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主动护理干预,降低低血压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需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主动护理干预,比较组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实施透析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透析过程中与透析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77.5%,差异P<0.05。结论:对透析患者进行主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低血压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主动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低血压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接收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剖宫产,观察组则在剖宫产前实施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以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中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可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腹主动脉球囊预置 凶险型前置胎盘 输血量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从本院抽取80例患者,均实施剖宫产术,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方法,评价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以及残余尿量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主动膀胱功能训练 排尿功能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24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中12例围术期施行常规护理归纳到对照组;其中12例围术期施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归纳到观察组,两组对比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可协同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达到全面护理的效果。

  • 标签: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围手术期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不同放射影像学,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对2016年-2021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开展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5T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进行比较发现,多层螺旋CT相比较1.5T核磁共振有更加准确的显示率。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来说,实施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要高于1.5T核磁共振,但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1.5T核磁共振 动脉瘤 放射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不同放射影像学,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对2016年-2021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开展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5T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进行比较发现,多层螺旋CT相比较1.5T核磁共振有更加准确的显示率。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来说,实施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要高于1.5T核磁共振,但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1.5T核磁共振 动脉瘤 放射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不同放射影像学,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对2016年-2021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开展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5T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进行比较发现,多层螺旋CT相比较1.5T核磁共振有更加准确的显示率。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来说,实施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要高于1.5T核磁共振,但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1.5T核磁共振 动脉瘤 放射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成效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评分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6.67% (X2=5.192,P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主动脉夹层术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介入术治疗期间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依从度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介入手术 治疗期间 全面护理 价值
  • 作者: 郭新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22-01-1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第29期
  • 机构:从青年医师,到精诚医者,一路走来,她如一枝迎风而立、傲然绽放的玫瑰,美丽而不失内质,温婉却不失坚韧;她始终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她医德高尚,技艺精湛,为无数女性患者解除病痛,给无数家庭送去了幸福和希望。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张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择66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33),前者常规护理,后者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内漏0例、出血1例、截瘫0例、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2/33(6.06%),低于常规组内漏3例、出血3例、截瘫1例、肾功能衰竭3例,并发症发生率10/33(30.3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关联护理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控制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肛周脓肿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依次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后疼痛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开展主动关联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术后各时间点机体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各时间点机体疼痛情况评分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项目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主动关联护理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减轻机体疼痛表现,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主动关联护理 肛周脓肿手术 疼痛表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某院182例患者行ICU手术,分为压力损伤组(22例)和非压力损伤(160例)。分析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1h、存在术中体位移动、存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为ICU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因素均有一定的对术中发生压力损伤的预测评估价值。结论:手术时间过长、术中体位移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是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应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ICU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预防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器械相关压力损伤(MDRPI)中的临床效果。借助实验法与问卷调查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这一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ICU器械压力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4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登记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为预防护理,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MDRPI的概率,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试验结束后将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的MDRPI发生率进行计算,得知对照组MDRPI发生率为16.65%,实验组MDRPI发生率为4.76%,因此该结果足以说明实验组MDRPI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此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更高,本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ICU 器械相关性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当前,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调整病患者生活方式为主,至今,采取药物治疗并没有明显的效果。近几年,随着学者对此病发病机制的探究,非酒精脂肪肝病药物治疗方面得以重大研究。患者对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依从,所以,对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筛选,为非酒精脂肪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阐述了非酒精脂肪肝病的病理生理,对非酒精脂肪肝病的药物治疗展开了探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 药物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