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门诊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滚法结合旋转复位手法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倍他司汀、针灸治疗。

  • 标签: 滚法 旋转复位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Epley手法复位和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在 耳石症治疗中 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 耳石症患者 96 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 Epley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 48 名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 29 人,有效的有 17 人,总的治疗有效率为 95.74% ;对照组患者中,有 25 人经治疗后痊愈,有 19 人治疗效果显著,总的治疗有效率为 80.85 %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手法复位是耳石症 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Epley手法复位和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作为两种常用的复位方式,它们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Epley手法复位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 耳石症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医院感染监测中“六步洗手法”和“指尖优先三步洗手法”的洗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一科、外二科、儿科、妇科、产科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医务人员实施“六步洗手法”培训,对研究组医务人员实施“指尖优先三步洗手法”培训。培训时间为9个月,培训结束后对比两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并对两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后手部菌落检测,比较两组的手卫生采样监测合格率和手卫生依从率。结果:手卫生培训结束后,研究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为77.94%,高于对照组的73.87%(p0.05)。各组内儿科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采样监测合格率均高于组内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指尖优先三步洗手法 “六步洗手法” 手卫生依从性 采样监测 合格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中选取 80例,起止时间是 2017年 3月~ 2019年 12月。按照入院编号分成 2个小组:对照组 40例,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试验组 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徒手旋转胎头。比较 2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更高( 57.5%vs30.0%)、剖宫产率更低( 7.5%vs25.0%),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5.0%vs20.0%),差异显著( P< 0.05)。 2组新生儿的 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但试验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更短( P< 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胎头能提高顺产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分娩方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实施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在我院41例接受脑血管疾病鉴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鉴别的技术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1)患者采用常规DSA检查技术鉴别诊断,研究组(n=41)在常规DSA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对两组检测结果(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检测结果(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相对比对照组稍高一些,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接受脑血管疾病鉴别的患者进行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可以有效提高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旋转DSA技术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予以徒手旋转抬头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两组的阴道助产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结论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促进产妇的产程加快,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徒手旋转护理模式,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病例:128例,病症:头位难产,入组时间:2019年4月-2021年4月,分组方式:平行信封抽签,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64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徒手旋转,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情况和第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产妇相较于对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更低,第二产程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头位难产产妇使用徒手旋转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得第二产程时间有效缩短,减少了出血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二月至2021年二月间首位难产儿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然分娩与助产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徒手转动胎头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正常组相比,自然分娩和剖腹产次数明显比较好,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骨折,临床上极为常见,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临床上常采用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手术等方法治疗。石膏固定、手术方法都有其不足,而采取小夹板固定则方便经济,只要实施得当,功能恢复快且好,故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广泛使用。现将89例桡骨远端骨折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手法复位 护理 临床表现 石膏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治疗的方式在骶髂关节损伤和错位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进行治疗时采用手法治疗可以取得较优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 手法治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手法联合推拿对于椎间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选取本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对患者分组采用电脑表格分组法进行,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手法联合推拿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针刺手法 推拿 VAS评分 JOA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