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越来越被医院所重视。如何吸纳先进的IT技术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的研究课题。病历无论是对医院、病人、医生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电子病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必然产物,电子病历是医院病历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1。我们采用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结合本院专业专科特点,研发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结构化电子病历 研发 病历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左心室结构功能异常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仪测量患者左心室及主动脉根部内径等相关参数,测量血压,检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清脑钠肽水平。统计两组数据,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LDL-C、TG水平、收缩压与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脑梗死组主动脉根部内径、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左室心肌质量指数较对照组有增加,(P〈0.05或P〈0.01)。脑梗死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E/A比值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或P〈0.01)。脑梗死组BNP定量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增加、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大,射血分数及E/A比值降低和BNP定量升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数据显示二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压,防止心肌重构和心功能下降,对脑梗死的预防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左心室结构 功能障碍 脑梗死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及危险因素10年来的演变趋势。方法收集2002年度和2011年度在我医院住院的心血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其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分布。结果疾病种类中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呈上升趋势,风湿性心脏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超重、糖尿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酒、高盐、体力活动少、职业紧张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充分认识心血管疾病构成史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心血管疾病新的护理方案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订。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构成比 危险因素 护理方案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余市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特征,以更好地动员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献血。方法对2006.6.30~2011.6.30新余市无偿献血20998人次的人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职业以学生为主,占人群中的40.91%;年龄以18~30岁为主,占67.11%;性别以男性为主,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59.17%和40.83%;文化水平分布呈枣核状,以高中(含中专)至大学(含大专)文化水平为主,占85.11%;献200ml和400ml人次基本均等,分别为50.18%和49.82%,经无偿献血大力宣传后两者比例有所倾斜,2010年献200ml和400ml人次分别为45.97%和54.03%,至2011.6.30两者比为42.83%和57.17。结论新余市无偿献血呈现一个相对稳定和健康良好的态势,但献血人群仍以城市学生为主,开发农村及其他阶层人士参与无偿献血势在必行。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群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236例EH患者均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36例EH患者中,无心律失常31例,房性心律失常133例,窦性心律失常22例,室性心律失常32例,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18例。房性心律失常在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56.4%)。房性及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左房内径与无心律失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最大,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房性心律失常组还是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VMI与无心律失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36例EH患者中,发生左心房扩大158例(66.9%),发生LVH95例(40.3%),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结论EH患者中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房扩大会增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LVH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与LVH关系更明显。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心律失常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先天性伴肌纤维结构改变的肌肉疾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中央轴空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非进行性肌病。诊断依赖于病理活检,HE染色中可见肌纤维中央有圆形浅红色染色区,NADH染色见肌纤维中央有圆形不着色空白区,AT-Pase染色示以I型肌纤维受累多见,PAS染色提示糖原减少,MGT染色轴空区呈紫色,而轴空区周围呈蓝绿色的则为正常的肌原纤维。

  • 标签: 先天性伴肌纤维结构改变的肌肉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的解剖结构异常的表现形式。方法选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健眼为单睑者30例,患眼30眼施上睑下垂矫正术,30眼行重睑成形术。以健眼作为对照,术中观察患眼及健眼节制韧带及腱膜解剖结构特点,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患眼及健眼节制韧带宽度及节制韧带至睑板上缘距离,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先天性上睑下垂30眼中节制韧带异常表现为异位附着12眼,增厚8眼,增宽6眼,至睑板上缘距离明显下移3眼。腱膜异常表现为变薄6眼,脂肪化5眼,裂孔4眼。节制韧带至睑板上缘距离15.145±5.45mm,节制韧带宽度5.51±1.89mm。正常眼节制韧带至睑板上缘距离17.624±2.38mm,节制韧带宽度3.765±3.24mm,节制韧带宽度患眼与正常眼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无显著差异(t=1.665,p>0.05)。节制韧带至睑板上缘距离患眼与正常眼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无显著差异(t=0.728,p>0.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提上睑肌存在解剖结构异常,但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尚有其它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解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随着妇女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譬如对身患妇科疾病而需切除子宫的妇女来说,对自己今后的性生活质量尤为关注,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害怕切除子宫后性生活受影响而要求保全子宫,但很多疾病仍不得不需要切除子宫,比如严重的子宫腺肌症、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及多发性子宫肌瘤等;毕竟生命重要,尤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来说,难于承受多次手术的费用,大多选择一次性切除子宫的术式,另外,子宫全切除患者的盆底结构的改变导致的阴道顶端的脱垂以及出现的尿失禁、尿漏的并发症问题。究于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科近10年来采用经腹筋膜内子宫全切除的手术方式,总结出此术式对术后性生活及盆底结构保护的优势。

  • 标签: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 术后性生活质量 术后盆底结构的保护
  • 简介:摘要对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课程说课的基本框架为说课程性质、观念与思路,说教学内容与与课程改革;说教学活动单元的设计;说课程资源建设;说教学评价等。能动性地把握课程说课的基本内容,可以完善教学环节,促进教学业务交流质量。

