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LSH)和子宫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SH组(n=100)和LTH组(n=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情况),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安置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远期随访指标(术后痛经缓解状况、性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质量评价、盆底组织支撑情况、宫颈残端病变及恶变率,以及是否存在术后持续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LSH和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结果LS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LTH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LSH治疗子宫腺肌病优于LTH。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RFT)微创治疗子宫肌瘤(UM)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UM患者12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n=476,为生育期与中年患者,包括有生育要求者36例),年龄<45岁,平均为(365±8.5)岁(27.0~525岁),UM数目平均为(1.7±0.9)个(1~3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4.5±1.5)cm[(3.1~6.0)cm],平均体积为47.6cm3[(15.6~113.0)cm3];B组(n=740,为围绝经期患者),年龄≥45岁,平均为(48.5±3.5)岁(45~53岁),UM数目平均为(2.6±1.3)个(1~4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5.0±2.5)cm[(3.0~7.5)cm],平均体积为65.4cm3[(14.1~220.8)cm3]。RFT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血红蛋白(Hb)测定、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诊刮组织病理学诊断。治疗后对其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5±11.5)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UM数目、直径及RFT治疗前相关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RFT后1,3,6,12和24个月随访结果,彩超显示:A组原主要UM病灶区的UM平均直径分别为3.8cm,3.0cm,2.7cm,2.4cm和2.2cm,病灶区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9.8%,70.4%,78.4%,84.8%和88.3%,12个月后,病灶区痕迹影像≤1.5cm者(体积缩减小96.3%)占47.7%(227/476);B组平均直径依次为4.7cm,3.7cm,3.3cm,2.3cm和2.3cm,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6.9%,59.5%,71.3%,90.3%和90.3%,12个月后≤1.7cm者(体积缩小96.1%)占58.8%(435/740)。两组

  • 标签: 子宫肌瘤 微创技术 射频热凝固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EA)中高频微波对组织的影响,评价MEA安全性及其术后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于本院因药物治疗无效而行MEA的334例月经过多患者为研究对象,MEA术后采用月经周期、月经量评价量表(PBAc)评分对患者月经改变情况进行1~96个月随访,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MEA术后1个月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为314例(94%),PBAC平均评分为(53.19±35.88)分。术后24,60,84,96个月的PBAC平均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MEA术后接受官腔镜及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患者为52例(16oA)。其中,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示急性坏死期患者为12例(23%),慢性修复期患者为28例(54%),子宫内膜再生患者为10例(19%),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为1例(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为1例(2%)。结论高频微波可有效破坏子宫内膜达基底层,对子宫肌层无损伤。MEA术后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坏死期及随后的慢性修复期,部分病例可伴子宫内膜再生。

  • 标签: 微波 子宫内膜去除术 病理学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医源性子宫动、静脉瘘(AVMs)的诊断及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UAE)对其治疗价值的评估、监测研究.方法选择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例医源性子宫AVM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子宫形态及病灶区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显像和频谱特点,测定收缩期峰值速率(PSV)和阻力指数(RI),分析其经血管造影确诊的医源性子宫AVMs的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及UAE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8例患者在血管造影及UAE治疗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为子宫AVMs,其主要声像特征为宫壁均见单发类圆形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无回声区内有丰富混叠血流信号充填;CDFI频谱显示,低阻高速血流,静脉血流动脉化频谱.所有患者在UAE治疗后2d内出血停止.对其随访7~42个月(平均为27个月)的结果显示,均未复发出血,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异常声像.本组2例患者治疗后正常受孕.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医源性子宫AVMs的诊断及UAE对其治疗价值的评估监测有重要价值.UAE治疗医源性子宫AVMs的近、中期效果好,治疗后仍可能生育,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医源性子宫动、静脉瘘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