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煎煮的方法中药有效成分密切相关,汤剂设备、温度、水量、次数、时间等因素可能影响重要有效成分的溶出和用药效果。选择合适的汤剂方法可以提高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本次主要概述了中药汤剂的传统方法,总结了汤剂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关系,为正确选用汤剂方法提供了指导,保证了中药汤剂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得文献与同行业人员共享,望对行业的前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中药汤剂 煎煮方法 有效成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中药饮片验收时存在的问题以及验收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5月我院采购的18932份中药饮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饮片质量验收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地改进措施。结果:饮片验收合格率分别为88.55%、93.15%、91.07%、91.53%,整体合格率91.52%;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饮片真伪497份(30.95%)、品质优劣935份(58.22%)、炮制方法不当174份(10.83%)。结论:医院需要加强对中药饮片的质量验收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更好地保证饮片的质量

  • 标签: 中药饮片 质量验收 思路与方法
  • 简介:摘要:中药学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它强调了中药房药师在提供高质量、安全和有效的中药学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中药学服务的内容和目标,中药房药师的角色和职责,中药学服务的效果评价,以及中药学服务的挑战与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采集静宁县古城镇卫生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50例眩晕患者,依据病例单双数将其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 B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A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统计分析其治疗疗效。结果: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眩晕治疗应用中通过辨证施治,合理开取中药处方,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中药 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师对肿瘤晚期患者应用中药药学服务的效果评价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筛选100例进行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中药治疗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中药药学服务,对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师给予医院晚期肿瘤患者中药药学服务,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其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师 肿瘤晚期患者 中药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已广泛传播至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临床疗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道,在全球范围内约有80%的病人通过中药治疗疾病,中药的有效性备受认可,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使得人们开始担忧,尤其是中药的毒性作用。目前中药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究分析了中药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毒理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中药是以中国传统医疗理论指导下进行采集、炮制、制剂的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目前,我国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的各类动植物、矿物质、生物制品,并以植物药占比最高。但中药单一应用、直接用于患者治疗效果较差,需遵照中医药理论指导进行合理加工处理,方可调整药性,提高治疗效果。中药炮制是中药加工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影响中药质量和药效的中药环节。本文即对近年来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及药效影响研究进行综述,提出提高中药炮制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炮制 质量 药效 影响
  • 简介:摘要:中药鉴定工作对于识别中药品种、控制中药质量至关重要,中药事业现代化发展当中,中药鉴定方法学包括来源、性状、纤维、理化以及生物鉴定方法。本文阐述中药鉴定方法学发展历程,为临床中药鉴定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中药 鉴定方法 发展历程
  • 简介:摘要:随着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此为主题,探讨了药物分析方法和药物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内容。首先介绍了常见的药物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强调其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并详细讲解了相关的开发和验证过程。此外,还探讨了药物质量评价的指标和参数,并提及了药物溯源与真实性评价的研究方法。最后,回顾了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特别强调了技术创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环境友好型方法的发展。

  • 标签: 药学 药物分析 质量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不同中药炮制方法中药饮片的疗效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在我院行中药治疗的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6月止于2023年6月,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在水处理前分档,观察组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的中药炮制方法,可进一步促进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炮制 中药饮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调剂过程中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月我院开具200张中药饮片处方,计算调剂差错率,对容易混淆中药饮片类型进行统计,制定有效的鉴别对策。结果:200张中药饮片中调剂差错共6张,差错率3.00%,易混淆类型有根茎类、茎木类、皮类等。结论:中药调剂中易混淆饮片较多,需要从科属、性状等方面严格鉴别,同时在调剂时不断总结饮片的鉴别方法,以减少混淆等事件发生,为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保障,提高药学服务效能。

  • 标签: 中药调剂 混淆 中药饮片 鉴别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调剂过程中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月我院开具200张中药饮片处方,计算调剂差错率,对容易混淆中药饮片类型进行统计,制定有效的鉴别对策。结果:200张中药饮片中调剂差错共6张,差错率3.00%,易混淆类型有根茎类、茎木类、皮类等。结论:中药调剂中易混淆饮片较多,需要从科属、性状等方面严格鉴别,同时在调剂时不断总结饮片的鉴别方法,以减少混淆等事件发生,为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保障,提高药学服务效能。

  • 标签: 中药调剂 混淆 中药饮片 鉴别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药调剂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中药饮片,并对于其鉴别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药房中几种药品名称类似、作用位置、炮制工艺、加工方法接近的中药饮片,对于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对茎木类、皮类、果实种子类等种类的中药饮片进行分析鉴别,提出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结果:茎木类、皮类、果实种子类中多种药材容易发生混淆,通过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以及文献报道能够比较准确地鉴别。结论:通过鉴别中药调剂中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可以有效避免药物错用,保证用药准确性,提升药物使用效果。

  • 标签: 中药调剂 中药饮片 鉴别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中药调剂中遇到相似的中药饮片的分辨方法:选择成武县中医医院2019年1~2020年1月期间在成武县中医医院中药房工作的34名医务人员,按随机分组方式分成2组,以常规用药知识培训的是对照组一共有17名,还有17名为实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中药配方中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培训,并将两组药剂师的药学知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训练,实验组配药人员对迷惑药的识别能力和对药品的理解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增加的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培训可以很好地提高药房工作人员对药品的鉴别能力,减少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配药差错,加强对药品使用的正确率,改善用药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 标签: 中药调剂 易混淆中药饮片 鉴别方法 药物辨别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