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胆囊隆起性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检查胆囊隆起性病且已经确诊患者65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行增强CT诊断,实验组33例患者行超声造影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相较于增强CT诊断胆囊隆起性病更有优势,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超声造影 增强CT 胆囊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胃肠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与干预进行分析。方法 甄选本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胃癌癌前病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研究对象皆接受胃镜及NBI技术诊断,对比胃镜及NBI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的胃黏膜表层形态、病灶轮廓、腺管图像质量以及微血管图像质量评分皆高于胃镜诊断,P<0.05。根据病理诊断,胃癌癌前病变病患40例,非胃癌癌前病变病患20例。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胃癌癌前病变36例,非胃癌癌前病变24例,胃镜诊断胃癌癌前病变32例,非胃癌癌前病变28例,胃镜联合NBI诊断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皆高于胃镜诊断。结论 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皆有临床价值,但是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的诊断效果更优。

  • 标签: 胃癌 早期诊断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中医护理对胃肠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本文主要选自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76 例胃肠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将 276 例胃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 140 例,观察组患者为 136 例。医护人员通过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案,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的是中医护理干预护理方案。通过对两组胃肠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来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进流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 P<0.05)。 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9% ,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89.7%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符合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胃肠术后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胃肠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加速胃肠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护理治疗效率, 值得在临床上 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中医护理干预 满意度 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技术在胆囊隆起性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胆囊隆起性病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采用R×Cχ2检验比较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在胆囊隆起性病中诊断符合率,采用t检验比较胆囊隆起性病良恶性整体弹性值。结果:对胆囊隆起性病的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率分别为94.7%,88.2%,χ^2=4.000,P<0.05)。胆囊隆起性病良恶性整体弹性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01<0.01)结论:对于胆囊隆起性病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可对胆囊隆起性病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三维超声 胆囊隆起性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芒硝治疗胃肠水肿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胃肠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芒硝治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89.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芒硝治疗的胃肠水肿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和促进其胃肠水肿包块消失。

  • 标签: 芒硝 胃肠道水肿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2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该类肿瘤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临床病理研究资料。方法对发生于2013年3月的4例G2ST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查,结合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均为成人,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6-44岁,临床首发症状同为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胃肠梗阻,临床诊断,胃肠肿块,性质待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病变位于粘膜下及息肉样突向肠腔,肿瘤组织主要由长梭形细胞和上皮样圆形成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杆状或呈梭形,排列呈束状,编织样或漩涡状,其中一例为混合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CD117阳性,CD34阳性,KI-67均有表达,S100均有不同程度表达,CK阳性,VIMENTIN阳性,Desmin阳性表达1例,SMA阳性表达1例,其阳性程度从+~~~++不等,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几乎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KI-67和PCNA,高危险性的阳性表达强,这说明GIST的治疗和预后除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外还与KI-67.PCNA.CD117.CD34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有关,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治疗 预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86-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022年5月间医院接诊的100例胃肠息肉样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组,50例)和观察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50例)。经相同时间后,调查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患者对于疗效的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D3+、IgG水平更高,IL-6、IL-8水平更低(P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肠道息肉样病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IST)的诊断,免疫组化特点,良恶性的判断和治疗。方法本组38例中胃镜检查18例发现病灶13例,仅3例确诊,通过钡餐CT检查10例确诊8例,CD117阳性率86.84%(33/38),CD34阳性率94.73%(36/38),本组均行肿瘤切除或局部消化道部分切除,或得随访的良性12例全部存活,21例恶性交界性间质瘤,患者2例复发,3例口服格林卫两年,5例口服半年,4例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超声内镜结合胃肠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对恶性及潜在的GIST的病人需行伊马替尼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