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查结果对于确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的体检者各180例,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收集尿液,分别做尿蛋白检测试验和尿微量蛋白测试。结果糖尿病组病人尿液检出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1.7%和58.9%,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明显比尿蛋白高(P<0.01)。同时,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四项指标(mAlb、α1-MG、β2-MG和IgG)也分别高于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比尿蛋白检测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的肾脏损失情况,且根据尿微量蛋白的含量可以看出,若患者尿蛋白呈现阳性结果,其尿微量蛋白的含量远远高于尿蛋白阴性组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因此,尿微量蛋白在提前确诊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4年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卫生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集中指数和尔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江苏省各卫生资源的集中指数介于-0.1529~0.0774,各卫生资源的总尔指数介于0.0016~0.0203。结论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较公平;卫生资源配置呈改善状态;卫生资源配置地区间、地区内差异明显。

  • 标签: 卫生资源配置 公平性 集中指数 泰尔指数 江苏省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已成是因斑块裂隙、糜烂和(或)破裂等一系列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引起的病理改变,其通过使斑块内易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进而使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在受损斑块表面,形成血栓,加重心肌缺血。血栓前状态(PTS)既往也称为血液高凝状态(HC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指机体在有症状的血栓形成前,已存在着有利于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或因子异常,包括了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等,这些因素各自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血液处于一种易凝状态。

  • 标签: 心痛泰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气滞血瘀 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37-02