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塞患者,给予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入院时和出院时都进行肌力测试,将前后的肌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相比入院时的肌力测试结果,出院测验结果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对其肌力恢复有明显效果,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肢体康复 康复训练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0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12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人数各60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肢体语言沟通,统计患儿家属对各组护理技术及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护理技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满意度所占比例为70%,实验组满意度所占比例为90%;实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满意度所占比例为80%,实验组满意度所占比例为93%。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值得在小儿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期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联合应用针灸按摩和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64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针灸按摩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针灸按摩和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肩痛发生率、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肩关节挛缩发生率、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联合应用针灸按摩和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继发障碍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针灸按摩 综合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并分析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并对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早产儿中选择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足月儿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的TSH(促甲状腺素)水平、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血清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五项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总结并评价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情况。结果出生第1天,观察组的TSH、T3、T4、FT3和FT4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7天,观察组TSH、T3、T4、FT3及FT4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TSH水平要高于对照组,T3、T4、FT3及FT4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早产儿垂体分泌TSH的功能是比较成熟的,但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短期内都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对于存在低甲状腺血症的早产儿,可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扭转原发病,防止发生脑损害。

  • 标签: 早产儿 甲状腺功能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对于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别选择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观察术前、术后心电图QRS时限的变化;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E峰、Ea、左室射血分数;通过QRS时限和Tei指数的相关性评价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均有所增加,但RVOT组QRS时限增量较RVA组小.RVA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术前扩大(P<0.05),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RVOT组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减少程度较RVA组小;RVA起搏时较RVOT起搏时E/Ea、Tei均显著增加;结论1.与RVA起搏相比,RVOT起搏QRS波形态及时限较窦性心律时变异较小,心电除极向量更趋于正常;2.比较Tei指数等指标,认为RVOT起搏有益于延缓起搏后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恶化。

  • 标签: 右室流出道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已治疗出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应用Barther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社区综合干预组功能恢复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早期给予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综合护理 干预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的临床诊治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的作用。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5.0%,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上实验组显著的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在应用了心理护理的方式后,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患者对该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非常高,所以,此方法适用于临床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的护理,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 心理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白细胞减少患者,给予利可君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结果本文研究患者中,21例有效,占65.62%,好转9例,占28.12%,无效2例,占6.25,好转率为93.75%。患者用药治疗前的白细胞为(3.1±0.5),治疗6周后的白细胞为(4.3±0.7),治疗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白细胞减少原因为药物毒性和遗传易感性,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用药前后应密切监测血常规,掌握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必要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

  • 标签: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 白细胞减少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如何延缓、改善甚至逆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将有十分重大意义。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及优势,其中“治未病”理论非常契合本病治疗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中西医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康复过程中应用针灸疗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脑瘫患儿共106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针灸联合运动功能训练)与对照组(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各53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研究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高于86.8%,因此,采用针灸联合运动功能训练法治疗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通过使用针灸疗法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能加速患儿早日康复,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训练 小儿脑瘫运动 康复 功能 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射频消融术方式对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射频消融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子宫出血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射频消融术方式对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治疗手外伤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外科二级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采用VAS评分对疼痛的缓解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对比,对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TAM评分的优良率为72.5%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95.0%的TAM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手功能尽早恢复,对患者术后手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手外伤 手功能障碍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提升患者检测精准性的临床方法。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接收的44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44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凝血功能检测,并对2组入选患者的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检测值。结果本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凝血酶时间(16.4124±1.1587)s,对照组(11.8962±0.8102)s;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18.0141±4.3120)s,对照组(10.2543±1.0247)s;实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9.0145±9.6875)s,对照组(25.0347±3.7251)s,2组比较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而言,予以凝血功能检测可客观判断其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对于临床医师用药起着指导意义,可推广。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 凝血功能 检测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病是人类第一杀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血管病重要病理基础,防治AS是开展相关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始发事件,内皮损伤可削弱其生理功能,增加脂质浸润风险,致NO生物活性下降、平滑细胞迁移、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主要通过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凝血纤溶物质等血管活性因子参与AS发生进展,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参与AS发生进展。许多抗AS药物可作用于血管内皮功能及其相关作用途径,此靶点也为抗AS新药开发指明了道路。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清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清学检验,评估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血清肌酐、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柴胡桂枝汤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到2013年间来我院就诊的FD病人中随机抽选100例,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研究组病人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吗叮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有效率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对FD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柴胡桂枝汤加减 功能性消化不良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应用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探讨低血糖的发作对泌汗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50名反复低血糖发作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明确低血糖的原因,通过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生活方式的改善,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药物剂量的调整,血糖的自我监测,个体化的自我管理,合理调节血糖目标,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观察治疗1.5年,对患者的泌汗神经功能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血糖的现患率得到明显的控制,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应用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对泌汗运动神经功能的监测,包括手足的电导率,心血管及肾功能发病风险有明显的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可明显降低低血糖的发作,改善患者的泌汗神经功能,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 标签: 健康管理 泌汗功能 低血糖 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 血糖的自我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听神经瘤术后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听神经瘤术后患者康复,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听神经瘤术后 吞咽功能障碍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