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双侧锁定板和单侧锁定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锁定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双侧锁定板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个月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侧锁定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安全性高,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情况更具有优越性。

  • 标签: 双侧锁定钛板 单侧锁定钛板 股骨远端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其钛合金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高的强度、轻的比重、强的耐腐蚀性和好的焊接性,使之在工业领域应用很多,尤其是它与人体有很多相融合之处,使得在口腔领域上的应用更为广泛。

  • 标签: 钛及钛合金 口腔技术 机械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所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8月 ~2019年 11月诊治的慢性湿疹患者 94例进行治疗分析,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7例,对照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膏治疗基础上服用润燥止痒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 EOS、 IL-4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 93.61%,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 78.72%,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外周血 EOS指标和血清 IL-4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相比有意义。结论:在慢性湿疹的治疗中,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发病症状,提升机体免疫力,疗效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润燥止痒胶囊 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慢性湿疹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颅骨修补术后网外露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采用皮瓣转移修复颅骨修补术后网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网外露面积较小者,及时清创缝合后创面愈合;8例网外露面积较大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局部皮瓣治疗后,7例愈合,1例皮瓣远端出现表浅坏死,经换药愈合;4例网外露面积大者,2例采用VSD结合S形皮瓣转移进行治疗,2例采用VSD结合AVT转移皮瓣进行治疗,其中2例修补失败,2例创面愈合.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皮瓣转移可以作为颅骨修补术后网外露的补救措施.

  • 标签: 颅骨 外科皮瓣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足部骨折患者通过微型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手足外科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足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微型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四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痊愈情况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6.87%(31例),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1.88%(23例),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3.12%(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25.00%(8例),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痊愈时间为(98.58±6.52)天,手术时间为(75.28±5.89)分钟,术中失血量为(413.12±54.24)毫升;对照组患者的骨折痊愈时间为(89.88±2.43)天,手术时间为(24.68±7.19)分钟,术中失血量为(119.82±17.84)毫升。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的骨折痊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都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足部骨折患者如果接受常规内固定治疗,将极易出现骨折片移位的问题,而通过微型板内固定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并且,在临床上对足部骨折者采用微型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足部骨折 型钛板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型板内固定术对于足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1.01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数字方法予以分组,治疗组是42例选用微型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是42例选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足部骨折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克氏针内固定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型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复合性颌面骨折患者160处骨折,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骨折形状不同给予患者采用对应的微型板实施坚强内固定,骨折部位不同分别实施不同时间的颌面牵引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优69例,良1例,创口甲级愈合率为97.1%;术后并发症3例为伤口感染,出现的后遗症为短时面瘫3例,上唇麻木4例,耳前区疼痛4例,颞颌关节弹响6例,观察治疗后颌面部骨折愈合基本良好,无钉脱落、排异反应发生。结论微型板用于固定治疗复杂颌面骨折,解剖复位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型钛板 复合性颌面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美罗培南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于急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8例急诊脓毒症休克患者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为在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结合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研究组使用美罗培南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比患者具体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6.47%;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当为急诊脓毒症休克患者提供美罗培南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等药物治疗时,发现其治疗效果优异,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应用与临床中。

  • 标签: 临床效果 美罗培南 急诊脓毒症休克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皮疹、消化道出血、关节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 小儿过敏性紫癜 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检验单颗金属螺钉作为内固定材料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FracturesoftheMandibularCondyle,SFMC)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单侧SFMC患者采用耳屏前切口,单颗金属螺钉侧向固定治疗。术前、术后进行临床和CT检查、评价。追踪随访6个月,分析最大开口度、患侧、健侧侧向运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最大开口度,患侧和健侧侧向运动度无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查CT,无骨折移位。结论:单颗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SFMC,可以达到两颗金属螺钉相同的治疗效果,长期效果稳定。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髁状突矢状骨折 耳屏前切口 单颗钛金属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镍机动器械用于牙髓炎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表现为牙髓炎,所有患者均接受根管治疗,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镍机动器械治疗:Protaper镍根管锉治疗(观察组,n=30),Mtwo镍根管锉治疗(对照组,n=30),比较不同镍机动器械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结论:Protaper镍根管锉治疗,针对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镍钛机动器械 牙髓炎 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金属夹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止血并且进行后续护理所取得成效。方法:选取出血患者总计94例,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47例。实验A组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实验B组使用金属夹止血并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止血成功概率为83.0%,实验B组患者的止血成功概率为93.6%,则实验B组患者的止血效果较好一些。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低于实验B组对护理人员的评分。结论:使用金属夹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止血并且进行后续护理能帮助患者成功止血,促进其恢复,值得推崇。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金属钛夹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胃镜止血夹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21.5~2022.5期间在我院行经胃镜止血夹治疗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住院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再出血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行经胃镜止血夹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经胃镜止血钛夹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住院时间 再出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