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有效复位是后期肩关节功能良好恢复的关键,通过钢板内固定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使骨折块复位的同时发挥良好的固定作用[1]。肱骨近锁定钢板固定技术是根据生物接骨术设计而成,由于锁定钢板体积小,且不刺激周围软组织等,在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显著的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以此来证明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有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快速的预处理方法在妇产科极钳工作焦痂祛除中的应用,方法:将妇产科极钳设立实验组100把,对照组100把, 在使用后1小时内在手术室前移工作站进行处理,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多酶清洗剂,在手术室前移工作站浸泡10分钟后进行手工刷洗,依据厂家说明书(配制比例1:200),实验组用预处理型泡沫清洗剂按照说明书在手术器械前移工作站对妇产科极钳工作焦痂进行预处理,(原液-高压喷壶-泡沫状-吸附在器械上面10分钟)后进行手工刷洗,通过目测或带光源放大镜对两种不同预处理后妇产科极钳工作关节、齿牙预处理效果进行评判。结果:实验组合格率为98%,对照组合格率为75% 两者之间相差23%,实验组妇产科极钳工作焦痂祛除后的预处理效果高于对照组。 结论:预处理型泡沫清洗剂对妇产科极钳工作焦痂祛除后续清洗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清洗合格率有明显提升。

  • 标签: 预处理型泡沫清洗剂 妇产科双极钳工作端 焦痂祛除 手术器械前移工作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髓内钉和近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共选择2017年5月份至2020年5月份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股骨近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手术方法分为PFAN组(n=30)和ALP组(n=30)。 PFAN组患者采取PFNA进行治疗,ALP组患者采取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统计其并发症(髋内翻、骨不连、骨折未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率。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都比ALP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干骨折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目的观测在右侧卧位下,吸气峰压联合PETCO2的变化预判右腔支气管导管(DLT)管位置的可行性。方法110例行胸科手术患者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侧卧位后发生导管过深移位共25例。以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正位肺通气(s1)、右侧过深单肺通气(s2)及右侧正位单肺通气(s,)三个阶段,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min。结果S2的Ppeak比s1增加75.5%,S,比s1仅增加44.1%;S2的PETC02比s1下降17.5%,S3比S1仅减少8%。以单肺通气时的Ppeak≥S1Ppeak的1.6倍,PETC02值比s1下降10%,结合OLV时的Ppeak达到24cmH2O作为判定管错位的截止值,特异性和预测阳性率分别达到85.7%和90%。结论侧卧位下,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联合运用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ETCO: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的正确到位率。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吸气峰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采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吻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色小球法对其分组,其中28例为参照组并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其余28例为研究组采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施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月经恢复以及恶露持续时间,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采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吻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对其手术效率,并减轻患者的机体损伤,从而使其在术后更快恢复。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子宫下段环形切除 端端吻合术 髂内动脉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股骨近骨折的治疗方法与全身评估情况。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治疗的 60岁以上中老年股骨近骨折 患者,共 76例,其中男性患者 32例,女性患者 44例。共有股骨胫骨折 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 34例,并内科疾病 57例,占患者总数的 75%。内固定物使用 DCS、Gamma钉、DHS等 39例,人工关节 37例,部分病例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 76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有 73例患者统一随访,时间为 7- 35.2个月,平均时间 30.8个月,其中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各有 1 例 患 者 未 愈 合,其余患者恢复了正常功能,成 功 率 89.6%。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为 11.84

  • 标签: 中老年 股骨近端 骨折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且项目繁多,单纯依靠人工计费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院价格管理、收费管理工作的要求,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来对医院收费管理系统(HIS)和价格管理进行高度整合,从程序设计上解决目前收费管理系统HIS在价格管理方面的典型问题。创建移动执行计费模式实现精准计费是按医嘱自动计费的延伸。通过在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的同时利用移动终端自动计费减轻护理人员共工作量,并达到将实际操作与计费相结合有效的降低多收、错收、漏收费用等现象发生。

  • 标签: 移动护理终端PDA计费 医嘱 医院信息化
  • 简介:坏疽性阑尾残处理的一种改进方法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241000)曾临泉临床资料:选择适应阑尾浆肌层覆盖修复阑尾基部,两年来我院施行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最小者11个月,最大者70岁,发病1~3天。术中见阑尾基部盲肠壁充血水肿,组织脆...

  • 标签: 阑尾残端 坏疽性 阑尾根部 浆肌层 阑尾系膜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响应国家优生优育政策及女性对产后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及女性对产后康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产后康复项目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治疗方案来做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的处方主要是单一频率,单一波群的电刺激脉冲波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治疗,但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医疗器械技术及临床研究的发展,最近几年推出了集合评估-治疗的生物刺激反馈仪,目前主要是通过采集肌电及压力通道来评估盆底肌各个肌肉群的情况。该论文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专用生物反馈肌肉刺激探测器捕捉和测量盆底肌肉群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的峰值肌电(EMG),通过肌电图的变化展现在显示器上,让患者感知、理解这些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学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意识调控骨盆底肌肉的活动的仪器。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肱骨近骨折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9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Neer评分以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93.07±13.18)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9个月的Neer评分为(95.92±7.63)分,对照组为(80.64±7.93)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术后9个月的Ne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2畅95±3.86)w,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1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钢板,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更好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FNA治疗方式对股骨近复杂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股骨转间骨折行以股骨近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锁定钢板治疗,分析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股骨近锁定钢板治疗效果良好,术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随访发现患者均得到良好康复效果,无钢板松动、脱钉、断钉、断板等不良事件。结论对股骨转间骨折行以股骨近锁定钢板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此种治疗方式不仅简单,而且安全,对骨折愈合有利,可以作为内固定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间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对肱骨近骨折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展开探究,分析诊断与治疗方案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方法:选取我科室近五年内接诊的患者44例,且符合我院研究纳入标准,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分析最终的诊断与治疗成效。结果:经过研究论证发现,对于肱骨近骨折患者需要及时采用X线或CT等诊断方式来展开诊断工作,在诊断后,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骨折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此便可获得较高的治疗成效。在此次研究中,积极展开对肱骨近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总体的治疗有效率较高,达到了95.45%(42/44)。结论:针对于肱骨近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需要遵循医学循证,根据病理学诊断方式采用X线展开诊断,而在具体的治疗工作中,更需要重视针对性治疗,依照患者的个体特征来进行分析,如此便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诊断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近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04月的尺骨近粉碎性骨折患者62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和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锁定解剖钢板 尺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技术在老年肱骨近骨质疏松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所致肱骨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48例患者设为微创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术后满意度。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微创治疗对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效果好,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微创技术 肱骨 骨质疏松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