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及其给血小板计数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年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血常规检验并出现血小板分布异常的40例患者,分析其基本资料,总结导致其出现异常的具体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质控方案。结果导致血小板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有抗凝剂依赖、小红细胞误导、PLT体积增加、采血因素、乳糜血误导。为患者采取质控措施后,其纠正值和实施措施之前的测定值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测应针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 异常原因 质控措施 影响因素
  • 简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反应红细胞体积变化,是缺铁性贫血的标志物。最近,有研究报道,RDW升高与普通人群高死亡风险相关。然而,RDW与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为探讨RDW与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VashisthaT博士和同事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DW升高与HD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该研究发表在《AJKD》期刊。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液透析 死亡风险 全因死亡率 红细胞体积 脉通
  • 简介:目的:利用满意测评调查分析,对医院服务进行诊断,发现医疗质量、就医环节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使持续改进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法发放满意调查问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并用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满意度数据。结果方差分析显示5个维度间满意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管理机制最低,组织氛围次之,自我认同最高。不同岗位、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员工满意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员工的总体满意不高,均值为3.776分,各维度的满意得分均值均处于3~4分(“不确定”和“同意”之间),为基本满意状态。

  • 标签: 满意度 测评 医院员工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Ⅲ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Ⅲ烧伤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而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3.3%。经比较,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对Ⅲ烧伤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加快患者的伤口愈合,护理效果显著,应于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Ⅲ度烧伤 临床护理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35-0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对临床送检的合格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才有VITEK-2Compac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34株,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6株,检出率为34.3%,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分泌物51.2%、痰液22.0%、全血5.4%、置管液5.4%。MRSA分布的科室以神经科30.5%、普外泌尿科22.0%、骨科15.2%、心胸外科8.5%、呼吸科8.5%多见。对MRSA和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药率为0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对MRSA的耐药率分别为100%、6.5%。对MSSA的耐药率分别为91.0%、13.6%,其余9种抗菌药物对MRSA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结论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规范临床用药,有利于控制感染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 简介:摘要布洛芬为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该药的普通制剂存在着半衰期短、给药频繁、有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从而带来临床用药的不方便性和临床疗效的不稳定性1关键词布洛芬;缓释片;处方筛选;释放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4-08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沙眼衣原体(CT),淋菌(NGH)、解脲支原体(Uu)、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11)、单纯疱疹病毒(HSV-II))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就诊的1344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检测CT,NGH,Uu,HPV-6/11,HSV-II,统计检出率、不同年龄段感染率、混合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耐药性。结果生殖道性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体220株,检出率为16.37%。男性病原体检出率为18.79%,明显高于女性8.1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CT检出率分别为7.81%,5.58%,占前两位;男性NGH,Uu检出率分别为2.12%,9.73%,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年龄段共检出病原体109株,检出率为49.55%,高于其他年龄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混合感染19例,占8.64%,NGH+Uu混合感染6例,占2.73%,CT+NGH混合感染1例,占1.82%;Uu及CT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耐药性较低,对罗红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高,男性病原体检出率高于女性,Uu,CT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机制复杂,20-30岁患者为高危人群,临床应加强防治,降低感染率。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性病 沙眼衣原体 人乳头状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