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断强化和总结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做好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细化每个血液标本采集环节,然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采血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后,对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一年内的所有返馈检验标本结果分析,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以达到100%。结论通过细化血液标本采集环节,并进行系统培训后,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收到良好的临床满意率,并且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方法 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47-02
  • 简介:【摘要】医院的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在坚持基本遵循中体现工作“温度”,实现既有震慑又有温度的监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医院高质量。本文从“爱”“防”“治”三个方面,对如何建设纪检监察工作“温度”进行积极地探析。

  • 标签: 医院纪检监察  “温度”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选择,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率。方法对347例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分别为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分别从采血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入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个部位各有优势。结论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时,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当时局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病人标本采集的部位,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成功率,提高医护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采集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选取18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循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90例进行常规检验,不进行质量控制;观察组90例进行常规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3.33%小于对照组15.5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期间实施质量控制,可提升血液标本合格率,减少不合格标本。

  • 标签: 临床检验标本 采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抽取微生物检验样品28653份,由3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有经验人员评价采集的样品是否合格,并跟踪分析不合格样品的原因。结果28653份样品中,不合格462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和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和2种,分别占60.17%、20.56%、9.96%、7.14%、1.74%和0.43%。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痰液不规范、标本被污染、采集时间不当。结论应严格管理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科室间的合作,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微生物 测试样品 不合格 原因
  • 简介: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在中医药学中,药物的采集季节对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药物的生长、成熟、采摘等过程都受到季节、气候、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因此,了解中药采集季节对药效的影响,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的时间与温度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人员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室温组和冷藏组,针对不同时间下健康体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温度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大,不同温度下的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保存时间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保存时间下的血常规检查指标不同,且部分指标与保存3小时的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时间、温度对检查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检查结果会产生变化,且在不同温度下保存,检查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性,在临床检验中,不管是室温保存,还是冷藏保存,都需要保证血样在22小时内完成测定,进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温度 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方便有效的、一次成功率高的采血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采集血标本,观察采血的一次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等。结果两种采血方法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实验组的采血方法能有效的提高一次采血的穿刺成功率,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血标本的质量,缩短了新生儿的哭闹时间,局部血供恢复快,减少了对新生儿的损伤,提高了工作质量,增加了服务满意度,减少了医患冲突,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血标本 采血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食源性疾病样品的采集和阳性结果探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入的食源性疾病患者74例,对其进行样本采集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探究。结果 食源性疾病样品阳性46份62.16%;6~8月、9~11月两个时间段食源性病原体阳性率高于3~5月和12~2月;0~10岁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较大P<0.05。结论 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为夏秋两季,主要致病菌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等,其中主要年龄段则为0~10岁,所以需强化疾病宣传,提升人们健康意识。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阳性 分布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与技术。方法:应用调查问卷对我院涉及临床标本采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人数为31人,回顾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进行的临床样本采集工作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其临床标本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技术开展分析。结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