48%,Sm51.7%,SS-A为41.5%,SS-B为21.2%。风湿病阳性率ANA为25.6%,SS-A为10.4%,SS-B为11.3%。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阳性率ANA为64.5%,抗ds-DNA为4.8%,nRNP为15.6%,Sm9.5%,SS-A为7.8%,SS-B为16.9%,Scl-70为2.4%,Jo-1为2.1%。结论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患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多种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身免疫病
  • 简介:15岁小易(化名)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他的心脏比同龄人扩张两倍,如果继续扩张下去就会面临死亡的危险,治疗方法只有换心。在经历4个月的煎熬后,小易终于等到了合适的心脏。但棘手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心脏移植难度大,而此时血液供应十分紧张,如果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 标签: 输血 扩张型心肌病 心脏移植 血液供应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抗体因素以及降低其发生的机率的措施和手段。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近年33例输血反应样本进行血清学的分析,对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以及HLA抗体进行筛查,并分析出现输血反应的原因。结果患者如果进行多次输血后容易产生红细胞抗体和HLA抗体的机率比较高,而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机率较小,而且输血反应主要以发热最为多见。结论医院内部建立比较规范的输血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重视输血技术的提高和方法的巧合应用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不良反应 输血 抗体分析
  • 简介:摘要阐述及分析临床护士输血安全及对策,结合临床输血规程规定,对护士进行有关血液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至关重要,及时给患者输血,随时观察输血反应,防范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事故发生的重要性。

  • 标签: 护士输血 安全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科质理管理的具体举措,确保输血安全。方法从输血科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输血科质控员体系的分工及运行、输血科质量管理的外延建设三方面阐述了加强输血科质量管理的方法。结论输血科质量管理内容的规范化、具体化,是临床输血安全的根本保证。

  • 标签: 输血科 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本市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不合理用血。方法在本市1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各抽取60份用血病历,根据卫生部签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有关的输血指南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将其分合理用血、部分合理用血和不合理用血。结果抽查600份病历中共输血治疗775次,不合理输血和部分合理输血次数共162次,占21.9%,各成分用血间不合理输血次数比较(部分合理数+不合理数)χ2=148.60,P<0.01,最多为血浆。结论加强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及输血法规的培训,规范临床输血流程,杜绝不合理用血的发生;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中ds-DNA抗体、Sm抗体、核小体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DNP抗体等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阳性率和与SLE诊断的特异性。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9—2010年已确诊为SLE的住院患者进行ANA谱检测结果的分析,统计出dsDNA抗体、Sm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小体抗体、DNP抗体等自身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对SLE诊断的特异性,得出其在SL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93例SLE患者dsDNA抗体、Sm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小体抗体、DN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2.0%,67.7%,31.2%,53.8%,21.5%,特异性分别为94.5%,98.9%,94.5%,92.3%,97.8%。结论dsDNA抗体、Sm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小体抗体、DNP抗体等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果联合检测5项抗体则大大提高了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其中任意2项或2项以上抗体阳性时,对SLE诊断的符合率为100%,对SL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谱 dsDNA抗体 Sm抗体 核小体抗体 核糖体P蛋白抗体 DNP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疑难血型定型和困难配血、寻求解决其共性问题。方法微卡式血型正反定型、微卡式抗体筛查、微卡式抗人球蛋白、微卡式配血,吸收和放散试验鉴别红细胞抗原和血浆抗体。结果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0.29%,配血次侧不相容占2.6%,通过吸收和放散试验使14例正反定型不符、13例次侧不合达到合型和相容。结论选择合适的吸收、放散试验可以使正反定型不合和配血不相容达到合型和相容。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正反定型 抗体筛查 相容
  • 简介:摘要对于特殊的且输血风险较大的病例的输血治疗,只要医生、输血科、病人三方好好沟通,医生和输血科做好风险估计和补救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挽救病人的生命。

  • 标签: 特殊病例 输血治疗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