  • 标签: 课程说课 人体解剖学 说案 初步探索
  • 简介:目的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分别对3项一侧优势功能特征的影响。方法对在青岛市和丽水市两地募集的511对双生子进行一侧优势功能(利手、扣手、交叉臂方式)的判定,计算3项左型性状的一致率、卵别比值比、四项相关系数,并用openMx软件进行遗传模型的拟合。结果左利手的最佳拟合为AE模型,遗传度为45.5%,左型扣手和左型交叉臂的最佳模型为DE模型,显性遗传效应分别是13.5%和6.1%。年龄和性别对遗传效应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利手的遗传度为45.5%,扣手和交叉臂的遗传表现为显性遗传,但主要受环境影响。

  • 标签: 双生子研究 遗传 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数字乳腺摄影结构扭曲征象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全数字乳腺摄影患者中,具有结构扭曲征象,并剔除证实因体位及加压因素所致乳腺内异常密度及合并典型恶性钙化,仅表现为乳腺结构扭曲、变形,共50例。回个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对12例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术后改变8例,脂肪坏死伴间质纤维化1例,囊性增生9例,炎症6例,硬化性腺病3例,恶性病变23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粘液癌3例,Paget病2例。经四表格Fisher精确算法检验,病变区密度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而边缘征象在病变的良、恶性之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边缘浸润征在恶性病变中具有显著意义(P=0.01),边缘模糊征象在良、恶性病变出现具有显著意义(P=0.014),星芒征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病变区结构消失在恶性病变出现具有显著意义(P=0.025),“病变区结构可见”征象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触诊病变质地在良恶性病变间及良性病变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P>0.05)。结论术前定位穿刺局部切除活检,是诊断以结构扭曲为主要征象乳腺癌的可靠手段;通过结构扭曲切除后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加深了对结构扭曲征象的认识,大大提高以结构扭曲为主要征象的乳癌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数字X线摄影 结构扭曲征象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以及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性分析。方法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2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整合酶基因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情况,同时对整合子可变区进行扩增及测序以其了解整合子耐药基因盒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CPZ/SB耐药率为1.2%,对替加环素(15.4%)、左旋氧氟沙星(34.4%)、亚胺培南(54.3%)、比阿培南(49.4%)、阿米卡星(59%),对其他抗生素均在71%以上。104株中有73株菌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70.2%),未有Ⅱ、Ⅲ类整合子扩增阳性菌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的耐药性均高于阴性株。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表明我院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3种耐药基因。结论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Ⅰ类整合子,且与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子 整合酶 多重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神经病变(DNP)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形态学依据。方法所有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腹腔注射,72小时后测尾静脉血糖,血糖≥16.7mmol/L且稳定2周以上者纳为糖尿病模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状神经节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果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时细胞胞质内线粒体肿胀、溶解、嵴断裂;高尔基体成熟面肿胀;内质网肿胀,明显扩张。细胞核内内质网明显扩张,尼氏体边集。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结状神经节细胞胞浆bFGF表达增强。结论糖尿病时大鼠结状神经节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胞浆bFGF表达增强,可能是机体的一种抗损伤反应,bFGF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时的神经元具有修复作用。

  • 标签: 大鼠 糖尿病神经病变 超微结构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前胸壁、心脏结构、胸椎识别法和四腔心十字交叉偏移法,探讨胎儿心脏致命性畸形的诊断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常规体检中孕胎儿(18—24周)胎儿心脏筛查,5078例应用前胸壁、心脏结构、胸椎识别法和四腔心十字交叉偏移法检查,4868例采用常规方法(对照组)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用此法在孕检同时对5078例胎儿心脏结构的筛查中发现心脏致命性畸形10例,漏诊2例。诊出率83%。常规方法(对照组)发现心脏致命性畸形3例,漏诊6例。诊出率33%。结论前胸壁、心脏结构、胸椎识别法和四腔心十字交叉偏移法,可以在孕期常规检查的同时以最短时间,准确识别心脏的正常或异常结构,最大限度地筛查胎儿心脏致命性畸形,且此法思路清晰,明确,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准确率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孕期胎儿心脏致命性畸形的筛查具有重大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 标签: 前胸壁 心脏结构 胸椎识别法 四腔心十字交叉 偏移法 胎儿心脏致命性畸形 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现代房屋建筑向着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房屋建筑与大城市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本文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 标签: 房屋建筑 施工安全 安全管理 工程质量 施工管理
  • 简介:摘要文章探讨了医院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内容包括了设计理念、不同设计单位的优势整合、合同中常见易引起歧义的文字表述、对投标文件编制说明的审阅以及医技科室的供暖与制冷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引导政府及建设决策者的思考,也可以使基层的建筑设计人员和业主对医院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 标签: 建筑设计与施工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识别与分析某市地铁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风险评估法中预先危险分析法在评价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害因素的相应方法和措施。方法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该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探讨施工阶段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结果该项目预先危险分析结果显示隧道铺装单元和辅助单元的危险等级为1级,隧道采挖单元、地面或隧道电焊单元及隧道装修单元的危险等级为3级,隧道采挖单元的危险等级为4级。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建议企业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及日常管理中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毒物的浓度。

  • 标签: 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 预先危险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