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保健社工是藏区学校日常医疗保健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该研究目的在于调查青海玉树藏区学校医疗社工的医疗健康素养水平及医学继续教育需求,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发放问卷对来自青海省玉树州的调查组18名保健社工和对照组15名普通授课教师进行调查。问卷采用自制量表和中国健康素养监测问卷(2012)。调查结果利用Excel2016和SPSS21.0软件进行汇总及统计分析。结果社工群体的医疗健康素养得分较低,远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但与普通授课教师群体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其中经受经常性固定医疗培训的社工得分高于未经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继续教育方面,社工群体对常见病基础理论和传染病防控的学习需求较强。另外基金会等机构举办的短期医疗知识培训是接受度最高的教育形式。结论青海玉树藏区学校的保健社工群体医疗健康素养较低,可能与其年轻化、女性多、学历低的从业特点相关。开展经常性短期医疗知识培训符合主观需求,是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

  • 标签: 玉树藏区 保健社工 医疗素养调查 医学继续教育 影响因素 儿童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保健实施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接诊的84例营养不良患儿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健康保健干预,现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家长对健康保健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保健干预有助于改善营养不良患儿预后,以及提高家长对健康保健实施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健康保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方法抽取我院保健门诊于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儿童常规喂养指导、临床饮食行为干预,观察儿童的饮食行为改善效果、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饮食行为改善程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干预用于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效果显著。

  • 标签: 保健门诊 饮食行为问题 害怕进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并推广改善儿童口腔保健的教育模式。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大地幼儿园3-6岁儿童共200例,按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多元互动化教育模式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教育与行为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口腔保健教育。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在使用正确刷牙方法、每日刷牙次数≥2次、每日刷牙时间≥3min、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掌握程度(≥60分)七方面的比例均明显提升,经常进食甜食、口腔不良习惯的比例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互动化教育模式对儿童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和养成口腔卫生行为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幼儿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口腔保健 多元互动化教育模式 儿童
  • 简介:摘要计划生育涉及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也涵盖了计划生育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建立基于妇女保健适宜技术的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模式,将社区卫生的技术优势与社区计生的行政优势以及生育文化的人文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值得政府部门重视的工作。本文介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概念,分析社区妇女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建议。

  • 标签: 社区卫生 计划生育 妇女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医院生产的自愿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147例,给予母乳喂养的积极护理,宣传相关知识,探讨其护理方法,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47例产妇中99例(67.7%)产妇对本次母乳喂养的护理过程及方法很满意,45例(30.6%)产妇比较满意,不满意3例(2.0%)。结论母乳喂养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很多益处,产妇的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加强母乳喂养的护理可减少喂养中乳房常见问题的发生,保证新生儿合理营养,促进产妇身体恢复。

  • 标签: 妇幼保健 母乳喂养 护理方法 效果探讨
  • 简介:文章以江苏省句容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为例,从总体布局、出入口设计、流线设计等方面阐述了项目的规划设计,并围绕妇女儿童的就诊特点,重点分析了功能分区、休闲空间和细节设计等构思,为创建绿色、高效、安全、适用的妇幼保健院提供思路.

  • 标签: 妇幼保健院 功能分区 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