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治疗慢性泪嚢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泪嚢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嚢鼻腔吻合,观察组采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2年、3年时的泪道阻塞发生率分别为2.0%、6.0%、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16.0%、20.0%(P<0.05)。结论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是治疗慢性泪嚢炎的有效方法,其吻合口位置较低、骨窗较大、术后再阻塞的发生率低。

  • 标签: 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嚢炎 泪道阻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泪囊吻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慢性泪囊炎病人进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并给予精心的护理。结果15例病人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进行鼻腔泪囊吻合的病人,在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情况下,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小泪囊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泪囊炎鼻腔吻合患者,并对患者采取严密观察治疗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泪囊鼻腔吻合和泪道冲洗护理之后没有出现溢泪、溢脓的症状,所有患者都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在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泪囊鼻腔吻合术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总结了10例食管憩室切除食管胃吻合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适应能力,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手术后病情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食管憩室 食管胃吻合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预防近端胃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食管胃吻合重建食管胃连接部的最佳式。方法在近端胃切除后,采用食管残胃对端或端侧粘膜对粘膜的同层对接吻合后,再行食管~胃胃套叠缝合,使食管胃吻合口隐藏在套入段的中下部,即是用折叠的胃壁作为贲门与食管下段的部分,如此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上似对贲门(食管胃连接部)的重建,在生理上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结果用本法施395例,其中贲门癌和胃底癌335例,贲门下和胃底部巨大良性溃疡12例,贲门平滑肌瘤6例,贲门胃底息肉样腺瘤5例,贲门部平滑肌肉瘤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再次手术者16例,重度贲门失驰症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抗返流效果良好,也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病例随访1-20年未出现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结论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近端胃切除后食管~胃胃型套叠吻合,似对贲门的重建,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可预防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漏、溃疡和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发生,因此是理想的式。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吻合术 贲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治疗结肠多原发癌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期或分期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治疗的12例同时性结肠多原发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以及结肠癌伴多发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2年(1-3年),2例患者发生肝、肺远处转移,其中1例于术后16月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和转移。术后一年日平均大便次数2(1-3)次,Wexner肛门失禁评分4.0±1.2。结论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是治疗结肠多原发癌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式,但长期肿瘤学疗效需进一步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为控制二氧化碳分压,为双向腔肺吻合后患儿寻求一个更科学的二氧化碳分压值,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最佳化。方法选择20例矫形满意的双向格林术后病人,通过调整人工呼吸机参数,将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多个可接受的平台值,人为的将病人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25-30mmHg、30-35mmHg、35-40mmHg、40-45mmHg、45-50mmHg、50-55mmHg。并严密监测病人血液动力学变化,严密监测动脉血气,观察各种二氧化碳分压值病人恢复状态,并详细记录,从中检验得出能使双向腔肺吻合后病人肺血流量最大化,也就是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高的二氧化碳分压值。结果将双向腔肺吻合后病人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45-50mmHg,可使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高。结论在保证手术矫形满意,容量负荷适当情况下,将双向腔肺吻合后病人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45-50mmHg,对病人的术后康复起积极作用。

  • 标签: 二氧化碳分压 双向腔肺吻合术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比传统的邻指皮瓣修复方法,吻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方法对患者伤指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方法于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急诊室64例指腹缺损的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邻指皮瓣修复方法,治疗组的32例患者实施吻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方法,术后随访2至24个月,调查不同时间段里两种手术方法患者手指感觉功能的恢复差别。结果从长期看来,两种手术方法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采取吻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方法在短期内患者的早期感觉功能恢复明显好于传统的邻指皮瓣修复方法。结论吻合神经邻指皮瓣修复方法治疗效果较好,长期结果两种方法影响相近。

  • 标签: 外科手术 吻合神经 指腹损伤 传统修复 感觉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吻合对断指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治疗的各种类型的断指在植患者共208例236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吻合方法断指在植的成活率。结果静脉吻合的成活率为95.9%,静脉未吻合的成活率为69.2%。结论静脉吻合可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活率,动脉和静脉血管完全不吻合也能获得一定成活率。

  • 标签: 断指再植 静脉吻合 静脉未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来收治的83例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吻合口漏3例,发生率为3.61%。其中2例为非手术治愈,另外1例通过二次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是Dixon手术严重的并发症,若治疗和护理不到位,将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全面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能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加外痔切除治疗重度混合痔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分别选用传统外剥内扎与PPH加外痔切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住院时间、治疗时间、恢复时间、肛门外观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结论PPH加外痔切除不仅易于操作,而且疼痛较轻、出血量少,安全性好,疗效好,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最佳式。

  • 标签: PPH加外痣切除术 重度混合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横结肠近端单腔造瘘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以探讨横结肠近端单腔造瘘是否为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手术方式。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并行直肠癌前切除治疗患者238例,其中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17例,均采用横结肠近端单腔造瘘进行治疗。结果所有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有并发腹腔或盆腔脓肿、死亡等,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横结肠近端单腔造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横结肠近端单腔造瘘术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吻合口溃疡出血在内镜下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3例吻合口溃疡出血患者为治疗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76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内镜下治疗和常规内科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和临床观察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治疗结合抑酸药物可有效治疗吻合口溃疡疗。

  • 标签: 吻合口溃疡 吻合口溃疡出血 内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6月共15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病例,漏口直径0.3cm~1.0cm,采用自制双套管冲洗、引流,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术后第7天进食高蛋白无渣饮食,对引流液采用“闻、看、算”的方法观察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结果15例吻合口漏患者均痊愈,无死亡病例;漏口平均愈合时间7.6天;平均住院天数18.9天;术后7天和14天复查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与术前持平7例,稍增加8例。结论对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漏口小于1cm的病例,采用自制双套管冲洗、引流,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双套管冲洗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41例48指不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1年6月,41例48指无静脉可供吻合的末节断指采用常规的骨折内固定、只吻合动脉、神经、肌健及拔甲刮床渗血或侧方放血,全身及局部少量肝素应用等处理方法进行再植治疗,评估手术效果。结果48指再植43指顺利存活,成活率为89.5%。术后随访见再植指外形饱满,痛、温觉恢复,指腹两点分辨觉为2~5mm,患指远指间关节屈、伸活动正常。结论末节断指行再植可恢复美观的外形和良好的功能,应尽可能行再植手术。对于无静脉可供吻合的末节断指采用只吻合动脉、神经、肌健及拔甲刮床渗血或侧方放血,全身及局部少量肝素应用等处理方法,是一种缺乏静脉的断指再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肠癌术后患者吻合口及周围情况,早期发现复发病灶。方法大肠癌术后行结肠镜随访患者160例,发现可疑病变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发现息肉行镜下治疗。结果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结肠镜检查阳性率29.5%。结论大肠癌术后吻合口可发生炎症、增生、癌复发等多种病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因此,应定期复查电子结肠镜,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大肠癌 吻合口 电子结肠镜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与娠育龄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短P-非妊R间期现象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妊娠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与50例非妊娠育龄妇女做对照。结果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现象明显升高。结论妊娠期妇女常规心电图出现P-R间期缩短现象属于良性生理改变,无明显病理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妊娠 P-R间期缩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其常见心电图上PR间期的变化。方法选择妊娠早中晚期及周围年龄阶段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常规12导联的心电图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PR间期在多个导联上发生缩短,以妊娠晚期明显。结论说明孕妇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临床上不能视为异常。

  • 标签: 孕妇 短P&mdash R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